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HK$
239.8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HK$
226.6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HK$
140.8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 “文化的要旨在于使人抵达更好之处”
*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的美学哲思
* 跨越文化边界的审美探索
* 一部关于感官、美学与人文主义信念的沉思录
* 融合多学科知识背景,综合展现出人类文化中美的力量。
* 《我是谁》作者段义孚美学经典著作中文版首次推出
* 优雅的文风,细腻的论述,读来令人愉悦。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集中探讨审美的一本著作,生动展示了感觉与美在我们的个人及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美不仅仅是文化的一个侧面,而是居于其核心?既为其驱动力,同时也是其终极目标。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的探索由个人与其物质世界的关系开始,随后一步一步深化,从对构成审美体验的基本要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逐一检视,逐渐过渡至对更广泛、更复杂的人类活动的探究,包括艺术、建筑、文学、哲学、音乐等。作者的关注焦点由此落到善与美的关系上:审美亦为一种道德力量。段义孚分别探查了审美在四种不同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国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和现代美国文化,并试图建立一种积极的眼光:尽管人类有种种愚行,但文化的要旨总是在于使人抵达更好之处。《如此陌生而奇异:感官与审美的地理学》是对周遭世界、个体经验及人类创造的礼赞。
|
關於作者: |
段义孚(Yi-Fu Tuan,1930—2022)美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长期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2012年获地理学界最高奖项瓦特林 ·路德国际地理学奖。代表作有《恋地情结》《浪漫地理学》《空间与地方》等。
译者:王如菲,译有《深时之旅》《荒野之境》《生活的代价》。
|
目錄:
|
目录
序言:光明与阴影 1
第一部分 美学、自然与文化 3
第一章 生活与文化中的审美 5
第二章 审美冲动的发展 28
第二部分 感官愉悦 45
第三章 近感的愉悦 47
第四章 人声、声音以及天籁之声 98
第五章 视觉的盛宴 136
第三部分 文化—美学谱系 171
第六章 澳洲原住民、中国人以及地中海欧洲人 173
第七章 美国地方与场景 204
第四部分 空间与状态 233
第八章 联觉、比喻与象征空间 235
第九章 仪式与美学—道德国家 258
第五部分 审美与道德 297
第十章 善与美 299
尾声 阴影与光明 319
注释 343
致谢 381
|
內容試閱:
|
序言:光明与阴影
这本书是关于美(aesthetic)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文化之中美的诸多形式。许多人可能觉得,美尽管很重要,但却是一种“额外之物”,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我们会乐于身边有它为伴。然而,美其实无所不在,其词根含义暗示了这一点:“感觉”——并非任何一种感觉,而特指“经过塑造的”感觉和感知。其反义词的暗示性更明显:anesthetic,“缺乏感觉”——虽生如死的体验。我们与世上诸多的美越是协调,生命就越有活力,越有乐趣。
因此,你阅读本书时,可以将它看作对各类审美经验的一种有序化的呈现——一本关于地球之壮丽、人类造物之辉煌的指南。但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更多贡献。在我看来,它或能开辟一种文化和审美的新视角,由此出发,美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一个层次或侧面,而是其情感—灵感内核,既是其动力,也是其目标。
本书的写作由简单到复杂:从逐一考量人的不同感官经验,到混合的感觉反应(共感觉),从图像和概念的心理混合——比如在隐喻和象征符号中,到象征性空间的创造,最终到美学—政治状况。这种方式强调文化和美学的发展性,尽管很多学者对进步的概念持怀疑态度,但有时仍有必要以发展的术语谈论文化。朝着益加拓展或精微化而改变,新的感觉和创造方式——而非想象力的枯竭、社会和文化的衰落,人类的才智而非人类的愚蠢,这些是我故事的核心。
近来关于环境与社会的著作多倾向于强调那些阴暗面:污染、过度开发、贪婪等等。相比之下,此处展现的前景基本是阳光明媚的。这本书中也潜藏某种不安,只不过是因为每一条被选择的道路
都意味着有其他道路被舍弃,每一种新的创造都暗示着先前的破坏,每一种新的感知都会盖过旧的感知,甚至将它完全抹除,而旧的感知自有其价值——也许无可取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