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HK$
107.8

《
唐勾检制研究
》
售價:HK$
63.8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HK$
107.8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HK$
96.8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大宋顶流小传两宋词人柳永苏轼等两宋王朝史
》
售價:HK$
76.8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HK$
85.8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HK$
437.8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HK$
141.9
|
編輯推薦: |
1.一本书看懂四大名著里的江湖门道与创作得失
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写了各自的大江湖,《红楼梦》也是一个特殊的江湖。这些江湖中人的处境和出路,正是本书的关注对象。
作为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在塑造英雄方面有哪些精彩与遗憾?《西游记》是低幼读物吗?《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写得好不好?《人在江湖:话说四大名著》对以上问题均有精到评述。
2.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智慧有文化有担当的地道中国人 四大名著不只是文学名著,更是文化经典。
它们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读好四大名著,有助于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文化更有担当的中国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3.经典怎么读?且听苗老师的智慧解读(划重点) 从《三国演义》看远谋,从《水浒传》看忠义,从《西游记》看彻悟,从《红楼梦》看挚情。如何看待名著里那些聚讼纷纭的角色?如何发现那些伏脉千里的草蛇灰线?如何注意那些不易被觉察的关键细节……读者诸君可在苗老师风趣智慧、酣畅淋漓的“话说”中品读经典,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內容簡介: |
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写了各自的大江湖,《红楼梦》也是一个特殊的江湖。这些江湖中人的处境和出路,正是本书的关注对象。《人在江湖:话说四大名著》包括“远谋:《话说三国演义》”“忠义:话说《水浒传》”“彻悟:话说《西游记》”“挚情:话说《红楼梦》”四个专辑,分辑介绍四大名著。每一专辑有15—19篇小文,每篇文章都配有作者精心选取的插图。作者用精准专业的学术分析、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以及适合当代读者接受的叙述方式,兼具学术性与观赏性地向读者,尤其是大众读者,普及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带领读者品读四大名著那些优秀的文学创作传统,启发读者从中收获传统文化的力量、明辨是非的智慧,以及洞察世情的判断力。本书适合对中国古典小说感兴趣的读者。
|
關於作者: |
苗怀明,1968年生,河南平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gudaixiaoshuo123)创办人和主持人。出版《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话说红楼梦》《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等著。
|
內容試閱:
|
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1938 年 10 月的某一天,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间隙,毛泽东与贺龙、徐海东等几位战将散步闲谈。毛泽东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书,不算中国人。”贺龙连忙说:“没看过,没看过,不过我不是外国人。”毛泽东问徐海东:“海东同志,你可看过这三本书?”徐海东老实回答:“没看过《红楼梦》。”毛泽东笑着说:“那,你算半个中国人!”徐海东把这次玩笑牢记在心,后来他在养病的间隙读完了《红楼梦》。
将是否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作为衡量是否中国人的一个基本标准,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几部小说名著的高度重视。战争年代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也多次劝党内高级干部及身边工作人员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还说过《红楼梦》不读过五遍没有发言权这样的话。
毛泽东何以如此看重这些小说并将阅读四大名著提升到国民基本素质的高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四大名著?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欣赏四大名著?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大名著是上千部中国古代小说中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作品。就其影响而言,它们不仅是文学名著,而且是文化经典,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内涵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对民族文学经典的熟悉和了解是一个国民基本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国民,不能光用身份证、护照、户口本之类的证件来证明自己的国籍,还要用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来证明,这表现在对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有最基本的了解。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每一位国民都不应该对其感到陌生。
具体来说,无论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是工人还是农民,是作家还是科学家,是宇航员还是将军,是动物园饲养员还是软件工程师,都应该读过四大名著,这是一个有教养的国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在日常生活中,一个连诸葛亮、宋江、孙悟空、贾宝玉都不知道是谁的人,固然不会因此受到什么惩罚,但会让人觉得诧异,让人看不起。毛泽东说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人不算是中国人,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细细想来,他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之所以要阅读四大名著,是因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语言风格等方面皆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可以深切感受这些名著的影响。比如中国人特别讲义气,这种义气的观念很多是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来的。如今在海内外华人生活的地区,很多庙宇、商店、宾馆乃至家庭供奉关羽神像,关公是华人社会最为普遍的神灵之一,这与《三国演义》的影响密不可分。类似的神灵还有诸葛亮、齐天大圣、哪吒等。对这一现象不能一概视作封建迷信,应更多从积极方面看待,这些崇拜的背后是对友谊、诚信的肯定和赞美。从我们日常使用的俗语、歇后语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些小说名著的影响。以《三国演义》为例,就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张飞穿针眼—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等等。不少旅游景点更是靠与四部名著相关的遗迹及故事、传说等来增加吸引力,招揽游客。
四大名著是了解古代中国的一个窗口。它以十分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生活的世相百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古代人是怎样吃饭的?一天吃两餐还是三餐?他们的饮食结构如何?他们是如何穿衣的?有着什么样的时尚?他们是怎样打仗的?主要使用什么兵器?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又是什么?与现在有何异同……这些在小说作品中都得以十分直观地呈现。小说从来都不仅仅是小说,它们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社会文化读本,特别是像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称小说为百科全书,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代小说的这一特点也是其他图书无法替代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四大名著是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直到今天仍拥有广大的读者群。阅读这些名著,读者可以体验别样的人生,体验那种复杂而多彩的人生,可以领略作者的才情之美、语言之美。从四大名著中,可以领略很多人生真谛。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善良并非总能战胜邪恶,命运的天秤并非总在善良者一边。正义战胜邪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
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有志者未必事竟成,一个人努力了半天,也许会走到自己意愿的反面。这个世界上总会发生一些悲剧,因而它是残酷的。
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干大事业,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抗拒各种诱惑。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选择的,但有些东西往往无法选择,比如你可以挑选一所学校、一本书、一个朋友,但你无法挑选你的父母、同学和同事。你必须学会和各种人和平相处。
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家族悲剧袭来时,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还是身份卑微的奴仆,每个人都无法幸免,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尽管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很无辜。
人生有时候会复杂、多样到超出我们想象的程度。每一部名著都是一扇窗户,从不同的窗户望出去,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阅读欣赏四大名著?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先要强调的是,除了看各类卡通版、影视版、改写版,一定要认真阅读原著,哪怕有些地方一时看不明白也不要紧,大体能读下来就行。文学与美术、影视、音乐不同,它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的叙述、描绘来发挥读者的想象,读者有更多的能动性,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所无法取代的。
再要强调的是,要选择可信的、权威的整理本。现在书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四部名著读本,让人眼花缭乱。挑选哪一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当然是要挑选那些最可信、错误最少的,看看是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整理的,看看是不是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看看是不是再版了很多次、经受过时间的考验,看看书的前言后记,了解其整理的原则和体例。买书和吃饭一样,都想吃得卫生些,吃得愉悦些,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饭里有苍蝇,同样不希望自己所买的书里有错别字,有硬伤,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具体来说,如果只是一般的阅读欣赏,找一个质量好的整理本就可以了。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都出版过多种四大名著的整理本,这些整理本大多由研究古代小说的专家学者校勘整理。专家们不仅根据底本、校本进行了认真校勘,而且做了简明的注释,有的还带有校记。比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多名资深红学家整理而成,以庚辰本为底本,自 1982 年出版以来不断修订,现在已出到第四版,印刷一百多次,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红楼梦》读本。阅读的时候要认真阅读前言,了解该书的整理情况。如果想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可以找四大名著的影印本来看,影印本更接近作品的原貌。四大名著的主要版本现在都有影印本,要找到也不难。总的来说,现在阅读欣赏四大名著的条件非常好,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读本。
挑选到好书,接下来就该进行阅读欣赏了。在阅读四大名著时,应重点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看故事,这是小说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看故事,要弄清其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重要故事的来龙去脉。比如四大名著的故事都发生在什么时代?贾宝玉和妙玉是什么关系?赤壁之战的整个经过是什么?进而要对众多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思考故事背后的原因。比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谁的武功最高?如何来进行这种比较?再比如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观音为什么要挑选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
其次要注意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故事的参与者,阅读小说,人物自然是关注的重点。四大名著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印象很深。阅读作品时,要注意每个人物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性格,因为性格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决定其成败。比如关羽的败走麦城,完全是其轻敌、骄傲造成的。再如诸葛亮,他鞠躬尽瘁,足智多谋,但谨小慎微,缺少冒险精神,不注意培养接班人,结果一去世,整个蜀国就迅速走上末路。有些人物的性格比较单纯,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比如关羽的忠勇、骄傲,张飞的勇猛、鲁莽,赵云的忠诚、英勇,等等。但有些人物的性格就比较复杂,比如猪八戒,比如贾宝玉,他们往往兼具多重性格特性,要注意其性格由哪些部分组成。对于神魔人物来说,要注意其身上的人性、妖性及神性,注意它们是怎样结合的,比如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人物。
再次要注意小说的写法。伟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个性,他们讲故事、描写人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四大名著都是风格独具的作品。比如对人物的描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喜欢用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红楼梦》则喜欢通过外貌、居室环境、内心活动来刻画人物。比如小说的线索和结构,《三国演义》采用三条线索并进的方式,故事前后有着严格的时间、逻辑关系;《西游记》则为单线演进,故事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逻辑关系。在具体写法上,比如同样写战争,《三国演义》注重描写战前的准备,赤壁之战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而《水浒传》更喜欢正面描写战争的经过。
最后要注意语言。小说是语言艺术,所有故事、人物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三国演义》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其他三部名著基本都是用白话。语言的个性,主要体现在故事讲述、人物口语等方面,要注意这些作品语言使用的准确和巧妙。
四大名著毕竟写的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事情,古今历史条件不一样,古人的一些行为和观念在有些方面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对女性的歧视和丑化,比如《水浒传》对血腥的渲染,这突出地表现在李逵身上。
在中国古代,小说被视为下里巴人的东西,受到官府的排挤和歧视,没有地位,比如清朝的一些皇帝发布过查禁小说的诏书,将他们提到的书名放在一起,就是一份长长的禁书目录。这样就造成小说文献资料的大量散失,形成了很多难解之谜—也许永远都无法解决。比如罗贯中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三国演义》到底写于什么时间?施耐庵是否真有其人?《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否都有历史原型?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吗?孙悟空是中国猴还是外国猴?猪八戒是中国的猪还是外国的猪?《西游记》是一部寓言小说吗?曹雪芹真是《红楼梦》的作者吗?大观园的原型究竟在哪里?其中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红楼梦》中是否隐含着重大历史秘密?等等。
这些问题因为缺少可信、充分的资料,大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它们也在召唤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也许打开这些谜团的钥匙就藏在大家手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