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老子探究

書城自編碼: 41454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蜂屋邦夫 葛建廷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521695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售價:HK$ 141.9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售價:HK$ 107.8
法国革命史(史外一种:圣鞠斯特)
《 法国革命史(史外一种:圣鞠斯特) 》

售價:HK$ 107.8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HK$ 219.9
趣说中国女性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HK$ 74.8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HK$ 87.9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售價:HK$ 151.8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HK$ 76.9

內容簡介:
《老子》与《论语》并称为中国的古典双璧,两书的特色大不相同,《论语》致力于构建儒家理想的社会,而《老子》则更注重从世俗的纷扰中超然独立,其追求的是个人内在的充实,以及客观洞察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此外,《老子》还融合了战国时代的生存智慧和独特的治国理念。《老子》的这些特色使得它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更像是人类的教科书,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经典。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老子的人物传记、思想和各种传说。第二部分梳理了《老子》诞生的历史、时代变迁以及不同时代对《老子》的理解等。第三部分则聚焦于《老子》注解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这个三部分是互相交错、互为补充的。
从广泛性的角度来看,本书尝试以老子为中心,来考察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思潮的全貌。可以说,这是对中国人思维方式本质的追溯性考察。从浅显的角度来说,笔者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术语遁入所谓的“专业”这一封闭领域,而是试图提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为公众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提供一座桥梁。
關於作者:
蜂屋邦夫,1938年出生,东京大学教养学院,于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完成博士课程,主修中国思想史。曾担任东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思想史、道教史的名家。
葛建廷,日本创价大学社会学博士,2012年7月至今,就职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关系,曾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日语论文,为武汉大学能源外交研究多项项目参与者。
目錄
目 录

新版序言 / 1
序 / 3

第一部分 老子的人物形象
第一章 历史中的老子 / 003
第二章 从秦到汉 / 035
第三章 作为神秘存在的老子 / 068
第四章 贾善翔的《犹龙传》 / 096
第二部分 《老子》一书
第一章 《老子》的成书与展开 / 131
第二章 从汉到魏 / 165
第三章 老学的展开——何晏和王弼 / 193
第四章 何、王以后的老学 / 225
第三部分 《老子》注释——以河上公注为中心
第一章 《老子》河上公注与河上公章句 / 253
第二章 君主的养神与情欲 / 279
第三章 河上公注的结构 / 326
內容試閱
新版序言

《老子》与《论语》并称为中国的古典双璧,这两本书的特色大不相同,《论语》中所体现的思想旨在恢复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和伦理秩序,致力于构建理想的社会,而《老子》的文言则更注重从世俗的纷扰中超然独立,追求的是个人内在的充实,以及客观洞察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此外,《老子》
还融合了战国时代的生存智慧和独特的治国理念。
《老子》的这些特色使得它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对世人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直接影响,可以说具有普世性,更像是人类的教科书,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经典。
关于《老子》的作者、版本、文本的解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本书将这些问题置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进行解答。由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本书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对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本书在老子其人、《老子》的版本及注解方面,还是提供了一些见解的。
我认为,中国思想的特点在于探索“道”,“道”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我一直在研究道家思想(如老子、庄子等),以及佛教思想在中国固有思想文化中的接受情况,尤为关注道教特别是金代全真教祖师们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走遍了多地的道观,并与道士们交流,进行了所谓的“地方研究”。总之,我既研究了文献中关于“道”的思想内容,也研究了实践中关于“道”的体验。本书也是这一研究的一部分,将焦点放在了作为“道”思想的代表老子身上。本书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中国思想文化世界。
本书旨在探讨老子的“道”思想是如何被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理解的。越是理解老子的“道”思想,便越会觉得其深奥,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之一。然而,本书并不是纯研究性的专著,还是通俗易懂的启蒙书。我由衷地认为,本书能够被译成中文,并在老子的故乡——中国出版,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愉快地阅读本书,并从中获益。
蜂屋邦夫
2024 年1 月







本书涉及与老子相关的人物、书籍和注释著作,但并非专业书籍。作为作者,我希望这本书既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也能让普通读者轻松阅读。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力求涵盖理解老子学说所需要的知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老子的人物传记、生活方式、思想和各种传说。第二部分梳理了《老子》诞生的历史、时代变迁以及不同时代对《老子》的注解等。第三部分则聚焦于《老子》注解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便于读者理解,笔者进行了尽可能广泛且浅显易懂的表述,但总体而言,这三部分是互相交错、互为补充的。
从广泛性的角度来看,本书尝试以老子为中心,来考察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思潮的全貌。可以说,这是对中国人思维方式本质的追溯性考察。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无论认可与否,国际社会都要接受中国的强大。在此背景下,到底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人,已经成为摆在日本人面前的大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本书有着很深的内在关联。
从浅显的角度来说,笔者虽力求让本书的表述通俗易懂,但是围绕老子这一主题,第二部分的内容比第一部分更为深入,第三部分的内容则比第二部分更加深入。在第三部分中,注入了如密林般的注解,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然而,在建构本书框架的过程中,笔者并非刻意用大量的术语遁入所谓的“专业”这一封闭领域,而是试图提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为公众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提供一座桥梁。
对于老子思想的考察,为什么困难重重呢?虽然《老子》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第七十章),但古往今来,老子的思想极难理解已经成为共识。实际上,“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后面还有一句话:“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谓自己的学说非常易懂、易行,但为什么没有人理解呢?为什么没有人施行呢?不得不说,老子的初心虽然是让自己的学说
“易懂”“易行”,但这一初衷与世人接受老子思想的方式,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与上文提及的“世人”相比,老子其实更希望位居权力中枢的官员接受自己的思想。本书反复强调,老子是极其关心政治问题的,因此笔者希望读者能以本书为纽带,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老子》一书之所以晦涩难懂,原因有很多,其表达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老子》一书的文字,大多短小精深,要想精确把握其含义,要用不短的篇幅进行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解释的范围日益扩大。另一方面,为了缩小研究和解释的范围,人们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探究。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将出现的问题置于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审视。在本书中,笔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然而,由于出现的问题涉及的领域广泛、深入、尖锐,要想逐个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会暂时离开老子这一主题,去追寻老子所处时代的潮流。另外,为了使关于老子的表述更加简洁,很多地方只列举了数个例子。但是,笔者所举的例证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人提出,笔者应再举出一些例证来,但是纳入令所有人都满意的例子后,本书的体量就会膨胀很多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笔者去中国参加了一些关于中国思想的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11月,三百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论坛”。在这次论坛上,笔者以“根据道的思想,实现和谐与幸福”为题,阐述了关于老子思想的全局性看法。本书的序言,就采用这篇论文,希望以此来获取中国读者的反馈。
拙文从“道”的含义和儒家思想开始谈起,以老子的思想为中心展开论述。文章首先指出,老子所谓的“道”既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原则,也是道德的本质;“道”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接着指出,老子通过对天地自然的长年累月的观察,得到了如下认识:天地自然是建立在玄妙的平衡之上的;老子不去追究事物本身,而是将其视作“一”,由此构筑了调和对立、去除极端等思想。
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说,天地万物均是由“道”而生的,而顺应“道”的生活方式,就是摒弃人为的东西,追求无欲恬淡且清静柔顺的生活方式。在老子看来,“道”既存在于人的外部,也存在于人的内部。而严格区分内外,大概就是近代的合理思想。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立面前,这一合理思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一点来看,老子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重新予以研究和评价吗?
老子的思想可比作一条宽广的河流,包括众多支流,涉及诸多问题。本书的叙述就像是在这条宽广的大河上缓慢下行的游船,我们坐在船上,可以欣赏沿岸的风景。有时,游船会离开主流,进入变化多样的支流,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景;有时,游船停靠在岸,我们可以爬上高处,远眺地形,思考河流的前景。然后,游船继续顺河而下,不在同一个地方停留。本书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这样吧。我恳切地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困难重重的日常生活,在一段时间里,尽情享受这趟老子三昧的游船之旅。
蜂屋邦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