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
蜉蝣国度
》
售價:HK$
73.2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HK$
410.6

《
老年
》
售價:HK$
115.6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HK$
107.8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本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不仅为医学研究者提供最新科学依据,也为建筑、法律、医疗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指导,是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参考工具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阐述石棉致病的病理机制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致病原理,详细介绍石棉矿物在制品、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检测分析方法。新版特别新增石棉肺免疫机制、法律诉讼及间皮瘤治疗等前沿内容,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检测方案和可视化数据,全面解析石棉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策略。
|
關於作者: |
米歇尔·卡本(Michele Carbone)为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胸部肿瘤学主任,专注胸膜病理学与间皮瘤研究。其研究发现杂合种系 BAP1 基因突变与石棉致间皮瘤相关,研究融合实地考察、分子遗传学及临床诊断工作。 罗纳德·F.多德森(Ronald F. Dodson),美国环境毒理学专家,专注显微技术研究生物微粒效应。2005年创立环境咨询公司,持续开展科研并担任政府及国际机构顾问。曾参与制定得州石棉管理法规,学术成果丰硕。 哈维·帕斯(Harvey Pass),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胸外科肿瘤学教授,兼任胸腺肿瘤科主任。他主导贝尔维尤医院实验室,开展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重大研究项目,包括新发间皮瘤发病机制计划。 杨海宁(Haining Yang),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癌症中心教授,专注于石棉相关恶性肿瘤间皮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她发现特定蛋白质与石棉致间皮瘤癌细胞生长有关,探索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曾获多个国际奖项。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石棉使用的历史及对石棉诱发疾病的认识 1
1.1?什么是“石棉”? 1
1.2?石棉的前工业历史 2
1.3?工业时代初期的石棉 4
1.4?石棉相关疾病知识的演变 10
1.5?石棉暴露与间皮瘤:历史回顾 13
1.6?权衡的论点(成本效益论证):是否可以成为为石棉辩护的理由? 16
1.7?石棉相关疾病的全球负担 19
1.8?结论 24
参考文献 24
第2章?石棉分析方法 31
2.1?引言 31
2.2?样本采集 31
2.3?偏光显微镜分析 32
2.4?散装石棉分析方法 34
2.5?相衬显微镜:空气分析 35
2.6?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6
2.7?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2
2.8?TEM分析方法优于AHERA方法 43
2.9?水分析 45
2.10?表面灰尘分析 46
2.11?土壤分析 47
2.12?蛭石分析 48
2.13?TALC分析 49
2.14?其他介质中的石棉分析方法 50
2.15?石棉的定义和术语 51
2.16?等效PCM纤维计数 52
2.17?裂解碎片分析 53
2.18?角闪石 55
2.19?测试含石棉产品纤维释放的方法 57
2.20?致谢 57
参考文献 57
第3章?组织中石棉负荷的分析和相关性 66
3.1?呼吸系统,以及为什么容易吸入粉尘 66
3.2?肺部除尘 68
3.3?粉尘超载及其对呼吸道的影响 72
3.4?微粒通过淋巴管从肺部清除或转移 73
3.5?决定吸入可能性的石棉/细长矿物颗粒的形态特征 74
3.6?组织中的含铁小体 78
3.7?
用于组织和液体取样以检测石棉小体和未包覆石棉纤维及其他细长颗粒的
?? 破坏性测试方法 82
3.8?用于石棉/细长矿物颗粒组织分析的仪器 84
3.9?
痰液与灌洗液检测在评估既往石棉/细长矿物颗粒暴露史中的应用价值 85
3.10?暴露人群和普通人群体内的石棉(铁石棉)负荷 89
3.11?职业接触者和普通人群肺组织的未包覆石棉纤维/细长颗粒 91
3.12?作为其他矿物成分的石棉/细长矿物颗粒造成的暴露 98
3.13?肺外部位的石棉/细长矿物颗粒 102
3.14?纤维长度及其与致病性的关系 107
3.15?结论 111
参考文献 112
第4章?石棉暴露评估 127
4.1?胸膜斑 127
4.2?石棉肺 139
4.3?病理学 146
4.4?石棉肺和石棉暴露 147
4.5?石棉肺和石棉肺负荷 149
4.6?石棉小体 150
4.7?肺组织中的石棉负荷 156
参考文献 159
第5章?石棉的致癌机制 172
5.1?引言 172
5.2?石棉的致癌效应 173
5.3?细胞转化与纤维暴露有关 173
5.4?HMGB1、慢性炎症和间皮瘤 174
5.5?基因-环境(G×E)相互作用 176
5.6?BAP1基因的作用 178
5.7?HMGB1和BAP1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相互配合 179
5.8?其他易致石棉致癌和间皮瘤的易感基因 179
5.9?结论 180
参考文献 182
第6章?全球间皮瘤流行病学 192
6.1?背景 192
6.2?全球间皮瘤流行病学特征 192
6.3?性别差异 192
6.4?全球石棉禁令与间皮瘤发病现状 194
6.5?全球趋势 196
6.6?时间趋势 197
6.7?间皮瘤统计和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 198
6.8?天然石棉 198
6.9?其他纤维与间皮瘤(以毛沸石为例) 198
6.10?结论 200
参考文献 200
第7章?石棉环境暴露与癌症 202
7.1?什么是石棉? 202
7.2?石棉与癌症 205
7.3?未受管制的矿物纤维也可能致癌 206
7.4?什么是环境暴露? 215
7.5?用于评估矿物纤维环境暴露的分析方法 217
7.6?环境间皮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8
7.7?结论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8章?石棉与免疫 230
8.1?免疫功能与石棉相关疾病 230
8.2?石棉暴露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改变 231
8.3?石棉暴露后激活受体表达改变导致自然杀伤细胞毒性受损 232
8.4?基于基因表达分析阐明石棉暴露导致的辅助性T细胞1功能下降 232
8.5?石棉暴露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功能增强 233
8.6?石棉暴露与Th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功能失调 234
8.7?石棉暴露导致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诱导生成和功能下降 234
8.8?
持续暴露于石棉的T细胞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高表达伴随迁移活性增强 235
8.9?持续暴露于石棉的T细胞系中活性氧的产生和抗氧化应激的功能 236
8.10?持续暴露于石棉的T细胞系细胞骨架分子的改变 236
8.11?
通过补充细胞因子和天然化合物来恢复石棉引起的免疫功能变化的潜力 236
8.12?结论 237
参考文献 239
第9章?与石棉暴露有关的医学发现 244
9.1?引言 244
9.2?石棉肺 244
9.3?石棉肺与肺癌和间皮瘤的相关风险 245
9.4?胸膜斑 246
9.5?胸膜斑与肺癌和间皮瘤的相关风险 247
9.6?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48
第10章?关于2024年的间皮瘤有什么新消息? 251
10.1?间皮瘤:三种截然不同疾病的名称 251
10.2?间皮瘤的发病机制 252
10.3?过去十年的发病趋势 258
10.4?临床表现和诊断工作 259
10.5?新兴生物标志物 263
10.6?治疗管理的进展 263
10.7?结论 272
参考文献 272
第11章?间皮瘤的病理诊断 285
11.1?引言 285
11.2?大体病理检查 286
11.3?组织形态学检查 286
11.4?免疫组化和分子测定在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 299
11.5?原位间皮瘤 310
11.6?间皮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312
11.7?局限性间皮瘤 312
11.8?非恶性间皮瘤 313
11.9?结论 314
参考文献 314
第12章?弥漫性恶性间皮瘤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 325
12.1?引言 325
12.2?恶性胸膜间皮瘤基因图谱的初步研究 326
12.3?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新一代测序 326
12.4?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综合分析 327
12.5?恶性胸膜间皮瘤分析的新进展 328
12.6?结论 329
参考文献 330
第13章?间皮瘤的治疗 333
13.1?引言 333
13.2?一线治疗中的化疗选择 333
13.3?二线治疗中的化疗选择 334
13.4?靶向疗法/新方法 337
13.5?治疗间皮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39
13.6?结论 342
参考文献 342
第14章?间皮瘤的手术治疗 355
14.1?引言 355
14.2?手术患者的选择 355
14.3?非姑息性手术治疗方法 355
14.4?联合化疗的多模式治疗 357
14.5?免疫检查点阻断诱导治疗 358
14.6?放疗后间皮瘤的手术(智能)方案 359
14.7?保肺切除术后的放疗 359
14.8?胸膜辅助治疗 360
14.9?姑息性手术方法 360
参考文献 360
第15章?石棉相关癌症 363
15.1?引言 363
15.2?肺癌 365
15.3?喉癌 370
15.4?卵巢癌 370
15.5?肾癌 372
15.6?前列腺癌 373
15.7?结论 373
参考文献 374
第16章?美国的石棉诉讼和信托基金 379
16.1?引言 379
16.2?截至2007年的诉讼历史发展 381
16.3?侵权诉讼体系中石棉索赔的现状(2007年以后) 389
16.4?信托制度 404
16.5?新出现的问题和战略 408
16.6?结论 411
|
內容試閱:
|
原著前言
《石棉:风险评估、流行病学和健康影响》第3版的出版正值该主题的医学研究发展的关键节点。在21世纪的前23年里,关于石棉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
揭示了遗传在间皮瘤中的作用,指出人体并非致癌纤维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积极参与者,而遗传学在其中起着决定结果的关键作用。随后对BAP1抑癌基因活性机制的阐明,促使针对BAP1基因突变携带者开展间皮瘤早期检测的临床试验。最重要的是,一些携带BAP1种系突变的间皮瘤患者存活了下来,而石棉诱发的间皮瘤则通常是致命的,详见第10章。
开发了新型和更特异的诊断标志物,以区分恶性间皮生长和良性间皮增生,并将恶性间皮瘤与其他恶性肿瘤区分开来,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详见第11章。
阐明了石棉致癌的一些关键机制,详见第5章。
美国与石棉相关的间皮瘤发病率(每100 000人)正在大幅下降,详见第6章。这表明,西方国家(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颁布的禁止或大幅限制使用石棉产品的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编者希望,这些重要的结果能够激励发展中国家出台类似的石棉禁令,以挽救更多间皮瘤患者的生命。然而,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石棉使用量还在呈指数增长。
最近的研究表明,除石棉以外的其他细长颗粒也与“石棉”诱发的疾病和间皮瘤风险相关,包括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在内的致癌纤维清单在不断扩大。暴露包括与工作有关的暴露和环境暴露,详见第7章。
本书首先在第1章回顾了石棉暴露的历史,然后在第2~4章对用于验证石棉暴露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批判性分析。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确定石棉暴露对于实施补救和制定预防措施及对医疗法律方面的考虑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接触过石棉或类似石棉的纤维,因为包括石棉在内的致癌纤维存在于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和其他物种能够应对肺部自然本底水平的纤维,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纤维会导致疾病。但是,当空气中这些纤维的浓度超过本底水平时,人们就会吸入大量纤维,这些纤维会沉积在肺部,引起炎症。纤维还可以通过淋巴引流到其他器官。数年后,纤维沉积在组织中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会导致纤维化和胸膜斑,并在某些人身上还会引发间皮瘤和肺癌,这将在第6、7、10和15章中讨论。
尽管间皮瘤的发病率(每100 000人)在下降,但美国间皮瘤的总数量却保持不变。这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近几十年来人口大幅增长,尤其是7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在增加。癌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因为他们在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积累了基因损伤:随着老年人口数的增长,癌症也随之增加,包括间皮瘤。
其次,我们正在开发农村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是荒凉的,以前很少有人居住,例如内华达州的莫哈韦沙漠,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荒地。在这里,开发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含有各种矿物纤维(包括石棉、叶蛇纹石和毛沸石)的地形上修建了道路、建造了城镇。正如第7章所讨论的,所有这些矿物纤维都对人体有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间皮瘤。第8章将讨论与接触石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再次,我们已经观察到放射治疗后诱发的间皮瘤明显增加。在过去几十年里,放射治疗一直被用于治疗淋巴瘤、精原细胞瘤和妇科肿瘤,患者往往是年轻人。这种疗法非常有效,治愈了大多数癌症患者。然而,治疗性辐射会对照射区内的正常细胞造成广泛的基因损伤。在5年或更长时间后,其中一些患者患上了各种肉瘤,包括胸膜和腹膜间皮瘤,因为胸膜和腹膜不可避免地位于接受治疗性辐射的区域内。
最后,目前有12%~16%的间皮瘤是由BAP1基因或其他较少见的抑癌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的。这些间皮瘤,尤其是在没有证据表明接触过石棉的情况下,具有有别于其他间皮瘤的独特临床特征:
这些间皮瘤大部分发生在55岁以下的人身上,而石棉所致间皮瘤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男女比例为1∶1,而石棉所致间皮瘤的男女比例为4∶1~9∶1。胸膜与腹膜的比例为1∶1,而石棉所致胸膜间皮瘤与腹膜间皮瘤的比例为4∶1~9∶1。
最重要的是,这些间皮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7年,有些患者被治愈,并在20多年后死于其他疾病或年老体衰。这与石棉所致间皮瘤6~18个月的存活期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遗憾的是,石棉所致间皮瘤都是致命的,详见第10章。
第15章对与石棉暴露有关的其他疾病和恶性肿瘤进行了批判性综述。第8章讨论了石棉对免疫的影响,第12章讨论了与新的多组学组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关的新发现。
第16章探讨了美国与间皮瘤相关的医疗法律问题,这一法律诉讼每年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流转。这一章由在该诉讼对立双方工作的三位经验最为丰富、备受尊敬的律师共同撰写。
本书各章节均由该领域的一些顶尖国际专家撰写,深入探讨了石棉问题以及更多相关的复杂情况。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接触细长矿物颗粒所引发的问题,并通过这种认识,最大程度地减少接触,进而降低纤维诱发疾病的后续风险。
至于未来,近期的临床试验对免疫疗法和手术治疗间皮瘤患者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未来几年,这些治疗方式可能只会用于部分患者,而非所有患有这种恶性肿瘤的患者。第13章和第14章对此进行了讨论。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们希望有关石棉致癌机制和间皮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能够推动靶向疗法的发展,从而干预这一过程,预防或延缓肿瘤生长。
我们满怀希望并乐观地认为,研究携带种系突变的人一方面易患间皮瘤,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对抗间皮瘤生长这一矛盾现象,可能会为这种致命癌症带来新的有效疗法。目前,贝塞斯达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医疗中心正在进行两项相关的临床试验。携带种系突变的间皮瘤患者能否为间皮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非常希望如此。
Michele Carbone
Ronald F. Dodson
Harvey Pass
Haining Y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