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HK$
92.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HK$
125.6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HK$
221.8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HK$
108.9

《
草原帝国 阿提拉 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汗青堂152
》
售價:HK$
165.0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HK$
74.8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HK$
173.8

《
似锦 冬天的柳叶 凤鸣九霄
》
售價:HK$
82.5
|
編輯推薦: |
◇1955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手令”形式,下令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战争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导现代战争。
◇1956年,《中国历代战争史》编委会成立,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开始着手本套书的编纂工作。委员会囊括全台湾文史、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成。
1974年9月,修订委员会成立,蒋纬国出任主任委员,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这套书进行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这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横跨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4600年,覆盖3000多场战争的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550万字,每册附带一册地图,共700余幅战争地图。左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全书依时间顺序(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分为18册,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套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本套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套书是14册论述了起自朱元璋开国,终于李自成起义失败的诸多战争。具体战争包括明太祖开国、北伐、远征漠北诸战役、燕王篡夺帝位之战、明成祖北征塞外诸战役、土木之变战役、及明终后期平定内乱、攘除外夷等战役等等。
|
關於作者: |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956年成立。委员会囊括了众多文史、军事、地理专家,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1974年9月,在原编委会班子基础上,又成立修订委员会,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本书展开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
目錄:
|
第十六卷 明代
第一章 明代全般大势
第二章 明太祖开国诸战役
第三章 明北伐统一及远征漠北诸战役
第四章 燕王篡夺帝位之战
第五章 明成祖北征塞外诸战役
第六章 土木之变战役
第七章 宪、武二朝平定内乱诸战役
第八章 明世宗攘外战役之一——抵御俺答入侵各战役
第九章 明世宗攘外战役之二——东南沿海抵御倭寇战役
第十章 明室援朝抗日战役
第十一章 明末流寇之乱诸战役
|
內容試閱: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全书一共18册,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上起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本覆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战争。
具体到每一时代,先是对此一时代大背景的综合论述,如地理地缘、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辟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对这一时代战争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以探讨交战双方的成败得失。
``````
在本书之前,有关战争史的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各种史籍当中。本书编纂人员先精选历代典籍五百余种,之后仔细摘选与战争相关的史料,无一遗漏,最终经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审核订正之后,才开始撰写。因此,本书对中国史学体裁的开拓,有开创之功。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本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复盘,但其中的宏观战略分析,对我们用以指示现代战争,预判当代国际局势,制定军事与政治斗争策略等等,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虽名为《中国历代战争史》,但内容所及却远非只局限于战争本身,实际上是围绕战争主题展开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都有着有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随书附送。因此,本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本书,以飨读者。
在出版之际,关于本书的编辑过程,有如下几点,尚需说明:
1.受当时的研究视野、学术积淀乃至编者立场的影响,本书的个别表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虽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为保持原貌,也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自行甄别。
2.原书为繁体竖排,为适应大陆读者阅读习惯,此次出版改以简体横排呈现。
3.原书数字全为汉字,按大陆出版规范,除将公元纪年和附图编号改为阿拉伯数字外,其余大部分一仍其旧。
4.原书各分册页眉标有全书总页码,此次出版各分册页码单独排列,不再标示全书总页码。
5.原书第一册书前和第十八册结尾有编委名录、参考书目录、序言、体例、跋等诸多辅文,此次出版,全部整合至第十八册结尾。原书第一册书前有全书总目录,各分册结尾有索引,此次出版,予以删除。
6.原书地图装订于各分册之后;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出版,将地图摘出,单独成册。原书地图全书统一编号,现改为各分册单独编号,以两组数字标示,分别为册数和图号。原书地名和图例、图示均为手写繁体,全部改为简体印刷体。
7.本书全部地图已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审核,并申领审图号。根据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对边界模糊、线索不清或内容不妥的地图,酌情予以删改。
8.原书正文和地图地名,均沿袭自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近百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变更频繁,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忠实呈现地图原貌,以及出于对原编者的尊重,此次出版,全书地名大部分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9.原书中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笔误,均直接修改,不另加说明。
本书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虽历时数年,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博集天卷
岳麓书社
第一节 明代历朝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自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攻取元之首都(今北平市),将统治中国一百三十余年(自蒙古灭金计起)之蒙古人驱还漠北后,传世十五,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李自成所灭,共历凡二百七十七年。明朝在其十五代之传世中,其国势可谓每况愈下,然竟能存在二百七十七年而始亡者,实内外大势所使然,盖外无强敌,内无篡夺有以致之也。
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集庆,西克湖湘,东兼吴会。并山东,收河朔。进攻幽燕,芟除秦晋,讫于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八征漠北,元裔衰残。禹迹所奄,尽入版图。开国伊始,革除蒙古法制,恢复汉唐官仪。由于惠帝削藩,引起燕王靖难。成祖即位以后,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疆域之广,东起朝鲜,西距吐蕃,南包安南,北至大碛,阡陌纵横,各逾万里。迨至仁宗,朝野清晏,仓庾充羡,闾阎乐业,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然自成祖以降,宦官弄权。英宗而后,权奸阉宦,厉加骄横,钳制中外。党社惨狱,流毒天下。驯至纲纪凌替,君臣否隔,亿兆离心。军事频仍,税赋苛重,营伍腐败,国库支绌,天下骚然。于是倭奴猖獗于浙闽,流寇首祸于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烂,讨师既繁,军用益增,乃急于开矿增税,阉宦从中敲诈,天下扰攘。神宗以降,东林党见斥,宦官拔擢,朝中善类,于是一空,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于是饥兵饥民,鼓噪结聚,邪教倡乱,叛变频兴。明社迫于内叛外讧之下,终至不可收拾矣!
兹将明代帝系、年历及要政,列之予下:
(一)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封建诸子,诛戮功臣,废宰相。
(二)惠宗允炆:在位四年。有“靖难之变”。
(三)成祖棣:在位二十二年。迁都北平。破鞑靼、瓦刺,西服哈密,南并安南。郑和七使南洋,声威远播。
(四)仁宗高炽:在位未半年。
(五)宣宗瞻基:在位十年。废交趾,弃开平,明朝中衰。
(六)英宗祁镇:第一次在位十四年。太监王振用事,亲征瓦刺,在土木堡被俘北去。未几,获释归朝。至二十二年复辟。
(七)代宗祁钰:在位七年(于谦拥立)。“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八)宪宗见深:在位二十三年。宠太监汪直,设西厂。
(九)孝宗祐樘:在位十八年。政治较清明。
(一○)武宗厚照:在位十六年。宠太监刘瑾,东西厂外别立内厂。有宸濠之变。
(一一)世宗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大礼议。二十余年不视朝。严嵩柄政,吏治始坏。弃哈密,弃河套。俺答入寇,倭寇为患。
(一二)穆宗载垕:在位六年。高拱为首辅。倭寇平。俺答和。
(一三)神宗翊钧:在位四十八年。张居正为首辅。亲政后怠荒,二十余年不视朝。东林讲学。满洲始起,梃击之案。
(一四)光宗常洛:在位一年。红丸之案。
(一五)熹宗由校:在位七年。移宫之案。宠太监魏忠贤与客氏。
(一六)毅宗由检(庄烈帝):在位十七年。流寇大起,明亡。
明自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之近六十年间,是为明朝国势鼎盛时期。在此期中,前二十九年(洪武三年至三十一年),太祖八次遣兵远征漠北,将残元势力,予以摧毁,及加强对大漠之边防(详本卷第三章);后二十六年(建文元年至永乐二十二年),成祖续征漠北凡六次,第一次丘福远征,全军覆没,后五次亲征,予北元残余势力以严重打击。在此期间,成祖又南定安南,及命郑和下南洋,声威远播于海洋诸国。故可称为明代鼎盛之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