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售價:HK$
60.5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HK$
107.8

《
囚笼之家
》
售價:HK$
65.8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HK$
140.8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HK$
65.8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HK$
107.8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HK$
86.9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系统培养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创新教材。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夯实实验理论基础,系统阐释误差分析、仪器操作等核心方法;第二部分(第三章)精选12个基础实验,通过“用拉伸法测金属丝弹性模量”等经典实验项目训练学生的规范化操作技能;第三部分(第四、五章)设置12个综合和应用性及设计性实验,如“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和研究”等跨学科课题,着重提升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本书特色鲜明,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级体系,嵌入微课二维码实现混合式教学,既可作为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也适合科学爱好者拓展实践视野。
|
目錄:
|
目录前言绪论1第一节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第二节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4第一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7第一节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7第二节随机误差的处理10第三节测量不确定度及其估算13第四节有效数字及运算结果的表示17第五节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20练习题26第二章预备知识28第一节物理实验基础知识28第二节光学实验基础知识32第三节设计性实验基础知识34第三章基础实验36实验一研究简谐振动规律36实验二用拉伸法测金属丝弹性模量45实验三拉脱法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49实验四质量与密度的测定53实验五用电位差计测量温差电动势61实验六直流双臂电桥测金属材料电阻(率)63实验七全息照相66实验八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71实验九偏振光实验77实验十光的干涉——牛顿环81实验十一霍尔效应实验86实验十二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93第四章综合和应用性实验106实验十三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106实验十四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112实验十五声速测定117实验十六动态法测量固体的弹性模量122实验十七密立根油滴实验127实验十八分光计的应用132实验十九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研究139实验二十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和研究147实验二十一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155第五章设计性实验162实验二十二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162实验二十三利用霍尔元件测量电机转速163实验二十四玻璃折射率的测定164附录166附录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66附录B常用物理常量表168参考文献174
|
內容試閱:
|
前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科学探索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石,不仅承载着人类认知自然规律的重要使命,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的核心途径。本书秉承“知行合一、理实交融”的教育理念,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致力于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物理实验学习教材。〖2〗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形成阶梯式的能力培养架构。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为实验理论基础,系统讲解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常用仪器原理与操作规范,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方法论基础。第二部分(第三章)的12个基础性实验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精选“用拉伸法测金属丝弹性模量”“霍尔效应实验”等典型实验项目,通过规范化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第三部分(第四、五章)设置的12个综合和应用性及设计性实验(含9个综合和应用性实验及3个设计性实验)突破学科界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量和研究”“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研究”等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开放式实验设计任务激发创新思维。本书编写突出三大特色:首先,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级实验体系,每个实验通过知识链接和技术拓展内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衔接;其次,深度融合信息技术,11个核心实验配套微课视频和课件,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移动端便捷访问,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空间;再次,创新性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实验背景分析中融入科学史案例,在操作规范中强调实验室安全伦理,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人才。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团队深入调研国内外知名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结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本地化创新。实验项目的选择既保证经典物理思想的传承,又体现智能传感等现代科技发展前沿。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也可作为物理爱好者拓展科学视野的参考读物。建议基础性实验安排16~24学时,综合和应用性实验每组安排6~8学时,设计性实验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弹性学时制。在本书付梓之际,谨向为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学科专家、参与视频录制的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在试用过程中提出宝贵建议的师生致以诚挚谢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愿这本凝聚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验教材,能成为青年学子探索物理世界的罗盘,在实验台前点亮科学探索的明灯,于数据记录间聆听自然规律的韵律,最终在创新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科技华章。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