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HK$
239.8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HK$
226.6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HK$
140.8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HK$
63.8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HK$
86.9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1.权威性与系统性:本套教材由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联盟与国家一级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牵头,集结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书法领域的专家学者领衔主编。教材体系完整,精准覆盖书法史论、五大书体技法、篆刻创作、国学文化修养及书画鉴赏装裱等十几门核心课程,彻底填补了书法学本科专业系统性教材的空白。
2.特色性与前瞻性:紧扣高等院校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设计不仅注重学生的技法锤炼与理论深化,更强化国学素养、人文底蕴与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旨在培育“艺文兼备”的新型书法教育与创作人才。教材同时兼顾综合性大学及通识选修课程需求,适用面广。
3.创新性与融合性:超越传统纸质教材模式,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配套开发电子课件、微课视频、高清图像资源包及数字化教学平台,尤其针对篆、隶、草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提供直观、高效的教学支持,构建了“纸质 数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4.规范性与引领性:本套教材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编写准则,结构科学,内容精审,目标申报“十五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全国优秀教材,志在成为引领全国书法专业教育的标杆性教材。
本套教材是推动本科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系统性、规划性教材,是高等院
|
內容簡介: |
《中国画》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校教材,全书以历史脉络为经,技法实践为纬,全面呈现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与美学精神。首章”概论”从概念界定入手,阐释中国画”以形写神”的核心理念,解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分科的独特审美特征,并通过工具材料考据揭示其材质特性对艺术表现的影响。发展史部分以朝代更迭为线索,勾勒出从原始岩画到文人画鼎盛的千年嬗变轨迹。第二至四章分别聚焦三大画科,既纵向梳理各画科自魏晋以来的发展流变,又横向展开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书中特别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结合经典案例解析笔墨语言的转化规律。第五章深入探讨书画同源理论,从文字起源、技法互鉴到当代艺术实践,揭示书法线条与中国画笔墨的内在关联。全书配有历代名作高清图版及技法示意图,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专业学习者与艺术爱好者提供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操价值的参考范本。
|
關於作者: |
苏金成:
苏金成,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首位出站博士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jiaoyu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全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全国学位论文抽检专家。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常务理事、农工党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公共艺术设计分会副会长。担任《中国美术研究》(CSSCI集刊)、《中国艺术史研究》、《东方设计学报》、《山东陶瓷》等期刊编委。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jiaoyu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0余部,书画作品在美国、日本、意大利、埃及、马来西亚、印尼、坦桑尼亚等国家及国内多家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胡媛媛
胡媛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发表论文 20 余篇,刊载于《东南大学学报》《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CSSCI及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jiaoyu部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大会论文二等奖等奖项。作为艺术家与多媒体设计师,创作涉及传统艺术、动漫、互动装置、VR 等。
牛文娟
牛文娟,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美与时代·美术学刊》杂志副主编 。
2016年举办“他山之石——牛文娟作品展”,2019年举办“山何本色——牛文娟作品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等国家级展览。出版有《当代工笔画唯美新视觉——牛文娟工笔山水画精品集》《牛文娟作品集》。
|
目錄: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国画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画的分科
第三节 中国画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画的工具
第二章 中国山水画
第一节 山水画的发展
第二节 山水画的临摹与创作
第三节 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
第三章 中国花鸟画
第一节 花鸟画的发展
第二节 花鸟画的临摹与创作
第四章 中国人物画
第一节 人物画的发展
第二节 人物画的临摹与创作
第五章 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
第一节 书画同体:“六书”中的象形原则是“同体”的内在含义
第二节 书画同法:书法与绘画在技法上的交融互通
第三节 书画同源:现代理论体系中书与画关系的核心词汇
第四节 作品赏析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中国画的概念
一、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通过其特有的笔墨和画面构造,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中国画的艺术实践主要借助于笔、墨、纸、砚以及国画特有的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实现。其创作内容可以概括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主题。按绘画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写意又分大写意和小写意。
中国传统绘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中国画融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凝练。
中国画更注重气韵和格调,而非仅追求视觉真实。这与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儒释道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主流思想,士大夫追求高尚的品格与超脱的精神世界,这种思想在中国画上的表现也如出一辙。中国画讲究笔墨韵味,笔墨是独属于中国画的品评术语,其强调画家用笔、用墨的功力水平,与平日所讲的笔墨工具是不一样的。中国画对于用笔及用墨有着许多标准。首先,中国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线条(即用笔),这与西洋画强调光影、明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人极尽笔墨的丰富变化来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线条有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之分,线条笔法要求有平、圆、留、重、变。
用墨即墨色的运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运墨而五色具(俱)有”,即指用墨需要有枯湿浓淡之变化,干湿之间需有机结合,墨色才能有变化,以至气韵生动。
中国画以线造型,追求描绘物象的气息或气势,注重画面的空间布白。中国画所强调的“意境”重在意,即通过眼前画面来体现审美内涵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效果。同时,中国画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融汇了独特的视觉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内容与艺术观念大都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和自然观念的理解。中国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时的壁画和陶器上的绘画就已经显示出中国画的雏形。经过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主要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主题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更是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形成了“工笔”和“写意”两大主要的绘画方式。在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中国画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改变,“现代国画”的概念出现了。
二、水墨画
水墨画以墨为主要绘画媒介,其起源可以 追溯到唐朝,成于五代,但其成熟和鼎盛期在宋、元时期。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形式,旨在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墨水,及其与纸张之间的互动来描绘物体的轮廓和质地,并充分发挥笔墨酣畅淋漓的效果(图 1-1)。水墨画以其独有的技法和特殊的审美理念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水墨画主要以墨的浓淡、干湿和水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艺术效果,虽未见颜色,但通过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来表现物体的性状,更是妙不可言。水墨画有很强的表现力,它运用“留白”的技巧,让画面有足够的空间供观者进行想象(图 1-2)。水墨画与中国的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道教“天人合一”、禅宗“当下即是”的思想在水墨画中皆有体现,反映了中国人追求自然和谐以及深远意境的美学理念,更借助独特的笔墨方式表达了极高明的东方哲学思想。
三、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士夫画”或“士大夫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文人画旨在体现文人即士人的个性、思想和情感。它不同于宫廷或职业画家所创作的工笔重彩,更多展现的是文人对生活、自然和哲学的深刻理解。文人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王维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当时的士人开始参与绘画创作中,他们用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学问。到了宋代,苏轼、黄庭坚、文同等均有出色的艺术贡献。苏轼曾提出“士夫画”,他们在王维的文人画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以书入画的风格并将水墨技巧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