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55·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
售價:HK$
118.8

《
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
》
售價:HK$
187.6

《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
售價:HK$
174.6

《
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
》
售價:HK$
233.6

《
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
》
售價:HK$
70.6

《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59.7

《
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
》
售價:HK$
141.6

《
中国官箴
》
售價:HK$
120.0
|
內容簡介: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天才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无穷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样的才女是在怎样的家庭“养成”的呢?她和赵明诚是如何伉俪情深的呢?晚年面对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本书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伉俪情深、屏居青州、两处闲愁、仓皇南渡、再嫁风波、凄凉晚景八个方面,详细勾勒了李清照既幸运又多难的一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金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關於作者: |
诸葛忆兵(1959—),浙江温州人,原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等。对宋代诗词、科举制度、李清照等有深入研究,出版过《徽宗词坛研究》《北宋词史》《宋代文史考论》《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诗词选》《宋代科举制度史》《宋代科举资料长编》等著作。
|
目錄:
|
目录
引言00
一书香门第00
1.李清照籍贯00
2.李清照父李格非00
3.李清照母王氏0
二少女时期0
1.家庭环境0
2.少女生活0
3.咏史诗才0
4.少女情怀0
三伉俪情深0
1.赵明诚家世0
2.幸福婚姻0
3.新婚别离0
4.崇宁党争0
5.京城生活0
四屏居青州0
1.赵蔡争权,罢免返乡0
2.收藏校勘,风雅情趣0
3.日常生活,其乐无穷0
4.煌煌《词论》,不让须眉0
五两处闲愁0
1.赵明诚起复0
2.相思情深0
3.莱州重逢
六仓皇南渡
1.南渡逃难
2.清照爱国诗篇
3.南渡初年词作
4.明诚病逝
......
|
內容試閱:
|
引言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是男性作家呼风唤雨、演示身手的主宰史。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极端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里,众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被默默吞噬,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又叫人十分无奈的社会悲剧。茫茫黑夜里,却偶尔有几颗流星划过长空,留下闪烁耀眼的光芒,为无数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女子谱写出光辉的一章。李清照,便是这寥寥的几颗璀璨流星中最光彩照人的一颗。
宋代文人对李清照就已经拳拳服膺。王灼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词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朱彧说:“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萍洲可谈》卷中)历代众多心高气傲的文人墨客更是倾倒于她的卓越才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词论)将李清照与后主李煜、诗人李白相提并论,推崇至极,无以复加。清代执文坛牛耳者王士禛,也自豪地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二安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清照俨然为婉约词的宗派大师。其他赞美之词,比比皆是。“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才锋大露,被谤殆亦因此。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沈曾植《菌阁琐谈》)李清照以其天才的文学创作、无穷的艺术魅力,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王僧保作《论词绝句》总结说:“易安才调美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古今词辩》)
......
一书香门第
坐落于济南市东面的章丘县(今济南市章丘区),西北濒临黄河,“荷花如锦水如天,狼藉秋香拥画船”(元好问《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之美丽的绣江从境内蜿蜒穿过,县因境内章丘山而得名。这里,还有与趵突泉“相甲乙”的百脉泉,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同时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西面的龙山城子崖,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之所在。在这一派人杰地灵、山水毓秀的环境中,公元1084年,诞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文学家——李清照。
1.李清照籍贯
关于李清照的籍贯,前人曾笼统地说是济南。清代学者进一步认为李清照的故居是在济南历城柳絮泉。这里泉水清澈,柳絮飞扬,回塘幽隐,沙禽欢欣,一代词宗降生于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之中,仿佛能够相得益彰。历城地方志也十分欣喜地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揽入自己的修志范围。文士墨客则络绎不绝地前来寻访,吟诗留念。田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说:“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古欢堂集》)高宅旸《味蓼轩诗钞》中的一首七绝,也含蓄深婉地抒发了怀古之幽思,诗说:“一斛清泉柳絮飏,萧萧故宅但斜阳。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这类情思悠长的题咏,更叫后人坚信李清照的故居之所在。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说:“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癸巳类稿》卷十五)《山东通志》有相同的说法。直到当代,郭沫若还为济南趵突泉边的“李清照纪念堂”题词说:“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说李清照是济南人不错,但把她的故居定为历城柳絮泉,不免有附会的成分。宋代济南,辖历城、章丘等县。明代万历年间所修的《章丘县志》,便认为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王仲闻先生《李清照事迹编年》也对“历城说”表示质疑:“清照幼时,当从父母居,其故宅应云‘李格非故宅’,不得云‘李清照故宅’。嫁后从赵氏,未居济南。至晚年则济南已为金统治,清照欲归不得。济南不得有李清照故宅。《山东通志》所云,殆亦本清田雯《古欢堂集》,或出后人附会,未必即为实录。元于钦《齐乘》、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济南府志》,俱无清照故宅在柳絮泉之说。”《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页。李清照的声名远远在李格非之上,如果李清照幼年时曾依父母居住济南历城柳絮泉,将“李格非故宅”直接称为“李清照故宅”也无可厚非。后代名人依据此例者非常多。问题的关键是连李格非的故宅也不在历城。近年来,研究者又在章丘区明水镇西三华里的廉坡村发现了《廉先生序》碑石,上面刻有李格非的文章,结尾说:“唯吾为同里人,质之区区,亦欲藉之以告请议之伯。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李格非在序中自称与章丘明水的廉先生是同里,又自署“绣江李格非”,“绣江”正是章丘明水的别称。所以,李格非的故宅应该在济南章丘明水。今天的研究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