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294.8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96.8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对从16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想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梳理并总结了不同时代经济学家针对当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的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情况 |  
         
          | 關於作者: |   
          | 于珊,博士,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吉林省E类人才。 |  
         
          | 目錄: |   
          |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概念与演进/1  第一节 何为可持续发展/3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主题的由来/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演进历程/7  小结/11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初探索/13  第一节 早期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4    一 重商主义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4    二 重农主义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6  第二节 古典理想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9    一 古典理想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19    二 富国裕民理论/20    三 古典理想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失败/24  第三节 古典现实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27    一 古典现实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27    二 绝对稀缺论/34    三 相对稀缺论/38  小结/41第三章 基于主观价值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45  第一节 自然和谐论/46    一 自然和谐论的产生背景/46    二 自然和谐论的研究基础/49    三 自然和谐论的理论逻辑/52  第二节 基于主观价值论分析范式的产生/55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55    二 环境问题凸显与疾病大流行/57    三 对资源耗竭的前瞻性思考/59  第三节 自然资源商品创造论/63    一 研究基础:自然的价值/64    二 研究对象:人的需求动机/69    三 研究目标:增加人类福利/74  小结/82第四章 环境干预主义和市场环境主义的争鸣/85  第一节 两大经典理论范式的产生/86    一 1890~1920年美国保护运动/86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90    三 “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94  第二节 环境干预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101    一 庇古税方案的提出/101    二 公共目标理论及其对环境问题的解读/104    三 凯恩斯的未来观/107  第三节 科斯产权方法/110    一 科斯定理/110    二 科斯产权方法对环境问题的解读/112  小结/114第五章 基于自然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理念/116  第一节 基于自然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16    一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116    二 二战后关于稀缺的经验研究/118  第二节 宇宙飞船经济模型/125    一 “宇宙飞船经济”概念的提出/125    二 宇宙飞船经济模型的理论内涵/127  第三节 福雷斯特-米都斯模型/130    一 “世界动力系统”的运转/130    二 世界模型Ⅲ/133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138    一 传统开放经济体系与比较简单的循环系统/138    二 循环经济理论的理论内涵/140    三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多重批判/143  小结/146第六章 对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演进的评析/148  第一节 西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演进规律/149    一 以资源稀缺性与环境外部性为线索/150    二 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为主要推动力/153    三 以社会主要矛盾为理论更迭导火索/154  第二节 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进特征/158    一 始终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58    二 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立场/161    三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原则/162    四 存在“经济唯物主义”倾向/164    五 具有本国利益至上特点/165    六 具有地理范畴外延倾向/167  第三节 关于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演进的思考/168    一 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价值与缺陷/168    二 马克思经济学的人与自然思想及与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对比/173    三 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演进中的逻辑缺失/183    四 如何正确认识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185  小结/200参考文献/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