新書推薦: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HK$
118.8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HK$
25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編輯推薦: |
◇1955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手令”形式,下令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战争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导现代战争。
◇1956年,《中国历代战争史》编委会成立,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开始着手本套书的编纂工作。委员会囊括全台湾文史、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成。
1974年9月,修订委员会成立,蒋纬国出任主任委员,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这套书进行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这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横跨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4600年,覆盖3000多场战争的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550万字,每册附带一册地图,共700余幅战争地图。左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全书依时间顺序(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分为18册,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套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本套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套书第13册涵盖了蒙古兴起至元武宗继位一段时期的战争,具体包括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灭克烈部、乃蛮部,灭夏、金诸次战争,蒙古西征、蒙宋之战,以及元初靖乱各战役。
|
關於作者: |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956年成立。委员会囊括了众多文史、军事、地理专家,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1974年9月,在原编委会班子基础上,又成立修订委员会,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本书展开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
目錄:
|
第十五卷 元代
第一章 元开国前东亚高原之一般情势
第二章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战役
第三章 铁木真灭克烈部王罕之战
第四章 铁木真灭乃蛮大阳汗之战
第五章 五征西夏之战
第六章 蒙古侵金之战一——边堡塞内诸战役
第七章 蒙古侵金之战二——黄河以北诸战役
第八章 蒙古灭夏、金诸战役
第九章 蒙古西征之一——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诸战役及初期四大汗国之建立
第十章 蒙古西征之二——拔都西征欧洲诸战役
第十一章 蒙古西征之三——旭烈兀征木剌夷、报达诸战役及后期四大汗国
第十二章 蒙宋战争之一——蒙古二大汗侵宋各战役
第十三章 蒙宋战争之二——忽必烈灭宋各战役
第十四章 元初靖乱各战役
|
內容試閱: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全书一共18册,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上起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本覆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战争。
具体到每一时代,先是对此一时代大背景的综合论述,如地理地缘、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辟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对这一时代战争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以探讨交战双方的成败得失。
``````
在本书之前,有关战争史的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各种史籍当中。本书编纂人员先精选历代典籍五百余种,之后仔细摘选与战争相关的史料,无一遗漏,最终经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审核订正之后,才开始撰写。因此,本书对中国史学体裁的开拓,有开创之功。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本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复盘,但其中的宏观战略分析,对我们用以指示现代战争,预判当代国际局势,制定军事与政治斗争策略等等,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虽名为《中国历代战争史》,但内容所及却远非只局限于战争本身,实际上是围绕战争主题展开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都有着有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随书附送。因此,本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本书,以飨读者。
在出版之际,关于本书的编辑过程,有如下几点,尚需说明:
1.受当时的研究视野、学术积淀乃至编者立场的影响,本书的个别表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虽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为保持原貌,也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自行甄别。
2.原书为繁体竖排,为适应大陆读者阅读习惯,此次出版改以简体横排呈现。
3.原书数字全为汉字,按大陆出版规范,除将公元纪年和附图编号改为阿拉伯数字外,其余大部分一仍其旧。
4.原书各分册页眉标有全书总页码,此次出版各分册页码单独排列,不再标示全书总页码。
5.原书第一册书前和第十八册结尾有编委名录、参考书目录、序言、体例、跋等诸多辅文,此次出版,全部整合至第十八册结尾。原书第一册书前有全书总目录,各分册结尾有索引,此次出版,予以删除。
6.原书地图装订于各分册之后;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出版,将地图摘出,单独成册。原书地图全书统一编号,现改为各分册单独编号,以两组数字标示,分别为册数和图号。原书地名和图例、图示均为手写繁体,全部改为简体印刷体。
7.本书全部地图已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审核,并申领审图号。根据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对边界模糊、线索不清或内容不妥的地图,酌情予以删改。
8.原书正文和地图地名,均沿袭自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近百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变更频繁,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忠实呈现地图原貌,以及出于对原编者的尊重,此次出版,全书地名大部分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9.原书中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笔误,均直接修改,不另加说明。
本书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虽历时数年,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博集天卷
岳麓书社
一、自北狄到蒙古
中国北方有许多游牧人群,其中以蒙古人起来最晚,但影响则异常远大。
春秋以前,中原人将中国北方游牧人群,概呼之为北狄。其游牧地区,则以今之察哈尔省以北、广大沙漠地带为中心,南及于今绥远省之阴山、河套;东及于今所谓极东地区之白令海峡;西至亚洲西端之黑海、里海;北迄西伯利亚全部地面。周代人尝言:“肃慎、北发,吾北土也。”(见《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晋语》及《大戴礼?少问篇》与《五帝德篇》。)春秋之世,始知猃狁、西戎之外,又有山戎、鲜虞、东胡、匈奴、月氏等部落。战国初年,匈奴、东胡、西戎,皆向中原侵扰。当时之赵国、燕国、秦国因各筑长城以为拒阻之策。秦、汉之交,匈奴人坐大,以其兵力,东破东胡诸部,西取阿尔泰山一带诸部落人群,遂俨然成为汉代北方之强大敌国。
汉数出兵击匈奴,终使匈奴大部降服,小部西走欧洲。匈奴故地,则由自西伯利亚南来而降服于汉朝之鲜卑人,游牧其间。汉末中原又战乱不已,魏篡汉,晋篡魏,使已降服之匈奴、鲜卑、羯、氐、羌人胸中不服。于是,在“人心思汉”之号召下,各部落先后暴动,因而造成所谓“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等时代。
隋、唐一统华夷,政治修明,逐渐使匈奴、鲜卑拓跋、柔然、铁勒、氐、羌等人,大部分成为中原子民,不再有民族畛域区分,惟有北方之突厥、回纥、结骨(亦称黠戛斯),西北之大食,东北之奚霫、契丹、室韦、渤海、高句丽等,犹时服时叛。及唐末,朱温篡唐,西北臣属于唐之游牧部落沙陀人李克用父子首先不服,遂起兵号召中原志士,为唐复仇,因而建立“后唐”。当时东北方之契丹人也乘机击灭奚霫、渤海、女真,并击破突厥、党项,而建立大辽帝国。
五代统一于北宋之后,宋与辽帝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宋人为打破僵峙,促使渤海、女真后裔,结连生女真诸部,以袭辽人之后方。结果大辽帝国灭亡,女真人建立大金帝国。女真人知宋之可图,便以违约为借口,举兵击灭北宋。于是大金帝国南斥至淮水、汉水;东有白令海峡;西有今甘肃省一部与西夏国为邻;在西北则尽臣属大辽帝国之全部属国,迫使各地游牧人群之首长,莫不重译东来,朝贡于金,其能稍敢与金抗衡者,惟有逃亡江南之南宋,及占有今甘肃、宁夏二省一带之西夏国,今西藏地方之吐蕃,与今中央亚细亚新建之西辽帝国而已。因为金国斯时贪图南宋之财富,而采取其北守南攻之国策,故使居在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之蒙古人,对金朝乃有时服时叛之机会。
二、蒙古与辽金之关系
《契丹国志》卷二十二中云:“正北有蒙古里国,国无君长所管,亦无耕种,以弋猎为业,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不与契丹争战,惟以牛、羊、驼、马、毛、毳之物与契丹互相交易。南至上京(今热河省林东县)四千余里。”是此蒙古国在辽代如一盘散沙之游牧射猎人群,货物奇缺,求为交易货物,而不急于战争,可谓是一和平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