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HK$
86.9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HK$
269.5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HK$
140.8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編輯推薦:
★走进《巴比伦柏林》的历史世界
轰动的传闻、贫困的城市、危险的街道、暴力的犯罪、泛滥的色情……
法官、警察、科学专家、记者、精神病患者、性倒错者、杀人犯……
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斯佩克特历时十几年,查阅大量一手文献,用体裁丰富的档案——医学和法学的小册子、报纸报道的丑闻、警局和法院记录、私人日记、当时的大众小说和高雅文化——重构世纪末时期欧洲大都市地下世界的真实氛围。
★ 透视潜藏在欧洲文明核心处的暴力幻想
“是否存在一种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现代人暴力幻想的起因,而是其暴力幻想的症状甚至后果呢?”那些往往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滋生的暴力幻想早已令人不安地活跃在世纪之交那座貌似仅服务于审美的花园中了。
★ 对福柯《性经验史》论题的批判性延伸
现代人为何如此痴迷都市犯罪故事?所有作为文明之反面的或实或虚的边缘人物,以及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暴力色情幻想在启蒙的社会进程和现代主体的形成中发挥了何等作用?
福柯式的回答是:边缘人物的功能是为“已取得中心地位的”身份认同提供正当性。而斯佩克特则认为,暴力、堕落与边缘内在于现代人启蒙与文明的自
內容簡介:
1900年前后,柏林和维也纳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理性与现代化的中心,另一方面是滋生堕落与衰败的温床——鱼龙混杂的大都市充斥着贫困、犯罪和暴力。本书所要探讨的就是这一矛盾的图景:极端堕落的幻想是如何融入作为进步文明之中心的中欧城市的自我形象的?作者从世纪末的维也纳和柏林切入,试图解析一个福柯式命题:新兴的精神病学、性学和犯罪学等科学如何塑造各式社会边缘群体?斯佩克特广泛运用了当时的科学论文、新闻报道、警方调查、法庭文书等多种一手文献,打破了文明与堕落的二分法,辩证地剖析了启蒙与颓废相交织的现代性之复杂。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斯科特·斯佩克特,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课题为现代中欧史、观念史与文化史、德国-犹太问题、性与性别史。主要著作有《没有犹太人的现代主义?德裔犹太主体及其历史》(Modernism without Jews? German-Jewish Subjects and Histories)、《布拉格领地:卡夫卡笔下的世纪末时期的国族冲突与文化革新》(Prague Territories: National Conflict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n Franz Kafka’s Fin de Siècle)。
译者简介
沈辰成,东方出版中心编辑,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方向是历史教育和公众史学,长期从事世界史科普作品的写作和外国历史著作的翻译。
目錄 :
导 言 边界上
第一章黑暗的城市,光明的未来
1900年前后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城市类型
第二章相同的起源
1860年代的(同)性主体和暴力幻想
第三章感官和感情
专家、丑闻和主体
第四章乌托邦式的尸体
性感女人和性欲杀手
第五章血腥的谎言
有关现代祭祀杀人的指控和辩护的真相
结 论 乌托邦
致 谢
参考文献
索 引
內容試閱 :
导言 边界上
当我们把1900年前后的时代称为“世纪末”(fin de siècle)或者用“颓废”形容当时的文化思潮时,我们就是在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大都市做出一种苛刻但令人着迷的评价。当时的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又耸人听闻的图景可以证实这些词汇激发的情绪:危险的美女、轰动的故事、贫困的城市、危险的街道、暴力的犯罪以及泛滥的色情。同时,在强烈本能的驱使下,我们也把世纪之交的欧洲都市与另外一些事物挂钩:对科学理性将会高奏凯歌的信念、方兴未艾的专业知识以及当时人们对于“进步”的自信甚至自负的态度。上述两种精神图景——感官的图景和科学的图景——同时出现在了中欧国家众多都市居民对于他们当时生活的自我印象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图景相互勾连,成为当时人们看待世界、看待自身在世上所处位置的途径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如何实现的呢?现代性有着许多的层面,它们时而彼此共存,时而相互矛盾,除此以外,整体而言,这些层面和这些层面之间的张力普遍具有一种神话特质:这是看待他者和自身的一种方式,通过装载符号的图像和叙事系统,揭示起源、本质以及命运。
此项研究的舞台是当时人们对“新兴”都市的所思所想——当时人们认为,大型城市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本著作的重点是维也纳和柏林这两座大都市。虽然这两座城市截然不同,但它们均既是现代社会有关性与性别的思想观念发展演变的关键地点,也是激发这些有关性与性别的思想观念的政治运动、解放运动发生、发展的关键地点。在这里我们仅需列举一些例子:性学研究的诞生、同性恋身份认同的初次实践、反对迫害性少数群体的运动以及世纪之交女权主义的“第一次浪潮”。同时,维也纳和柏林也成为大量所谓的边缘、极限或者“边界”的暴力幻想的温床,这里我们同样只需列举一些例子:红颜祸水的形象、色情谋杀的报道、地下卖淫的小说、令人瞠目结舌的血祭诽谤的强势再现,以及具有同性恋取向的公众人物、同性恋小圈子或同性恋秘密社团的种种丑闻。当时,色情幻想出人意料地在许多领域中占据突出的位置,包括:高雅文化(包括文学和哲学)、学术研究(特别是性学、城市社会学以及犯罪学)以及大众文化(包括小说和大众媒体对离奇案件的新闻报道)。在本著作中,笔者试图归纳分析上述貌似分散实则相关的文本。
通常,“暴力猛料”(violent sensations)这一术语最直接的指代对象是诸多文化幻想。这些幻想的载体是戏剧性的审判、丑闻以及某些流传广泛的故事等(其内容是连环谋杀、色情谋杀以及仪式谋杀等)。同时,这意味着一种新型的忧虑,一种内在而无意识的自我,这种自我受暴力冲动的支配——这是一种隐秘、强大,甚至难以克制的性冲动或者犯罪冲动。在后文中,原初自我的诸多幻想将以各种形态登场。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找到:幻想的制造者和幻想的消费者在不同的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文本中以及不同时代的文本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上述暴力的自我的形象。
本书试图另辟蹊径看待上述事物,整合千差万别且自相矛盾的具体现象,把它们视为一场复杂的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当然,这种思路可能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遇到了一个违反直觉的问题:上述文本和实践可以产生哪些正面的作用。创造极端人物、制造极端人物遭遇的极端暴力的幻想可能产生哪些正向的,甚至乌托邦式的潜在影响。对于极端人物发挥的作用,人们有着更加直观的看法,作为边缘人物,他们的功能是验证和授权“已取得中心地位的”身份认同——正常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有用的人以及遵守纪律的人。这种论点可以轻易解释此类现象,即人们不断刻意为此类他者贴上标签——特别是涉及性问题的他者,例如同性恋者、妓女以及犹太人。根据这种观点,这些人物与各种极端暴力幻想的关联不但是贴标签过程的特征之一,而且是所有此类文化作品的潜在目标的凶险表征之一。显然我们不能证伪这种解读,在摧毁父权社会滋生的性别歧视幻想和反同性恋幻想上,这种观点确实具有一定价值。不过,这种功能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边缘化理论”——遮蔽了下文将要分析的历史现象的最突出、最惊人的特征。
本书的全部篇幅旨在说服读者,边缘化理论对于上述暴力幻想的文化意义或具体功能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我们需要更加清晰明确地描述、分析和论证上述现象与当时的启蒙式的社会进程之间的紧密纽带。本书前言篇幅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一论证任务。后文的每个章节计划分别理清一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其中的联系、矛盾以及相互影响等。为此,我们首先简要罗列主要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