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HK$
221.8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HK$
108.9

《
草原帝国 阿提拉 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汗青堂152
》
售價:HK$
165.0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HK$
74.8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HK$
173.8

《
似锦
》
售價:HK$
82.5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3.8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作家马伯庸和画家施晓颉联袂出品插图版中国简史。
揭秘历史幕后的文化伏线,解读历代王朝的天命之谜。
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成王败寇的历史卷轴中竟藏着如此一本正经的王朝更替理论。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长叹。
“受命于天”,不过是帝王将相的行为艺术。
历史本身,比笑话更耐人寻味。
|
內容簡介: |
揭秘历史幕后的文化伏线,解读历代王朝的天命之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成王败寇的历史卷轴中竟藏着如此一本正经的王朝更替理论。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长叹。
《笑翻中国简史(插图版)》是一本简练、生动的图文版两千年中国通史。
作者打破了以朝代更替为经、政治大事为纬的写史手法,从“王朝的德性”的这一新颖的角度出发,上至秦汉,下至晚清,将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讲述得生动有趣。
书中既展现了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众人熟知的历史朝代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讲述了前赵、前燕、前秦、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的兴衰故事。
“受命于天”,不过是帝王将相的行为艺术。
历史本身,比笑话更耐人寻味。
|
關於作者: |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骏马奖得主。
其作品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桃花源没事儿》《食南之徒》《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等。
施晓颉
艺术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获国内外多个艺展奖项。
以一生爱美,用涂画自洽。
插画代表作:安房直子系列丛书、《太白金星有点烦》、《龙与地下铁》、《食南之徒》;绘本《小蝌蚪找妈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之《四时与八节》等。
|
內容試閱:
|
前些日子接到编辑老师的电话,这本《笑翻中国简史》的前言,文字部分由我来写,而本该操刀的主角马伯庸老师去画画了。虽然瞬间觉得“压力山大”,但是一想到能让马老师画点儿啥,这个主意倒也不坏。
这本《笑翻中国简史》算起来是我第四本和马老师合作的书稿了,短短两年,四次合作,是缘分,也是荣幸。
回想我俩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有好多人的饭桌上,我俩比邻,马老师坐我左首,恰好他又是用左手吃饭,我则右手拿筷,一开始就透着合适;我俩又都不喝酒,且因为爱跑步都吃得很少,所以自然又多了一份亲近。事实上,那天我也做了一次粉丝,带了两本书请马老师签名,其中一本就是上一版的《笑翻中国简史》,现在想来,这次合作许在当时就埋下了种子。
我在为马老师配图的时候,常常惊叹他构建的各种精彩有趣的世界。更难得的是,这些故事往往采撷于茫茫历史事件或史料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小事件。比如他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就源于六篇当时的真实档案文书,只能说马老师着实厉害,脑洞大但思路又很严谨。
谈到这本《笑翻中国简史》,其实我在与马老师相识之前就读过了。此次应邀将这本知识海量的书用图画的形式来呈现,一开始我还是很兴奋的,自忖从业几十年以来,画过的插画不在少数,这本也应该游刃有余吧。但当动笔时才发现,纯粹的阅读和配图本就不是一回事。在上一版图书中,马老师已将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和“五德始终说”的关系亦庄亦谐地论述得明明白白了,用画面去诠释,甚至还要求在有艺术性的同时做到内容上的延展,实在是一件烧脑的事情。
不同于我之前画过的《太白金星有点烦》《龙与地下铁》以及《食南之徒》,这三本的插画是可以信马由缰地自由发挥的。而这本书的知识点和逻辑被马老师编织得严丝合缝,甚至还有很多七绕八弯的古代历法,对数学本就一般的我来说,就是在雪上加了好几层霜。尤其是五胡入华、五代十国这几个部分——小国家、小朝代,更迭快,几乎可以用乱成一锅粥来形容,好几幅画也着实费了一些白发。所以为了“报复”马老师,就像差生常常作弄优等生一样,我在图中加了很多小彩蛋,拿到书的朋友也可以仔细找一下。至于是惊喜还是惊吓,见仁见智。
磕磕绊绊、拖拖拉拉,历时两个多月,终于画完了近 220 张插画。本书既为“笑翻”,最后就祝愿大家阅读愉快,手不释卷。
施晓颉
2025 小暑
上海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里讲了这么一个神神怪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那时候汉高祖刘邦还叫刘季,正当着泗水亭长,某次押送民夫去骊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儿。于是刘季干脆渎职到底,把人全给放了,然后带着十来个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装,打算上山落草。
走着走着,有个探路的小弟回来禀报,说:“前面有好大一条蛇拦住了去路,咱们还是绕道走吧。”那一晚,刘季喝得醉醺醺的,闻言是一梗脖子,一挺胸脯,口出狂言:“俺们是壮士,壮士走在道上,有啥可怕的?!”
于是冲上前去,拔出剑来,就把那条蛇给剁成了两截。然后大家高高兴兴地走了过去。
刘季喝多了酒 , 再一砍蛇,活动了筋骨,醉意直泛上来,走出没多远就趴在地上睡着了。没多久,一个八卦男追了上来。
说来也巧,刘季早不醒,晚不醒,八卦男一来他就醒了,他一醒八卦男就问:“你们有没有见着一位老太太在路边哭?说什么‘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啊,化身为一条大蛇,拦在道上,如今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可吓人哪!”
刘季听了这话一激灵——合着我杀的不是蛇啊,是什么白帝之子,这么说来,我也不是凡人哪,我是赤帝之子!小弟们当然更吃惊,从此对刘季是又害怕又恭敬,铁下心来要跟着这位老大去打江山了。
我估摸着现在要是有个人能穿越回去跟刘邦讲起这个故事,刘邦自己都得一头雾水。
因为这个故事刘邦本人从来没有听到过,是后人编造的。这跟“大楚兴,陈胜王”不一样,不是为了政治宣传而在当时就编造出来的革命故事。估计在刘邦整个革了秦朝的命,进而革了西楚的命,再削平诸侯,然后带着一身伤踏踏实实回长安做最后一两年太平天子的时候,他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
倘若由刘邦来编这个故事,他说不定会把自己编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么赤帝之子。
为啥是黑帝之子?
所有这一切,都涉及中国历代王朝关心的一件超级无聊的大事儿,也是再重要不过的宣传方针:德性。北方的朋友们请注意,不要把这里的“性”字读成轻声……
所谓“德性”,这个“德”就是指道德。至于“性”,指的是属性。
德性就是道德的属性,国家政权的属性。
古人认为,人类和大自然是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的,并且这种联系和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也就是说,天降大旱、洪水导致人间歉收不是无缘无故的,人类不修德、不敬神才会引来灾害,人间出了不孝子才会引来天上的雷。
尤其是普天之下的唯一君主,即“天子”,既然是天的儿子,那么天老子的意愿就会随时传达给儿子,而儿子的行为也会直接触发天老子的各种异象。
所以我们读历史书,经常看到只要哪儿遭灾了,皇帝就会赶紧又是下“罪己诏”,又是节衣缩食、停建楼台馆舍的。最不济,也得勒令他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宰相辞职。
既然上天和君主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那么这种心灵感应就应当是有规律可循的。于是古代大贤人或者大闲人就琢磨开了,他们的原则是洞察这个规律,并将之理论化;如果没有规律,那就杜撰,啊不,找出一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