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HK$
107.8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HK$
108.7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HK$
61.6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HK$
64.9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HK$
52.8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HK$
107.8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如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分支,以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研究领域。本书围绕生物质高密度燃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表征展开,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并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对燃料性能的影响。本书可供从事新能源开发以及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徐娟,博士,西南林业大学正高级实验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农业联合重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主持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5项,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发表教改论文6篇,获省级及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和省级奖项50余项。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背景简述1
1.2生物质基制备高密度燃料研究进展2
1.3生物喷气燃料制备原料与技术路线21
1.4负载型催化剂应用于生物油制备研究进展27
1.5铌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应用28
1.6生物质高密度碳氢燃料涉及的重要反应32
1.7本书的目的意义及构成36
第2章杂多酸/SBA-15催化蒎烯二聚反应合成高密度燃料39
2.1引言39
2.2材料与试剂40
2.3制备方法40
2.4催化剂的表征42
2.5燃料性能测定43
2.6结果与讨论43
2.7小结57
第3章酸催化蒎烯烷基化反应合成高密度燃料58
3.1引言58
3.2材料与试剂59
3.3制备方法与产物分析60
3.4结果与讨论62
3.5小结75
第4章碱催化诺蒎酮与醛Aldol缩合反应构建高密度燃料76
4.1引言76
4.2材料与试剂77
4.3制备方法与产物分析78
4.4结果与讨论80
4.5小结100
第5章α-蒎烯与环己二酮环加成反应合成高密度燃料101
5.1引言101
5.2材料与试剂101
5.3制备方法102
5.4结果与讨论103
5.5小结110
第6章Ni-Nb双功能催化剂制备及其加氢脱氧性能研究112
6.1引言112
6.2材料与试剂113
6.3制备方法114
6.4催化剂结构表征115
6.5结果与讨论117
6.6小结149
第7章ZrCu/MCM-41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油酸热解制备富烃燃料151
7.1引言151
7.2材料与试剂152
7.3制备方法152
7.4结果与讨论153
7.5小结166
第8章NiCe/Lay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油酸制备富烃燃料167
8.1引言167
8.2材料与试剂167
8.3制备方法168
8.4结果与讨论169
8.5小结183
第9章结论与展望184
9.1结论184
9.2展望186
参考文献187
附录206
后记222
|
內容試閱:
|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化石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以其资源丰富、碳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逐渐成为全球研究和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形式多样,包括直接燃烧发电、气化制气、液化制油以及固体燃料的生产等。在这些利用方式中,生物质高密度燃料的催化合成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因其在提高生物质能量密度、优化燃烧性能、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催化技术对生物质的结构进行分子层面的调控,可以显著提高其转化效率和燃烧特性,从而实现高效、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利用。
本书围绕生物质高密度燃料的催化合成与性能展开,系统介绍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密度燃料的化学组成与催化转化原理,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分析了不同分子结构对燃料性能的影响。作者希望本书的研究为生物基高密度航空燃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松节油、植物油等生物质原料催化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本书不仅对从事生物质高密度燃料的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参考使用。
本书由西南林业大学徐娟正高级实验师和李向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陕绍云教授和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朱平高级工程师共同编著。本书相关研究内容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360362)、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01BD070001158)和西南林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团队汇聚了多年来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尽管我们力求全面系统地呈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由于学术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局限,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徐娟
2024年12月于西南林业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