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HK$
108.7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955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手令”形式,下令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战争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导现代战争。
◇1956年,《中国历代战争史》编委会成立,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开始着手本套书的编纂工作。委员会囊括全台湾文史、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成。
1974年9月,修订委员会成立,蒋纬国出任主任委员,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这套书进行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这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横跨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4600年,覆盖3000多场战争的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550万字,每册附带一册地图,共700余幅战争地图。左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全书依时间顺序(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分为18册,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套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本套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套书第17册讲述了清朝晚期对外征服和反抗列强侵略诸战役。具体包括:清征缅甸之战、征安南之战,中英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
|
關於作者: |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956年成立。委员会囊括了众多文史、军事、地理专家,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1974年9月,在原编委会班子基础上,又成立修订委员会,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本书展开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
目錄:
|
第十七卷 清代(下)
第二十二章 征缅甸之战
第二十三章 征安南之战
第二十四章 中英鸦片战争
第二十五章 英法联军入犯北京之战
第二十六章 中法对越南独立问题之战
第二十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
第二十八章 八国联军攻北京之战
|
內容試閱: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全书一共18册,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上起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本覆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战争。
具体到每一时代,先是对此一时代大背景的综合论述,如地理地缘、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辟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对这一时代战争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以探讨交战双方的成败得失。
``````
在本书之前,有关战争史的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各种史籍当中。本书编纂人员先精选历代典籍五百余种,之后仔细摘选与战争相关的史料,无一遗漏,最终经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审核订正之后,才开始撰写。因此,本书对中国史学体裁的开拓,有开创之功。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本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复盘,但其中的宏观战略分析,对我们用以指示现代战争,预判当代国际局势,制定军事与政治斗争策略等等,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虽名为《中国历代战争史》,但内容所及却远非只局限于战争本身,实际上是围绕战争主题展开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都有着有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随书附送。因此,本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本书,以飨读者。
在出版之际,关于本书的编辑过程,有如下几点,尚需说明:
1.受当时的研究视野、学术积淀乃至编者立场的影响,本书的个别表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虽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为保持原貌,也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自行甄别。
2.原书为繁体竖排,为适应大陆读者阅读习惯,此次出版改以简体横排呈现。
3.原书数字全为汉字,按大陆出版规范,除将公元纪年和附图编号改为阿拉伯数字外,其余大部分一仍其旧。
4.原书各分册页眉标有全书总页码,此次出版各分册页码单独排列,不再标示全书总页码。
5.原书第一册书前和第十八册结尾有编委名录、参考书目录、序言、体例、跋等诸多辅文,此次出版,全部整合至第十八册结尾。原书第一册书前有全书总目录,各分册结尾有索引,此次出版,予以删除。
6.原书地图装订于各分册之后;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出版,将地图摘出,单独成册。原书地图全书统一编号,现改为各分册单独编号,以两组数字标示,分别为册数和图号。原书地名和图例、图示均为手写繁体,全部改为简体印刷体。
7.本书全部地图已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审核,并申领审图号。根据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对边界模糊、线索不清或内容不妥的地图,酌情予以删改。
8.原书正文和地图地名,均沿袭自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近百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变更频繁,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忠实呈现地图原貌,以及出于对原编者的尊重,此次出版,全书地名大部分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9.原书中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笔误,均直接修改,不另加说明。
本书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虽历时数年,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博集天卷
岳麓书社
鸦片一名阿芙蓉,花名婴粟,而津液成膏块者曰烟土,熬炼之成为鸦片,本为药材,涂于烟上吸之能麻醉,能治痢疾,但积之成癖,则一度不吸便如大病复发,痛苦难堪。而吸食鸦片者伤精败神,涸血烁体,终身罹成痼疾,且不能生育,其为害等于鸩毒,世人皆早知之。清廷严法禁律曰:“国外商人贩卖者枷一月,杖一百,遣边充戍卒三年;侍卫官吏犯者枷二月,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奴。”清嘉庆初年(1796年以后)全国奉诏,申立严禁,对外裁其税额列为禁品,凡洋船至粤须具并无鸦片之甘结于黄埔岛,方准其至广州开舱卸货。其有隐藏偷带者,一经查出,加等治罪。每有发见,辄销毁之,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因烧鸦片三千二百箱(每箱百余斤)。然禁令愈严,秘密买卖愈盛。(引《清代通史》卷中第二十章页九○八)
有英国商人与广东奸民勾结,窃在广州湾中之伶仃岛及大屿山等地,设悬英国旗之船坞,屯积鸦片谓之“鸦片趸”,由专事包揽走私者,备快廷,具炮械,名为“快蟹”者往来载运,交广州私设之“大窯口”,以分售于各地之“小窑口”。其勾通吏役,订有契约,自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十一年之间,由英商走私进入中国口岸之鸦片为三十六万一千四百余箱,计三千六百万余斤,全国四亿人口,每人平均分得一两半鸦片,每两值黄金一两,英国商人得去中国黄金约六亿两。此国际庞大之贩毒走私案,英国上下全部知悉,当中国禁止鸦片,英领事义律请其政府派军舰支援时,英政府谕其驻在广州之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ilst)曰:“勿以军舰驶入广东河口,以召中国政府之猜忌。”又曰:“女皇陛下之政府,不能援不德义之商人。若中国政府实行国法,致我国商人受损害,系商人自孽自得,须自负责任。”及英女皇维多利亚向其国人要求对华鸦片战争之军费时,其众议员责难政府曰:“我政府若重道义,数年前当与中国政府协力严缉奸商。纵不然,宜与奸商断绝关系。彼等以不正当贸易,所蒙损害,政府可不过问。乃事不出此,致中国政府不知我政府之意向何在,以有今日,政府不可不负责任。”于是英国会激烈辩论,进行表决,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中国鸦片战争,其决议文为:“对于中国人侵害英国商人行为,必须得满足与赔偿,以此目的,捕获中国船只及货物,自属正当。如中国政府肯认赔偿,并行让步,则英政府亦不必为复仇而战争。”(引《清代通史》卷中第二十章页九三○、九三一)
所谓“满足与赔偿”即指焚毁英国鸦片毒品损失;所谓“中国政府让步”,即指中国禁鸦片毒品之大员林则徐所提出三原则:一、新到各船所载鸦片须全数缴出;二、交出林维喜案正凶;三、运鸦片之英国船及贩鸦片之英国商人克日离去。是此西洋与东方之第一次战争,由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所发动,由于走私贩毒过不名誉,乃避重就轻,名之日“通商战争”,并将战争所得之最惠条件公之于各国,使各国皆大欢喜。然公道自在人心,德人斯托伊(Stoye)在所著《英国与世界》一书中说:“此次战争是英国殖民史上特别可羞之一页,因其国家特别奖助鸦片毒品之贸易。”
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二十五日(阳历三月十日)以禁烟钦差抵粤,限令鸦片各商将鸦片毒品全部缴出。鸦片商不从,则徐即撤退十三行仆役,断绝鸦片商接济,并将十三行围封。各商行无奈,五月中交出鸦片二万余箱(每箱百余斤),奉令焚毁于虎门外。则徐此种果决作风与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大出英人意想之外。毒品焚毁,英人损失最重。英人不甘,遂准备与中国一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