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HK$
85.8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HK$
71.5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HK$
44.0

《
好风景
》
售價:HK$
47.1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HK$
61.6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
售價:HK$
54.8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连续出版28年,《老照片》丛书以求真求实为出版宗旨,是平民参与历史叙述的平台。
名教授的书房梦,几十年间几经辗转,终于如愿为藏书觅得纳置空间;追寻名人身影,一台老相机折射出韦祖珍的戎马生涯;拨开历史迷雾,探寻尘封百年的镇江润州中学的历史;普通人的私家历史,作者分享母亲几十年间陆续养育七个子女的艰辛、对工作的热爱,以此泪祭母爱……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老照片》第一六〇辑共有十五篇文章。“旧事重温”中,著名学者葛剑雄回顾了六十多年来自己所做的“书房梦”和各阶段读书藏书的场所,书房条件的逐渐改善体现了作者学术道路的精进历程,也可窥见各时期中国人的居住状态。本辑另外三篇文章分别讲述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当年“空中肉搏战”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酝酿发动起义,开展护产工作的历史;红色经典形象“白毛女”之父李满天的一些生平故事。“人与摄影”三篇文章,一篇从一台老相机开始,讲述了韦祖珍的戎马生涯,一篇是摄影师郭建良的摄影习作诞生记,另一篇聚焦近代来华摄影师沙为地和他所拍摄的照片。“人生况味”三篇文章,故事发生地点分别涉及延安、长沙、北京等城市,分享了特定年代的历史故事。“名人一瞬”三篇文章,分别以珍贵老照片讲述了烟台名士倪显庭的生平和在当地的交游、1937年陈诚浙江行剪影。“故时风物”一篇文章带领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探寻尘封百年的镇江润州中学的历史。“私人相簿”两篇文章,分别满怀深情回忆了母亲和奶奶。
|
內容試閱:
|
摄影之于历史
赵祥斌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曾说,“每个时代不仅要重写历史,更要重新发明见证历史的方式”。摄影术发明以来,照片作为见证历史的载体,已经深刻地重构了历史记忆,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感知,乃至对影像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对于文字、绘画、雕塑或多或少的主观性创作,摄影虽有主观意志,但所摄取的是客观的、全息的。众所周知,“决定性瞬间”(布列松语)被奉为摄影圭臬,从摄影术的角度来说,这种瞬间可以被解读为“光线、构图与感情相一致的瞬间”(木村伊兵卫语)。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决定性瞬间”在于摄影作品所呈现的信息,在于其纤毫毕现。
本辑介绍了三位摄影者——晚清来华的德国摄影师沙为地(Herman Salzwedel),共和国少将、摄影爱好者韦祖珍和当代摄影家郭建良。他们的摄影作品跨越百年,摄影者和所摄者多在岁月流转中物去人非,但留存的历史信息是永恒的。如沙为地定格的19 世纪80 年代的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韦祖珍拍摄的冲锋中的解放军战士、郭建良构建的聊天老妇组图。如今看来,这些老照片宛如历史的肉身,将一个个凝固的瞬间活化成一幕幕可感知、可触摸的历史场景。
甚至可以说,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镜头里的一切就成了历史,而照片本身便拥有了独立话语,阅读者会从中汲取不同且独特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客观且平等的。本辑发表了冯杰、白中琪的文章《1937 年:陈诚浙江行剪影》,1937 年3 月时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的陈诚回老家青田省亲,一路摄影不断,其间不乏名人相随,如叶挺、张发奎,也有诸多爱国民主人士,如黄琪翔、刘斐、郭秀仪。他们相聚合影,平静淡然。而四个月后,他们争先恐后走向御侮战场,其后又分道扬镳。这组剪影,呈现的不仅是军政要人、知名人士的面貌,也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曾有过的短暂宁静。当然照片所记载的不限于此,还透露出或掩藏着其他什么信息,则见仁见智了。
如今,很多电子产品附有摄影功能,摄影随时随地,拍照、录像不再有门槛。照片这种纸质呈现的影像,也多被电子相册所取代,但通过摄影定格瞬间、保存记忆、记录历史,依然无法被取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