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 編輯推薦: |   
          | ☆50岁还在努力工作?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素人记录老后打工生活,讲述真实、艰难又催泪的人生故事。 ☆日本爆款打工日记书系,套系销量超过74万册。
 ☆原书2021年出版,已加印9次。来自养老院护工的一手体验,记录不为人知的工作日常和老人众生相。
 |  
         
          | 內容簡介: |   
          | 都说护工是求职无门、万不得已时才会选择的职业。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经历多次失业的真山刚在56岁时参加了职业培训,成为一名照顾老人的护工。喂饭洗澡、擦屎擦尿之外,面对形形色色的老人,护工必须察言观色、小心翼翼。
 在距离人生终点最近的地方,记录护理一线的真实情况。
 |  
         
          | 關於作者: |   
          | 真山刚 1960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大学毕业后,入职过设计公司,在建筑咨询公司当过高管,还经营过两家居酒屋,56岁那年拿到护工新人培训资格,踏入了护理行业。从业四年,目前是九州养老院的在职护工。
 |  
         
          | 目錄: |   
          | 前言 绝对无法想象的景色 第一章 几经沉浮,沦为护工
 某月某日 “手脚麻利点呀”:护工是奴隶吗?
 某月某日 爱藏东西的老太太:都不记得自己藏了东西
 某月某日 不再全然相信他人:表里不一的人
 某月某日 缘分:怎么看都不顺眼
 某月某日 培训班:70 岁的新生
 某月某日 “千万别来这里上班”:面试官如此劝我
 某月某日 禁忌:“那个年代至暗无比”
 某月某日 我喜欢上夜班:深夜的老人
 某月某日 诡异的经历:老人去世后……
 某月某日 恶魔家属:“笑容”令我如获至宝
 第二章 无所事事的生活
 某月某日 性骚扰:“晚上”和“那方面”的话题
 某月某日 身心俱疲:初晨的第一缕阳光
 某月某日 不白之冤:谣言终会平息
 某月某日 葬礼:哭与不哭的员工
 某月某日 无所事事的一天:“没有,什么都没干。”
 某月某日 职业病:会不由自主地去留意老人家
 某月某日 每天整妆待死:百岁老人的喃喃自语
 某月某日 自吹自擂:为了维护“一个人的尊严与价值”
 某月某日 算命先生:为什么算得那么准?
 第三章 说辞就辞的人和无法轻易辞职的人
 某月某日 耍滑头的工作:好的养老院怎么选
 某月某日 不到一周就辞职了:“我觉得我尽力了。”
 某月某日 口头禅:道谢的人与道歉的人
 某月某日 婴语:被当作老小孩的弊端
 某月某日 恶搞:目标总是年轻女护工
 某月某日 为何要逃:只是想逃
 某月某日 老婆子爱偷,老头子……:男人和女人的脑内构造完全不同
 某月某日 祝福卡的泪水:“我真有那么好吗?”
 某月某日 害羞:像个女生一样
 第四章 底层观察
 某月某日 失禁与自尊:编了个故事安慰他
 某月某日 三大欲求:最后的晚餐想吃什么?
 某月某日 某处的刺青:人不可貌相
 某月某日 神秘的访客:认知障碍症?还是……
 某月某日 挑选养老院:从入住方和院方的视角来看
 某月某日 新冠之祸:始料未及的大反转
 某月某日 人称“师傅”:谎话连篇
 后记 为什么一直在当护工?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绝对无法想象的景色 有人说护工是就业的最后一道防线。
 是求职无门、万不得已时才会选择的职业。
 我经职业中心介绍,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护工培训课程,并在结业后,于56 岁正式踏入护理行业。同期培训的还有一位70 岁高龄的同学,现在彼此仍在联系。
 在此之前,我在设计公司干过,后来在建筑咨询公司当高管,还经营过一家环保材料的施工公司,也曾是两家居酒屋的老板,还在广告代理公司跑业务承接广告,甚至有段时间以卖画为生。
 我也是几经失败之后,不得已才选择了这份工作。
 鄙人不才,45 岁之后才开始写小说,还有幸得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奖。虽然一直笔耕不辍,但都不尽如人意,很多作品中途夭折了。
 就在这时,我听说了这个“日记系列”。这些书的作者大都跟我一样,已过不惑之年。于是立马去买了前三本来看。
 这几本书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哀愁、生活韵味,以及人类的坚韧与智慧。
 我不由得想到我之前写的净是些纸上谈兵、哗众取宠的东西,缺少的不就是源自现实体验的“真实感”吗?
 我大受启发,于是很想把如今这份工作中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我在培训班里获得的护工新人培训资格是厚生劳动省认定的国家资格,相当于之前的护工2 级资格。
 在这个行业里,我干的是照顾老人的最基层的工作。入行才四年,作为半吊子新人要对护理行业评头论足,我还远远不够资格,但我还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跟大家讲讲一线工作中的见闻。
 其实护理行业远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加艰难,这是一个肮脏、危险且辛苦的行业,再加上“收入低”,被称为“护理行业四大难”。
 擦屎擦尿自不必说,还要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例如进食、沐浴和更衣。而且就算护工勤勤恳恳、殚精竭虑地工作,也会发生被咬伤,甚至被当作小偷的情况。
 另外辞职率也高。在职场中疲于应付纷扰的人际关系,或者因为腰肌劳损而辞职的人非常多。
 可就算揭露了护理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我还是会继续当我的小护工。
 并非因为我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我也将迟暮,只是觉得无论好坏,都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自己该如何安度晚年。
 老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就是他们人生的缩影,由此能见到这世上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行素来缺人,一定有很多人在想,就算自己上了年纪,想要当个护工还是没问题的,只是有些畏首畏尾;但也一定会有人当即摇头说:“肯定干不了。”也许那些已经身处护理行业,一边工作一边强忍着满腹牢骚的人会来看我写的这本书吧。
 在与世隔绝的养老院里,日复一日地上演着悲喜交加的故事。
 关于护理的话题,在小说、电影、随笔和漫画里层出不穷。
 或许你会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但在这本书里,我加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内容。
 我想大家看到最后时,或许多少能理解我为何会一直坚守着这个岗位了。
 如果大家看完后能在心中留下某个故事**,继而对护理一线的真实情况和员工的工作现状有所理解,我便知足了。
 
 某月某日
 爱藏东西的老太太:都不记得自己藏了东西
 “光子老太太又把水煮南瓜给藏起来了。”
 听同事说了好几回了。樱井光子老太太在吃饭时,经常偷偷把食物塞进裤兜里。
 所以特地给她穿了没有裤兜的裤子,这次居然塞进了内裤。
 93 岁高龄的光子老太太有一头漂亮的银发,是一位身材娇小、温文尔雅的老太太,说起话来细声软语的。
 “是时候回趟家看一看了,可是养老院的人不同意。怎么办呀,真山先生,你能替我回去看一眼吗?”
 有次上夜班,我去她房里送药时,她用少女般的声音轻轻地问我。
 好像她也问了其他同事,大家就此还专门开会讨论过。可是她的家早就被卖了,而且就在她住进来后的第二个月就被拆了。我们当然不会把实情告诉她。
 光子老太太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可怜事。看着这么一个无助的老人,不由自主地想聆听她的故事。
 在一线护理中,关于老人的过往,院方只会公布最基本的信息。不光是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也是为了不让员工过多地掺杂进个人情感。
 然而光子老太太会主动跟人讲自己的往事,姑且不论讲的是真还是假。
 一旦发现她偷偷藏了食物,我们就会在她洗澡或者睡觉时,拿着手电筒悄悄去她房里找。因为怕她误吃了变质的食物引起食物中毒。
 有一次,还在收纳盒底翻出了干瘪的酸浆果。估计是哪次带老人去附近的植物园参观时,她偷偷摘回来的吧。只是,不管是藏了吃的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她基本上都不记得。
 据说有一次她在藏东西时被当场抓包,女同事责备了她几句,她的表情立马变得前所未有的可怕。
 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表情,也不想看到。只是每当听她讲起往事,都或多或少能理解她为何会如此。
 她说自己从小就被送去当养女,受尽虐待。
 虽然与电影《萤火虫之墓》和电视剧《阿信》里的主人公不同,但听说她要伺候一众兄弟姐妹就餐直到结束。
 而且她分到的食物也只有大家的一半,常常吃不饱。所以同事们都认为她可能是从那时起就有了把多余食物藏起来的习惯。
 她从不提起家人,也从未听说有人来看她。
 她6 岁时就要照顾还在吃奶的妹妹,天天背在背上。背上的妹妹经常尿湿她的后背。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被施肥灌溉了这么多年,个子却一点都没长。”
 她还得洗尿布。那时没有洗衣机,她只能提着一桶冷水,边哭边用生满冻疮的小手搓尿布。
 她说她在外面好几次都差点想把背上哭闹不止的妹妹扔下桥去,但小脑瓜里又立马想到自己会因此失去生计。
 每当问她:“那个妹妹现在怎么样了?”
 她总是一脸漠然地说:“可能已经死了吧。”
 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干家务活,所以她没念过小学。虽然勉强会一点加减法,但是不会乘法,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工作时被克扣工资,还被骗了钱。
 识文断字就更别提了。她说她第一次用汉字写下自己的名字“樱井光子”时,才觉得“自己真正成了自己”。
 别人或许根本体会不到,但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前,那辈人里不乏与她有相同境遇之人。
 和我一样在职场几经颠沛流离之后当了护工的中年男同事常常感叹:“听了光子老太太说的那些事,我觉得我们还算是幸福的了。”
 可他没干两个月就辞职了,好像是因为受不了院里的权威——北村“嬷嬷”的欺凌。
 “每次穿鞋准备去上班的时候,脑子里就会突然冒出北村的脸,脚便止不住地发抖。我,真的干不下去了。”
 最后,他留下这句话便辞职了。
 北村照美才是我们养老院的掌权人。为了彰显权威,她会当众斥责员工。据说言辞偏激,多为人身攻击。很多人辞职都是因为跟她不和。就连老板和院长在她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言归正传,有一天我上晚班,到养老院时,光子老太太的房间已经空了。据说是因为一个外地远房亲戚,她才突然搬出养老院的。
 我们这家养老院既破旧又偏僻,比起其他的养老院绝对物美价廉。
 离开了这里,她又能去哪儿呢?我们这些小喽啰肯定无从得知。
 不由得想起她那孤独寂寥的模样,只愿她能过上一个普通人的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