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激情耗尽(精装彩插典藏版)
》
售價:HK$
65.9

《
人鼠之间 长谷(诺奖得主斯坦贝克再次书写大时代洪流之下小人物的悲喜命运,感动人心的世纪之书)
》
售價:HK$
75.9

《
鲍文家庭系统治疗
》
售價:HK$
152.9

《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前146-716(罗马征服以来的希腊史)
》
售價:HK$
132.0

《
余音不绝:接着讲宗教史(精装)
》
售價:HK$
52.8

《
三国演义 七色汇评本 精装简体横排 (全3册)
》
售價:HK$
327.8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婚姻缔造了人类深刻的亲密,而法国女性主义小说《分室而居》却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主张——“分室而居”。
书中,法国著名女作家以其自身及几位好友的真实婚姻经历为蓝本,深刻揭示:爱情的本质需要空间来滋养。跟随书中的女性,我们见证她们在三十年婚姻中的沉浮:应对伴侣的疏离、经历女权思潮的洗礼、承受育儿的重担,甚至面对情感的诱惑……这不仅是几位女性的故事,更是一部撕掉社会标签、追寻“自我”的觉醒史诗。她们最终坚定地成为自己,笑对人生,其历程映照着无数在爱情、婚姻与自我认同间挣扎的女性的身影。
《分室而居》以不同的女性故事传递了同一个坚定信念:女性实现自我独立,才能在亲密关系中构筑坚实的根基。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否共处一室,为爱情预留生长和呼吸的空间,才是维系长久亲密的关键所在。
|
內容簡介: |
《分室而居》不仅是婚姻的寓言,更是一曲献给自由与尊严的赞歌。它质问现代亲密关系的真相:如何在妥协与抗争中找到平衡?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主人公曾是天真的“金发小姑娘”,被才华横溢的漫画家丈夫吸引。然而,婚姻生活的琐碎、丈夫的男权倾向与放荡不羁的“星期二夜晚”,逐渐消磨了最初的激情。当女儿们成年离家,空巢的两人决定尝试“分室而居”——在同一屋檐下划分独立空间,通过物理距离重燃情感共鸣。
小说以短句与报道风格交织的叙事,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加缪的荒诞论,以及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深意。
|
關於作者: |
玛丽斯·沃林斯基(1943—2021),法国记者、作家,出版过多部畅销小说。
刘和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院院长。被法兰西教yu部授予教育棕榈骑士勋章。
|
目錄:
|
译者序/活的就是那一点精华
三十年婚姻过去,炽热如初
跟随他,步入新世界
在了解爱情前,先学会憎恨
爱是一起构筑
妻子的定义
自由少得可怜
棋逢对手
梦想与现实
不爱他,但爱他的爱情
我爱的人和我要的人
分室而居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活的就是那一点精华
玛丽斯·沃林斯基,记者、作家,1943年出生于阿尔及尔,2021年在巴黎去世,享年78岁。
她的青春岁月在新闻专业的殿堂里转徙,后来在《西南报》以文字捕捉社会的脉动。她的作品也曾发表在《世界报》等刊物上,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讲述时代的故事。在法国20世纪70年代的性解放浪潮中,她发出响亮的声音,号召女性反对家暴,争取生育自主权,并倡导立法保障。
《分室而居》的故事里隐匿着“他”——漫画家乔治·大卫·沃林斯基——的生命轨迹。他于1934年出生在法属突尼斯的一个犹太家庭,在他2岁时,父亲惨遭杀害。二战后不久,一家人迁往法国。在巴黎的建筑学院里,沃林斯基寻找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最终转而投身于漫画创作。他在《查理周刊》挥洒自如,直至2015年1月7日,一场恐怖袭击将他与同仁一同带走,留下世界对言论自由的深刻反思。
《分室而居》首次出版于2002年,以一段跨越三十年的爱情故事为纬,织出了一幅风雨交织的情感图景。
故事从主人公得知丈夫心脏病发作的紧急时刻开始,到两人在初恋的海滩重拾往昔的甜蜜而结束。小说以倒叙、插叙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探索,从对性的好奇到追求自由的天真。
她的爱人——一位知名漫画家,以纵欲、嫉妒、挑衅作为绘画的灵感,她在情感的旋涡中被视为欲望发泄的出口,也曾或主动或被动地当着丈夫的面与他人寻欢……最终,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五口之家。然而,家庭的重负、多重角色的扮演和丈夫在思想上的背道而驰,尤其是每周二的逆德之夜,让她对爱情产生了麻木和厌恶。她的经历,加上身边女性朋友的遭遇和被采访女性的呐喊,唤醒了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她开始投身于女权运动,声讨职场上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在三十年婚姻生活的重压下,他们失去了相恋时的激情,于是尝试“分室而居”,以期为爱情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就在这一计划实施之际,丈夫突发心脏病,而她因“分居”不在场,内疚和悔恨让她心如刀绞……
在叙述主人公和其他女性角色的情感变化时,作者用词拿捏到位:引诱、诱惑、羡慕、崇拜、情欲、爱欲、交欢、激情、爱情;小姑娘、女人、女伴、妻子……这些词语构成了一幅幅模糊而又充满激情的画面。
作者采用短句和报道风格相交错的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快速跟踪事态的发展。小说运用漫画手法描绘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法国“五月风暴”和性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同时也会对法国独有的浪漫“情味”产生兴致。
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到加缪的荒诞论,《分室而居》继续探讨存在和生活的意义。作者在大海边发出感叹:“夫妻间最有力的武器,莫过于共同拥有笑对人生的勇气和力量。”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言:“‘诗意地栖居’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做出同样的回应,令人深思。
人生本无意义,活的就是那一点精华。存在和生活的意义不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人要用一生回答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