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HK$
71.5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HK$
44.0

《
好风景
》
售價:HK$
47.1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HK$
61.6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
售價:HK$
54.8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HK$
96.8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全球首|部系统解析挪威耐力训练方法的专业著作!揭秘了黄金一代耐力选手的成功密码。
首度系统解析中长跑、马拉松、铁人三项精英选手的“双阈值日”训练法:奥运冠军版“MAF180” 一天两个“乳酸门槛跑”。
打破天赋决定论神话,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小国耐力密码!本书列举了大量奥运冠军的案例,基于他们的生理数据,提供科学、系统、可量化、可复制、贴合人性的训练模型。
知名体育记者布拉德卡尔普力作;高级记者,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体育网专职编委谭杰老师倾心翻译。 业内知名专家、媒体人、企业家联袂力荐!挪威国家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宇,春健慢跑俱乐部创始人、波士顿马拉松达标参赛跑者、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跑步)石春健,“跑野大爆炸”创始人孙瑞一,慧跑创始人顾晓明,“田径大本营”主编田兵,北京翰合资本董事长、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员卞大巍,知名运动博主轻衣快马,“HD铁三 | 游泳”教练服务创始人张楚,全国田径冠军赛1500米冠军谷明教练联袂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挪威选手能够在世界级的耐力赛事,比如1500米、5000米、铁三项目中屡屡夺冠,并且刷新世界纪录?背后便是他们先进的耐力训练方法——双阈值日训练法。本书从挪威的历史经济文化、地理气候以及教育传统等各个角度深度追溯其独特耐力运动训练体系的前世今生,再到一代代精英选手训练方法的迭代,全方位揭开了“必杀技”的神秘面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书中重点介绍了当今世界铁人三项纪录保持者及多位冠军选手的训练秘诀,他们包括英厄丽德·克里斯蒂安森、古斯塔夫·伊登、马里乌斯·巴肯,以及奥拉夫·亚历山大·布等。他们为我们揭开了挪威“黄金一代”成功的密码。这些精妙且高效的训练方法,不仅令作为维京人后代的顶尖选手受益匪浅,也为我们这些普通耐力运动爱好者,包括中长跑、马拉松、铁人三项精英选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
關於作者: |
布拉德·卡尔普
体育记者。曾担任《铁人三项杂志》(Triathlete Magazine)主编、国际铁人三项联盟(ITU)媒体经理,以及 IRONMAN 铁人三项系列官方刊物LAVA 编辑。
杰出运动员。19岁时便成为美国威斯康星州铁人三项比赛中最年轻的选手。创办了成绩卓著的迈阿密大学铁人三项俱乐部。
[译者简介]
谭 杰
高级记者,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新体育网专职编委,曾创办《篮球报》和《领跑者》杂志,《耐力》《触及巅峰》《锻炼》《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全新升级版)译者,中国田协 2016 年中国马拉松跑步人物。
|
目錄:
|
前 言 如何让自己的训练更“挪威”
第一部分 文化溯源,维京精神的运动传承
01 维京崛起:速度与力量的源泉
千年航海文明的馈赠
战斗民族的生存密码
体育神话的革新
02 航海、动能与竞技:挪威的不竭动力
速度、力量与耐力的三角法则
迭代中的维京技术
一个征服时代的落幕
长船复兴和奥运梦的曙光
第二部分 点燃火种,挪威传奇的开创性探索
03 英厄丽德·克里斯蒂安森:“挪威长跑之母”
载入史册的壮举
从教师到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蜕变
生育后的极限突破
史无前例的“三冠王”统治
04 天赋的摇篮:冰雪王国的培养体系
37枚奥运奖牌背后的培育机制
《儿童体育权利法》:去竞争化培养理念
“挪威精英体育学校”的兴起
范式突破,耐力训练理论的颠覆式创新
05 阿里尔德·特维特恩:铁人三项的革新先锋
从业余选手到世界顶尖铁人三项教练
将有天赋的选手置于恰当的训练体系中
对训练强度的控制尤为重要
06 核心奥秘:定位“最佳训练点”
乳酸临界点的精准把控
五区系统的生理学奥秘
帮选手定位“最佳训练点”
掌控力才是核心
07 马里乌斯·巴肯:挪威训练法的“教父”
乳酸测试的初步探索
世界级教练的崛起
北欧跑者的非洲试炼
双阈值训练理念的萌芽与成型
08 关键转折:高海拔训练的科学引入
首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高海拔试炼
高海拔训练的实践探索
耐力选手的高海拔训练营
高住低训的耐力训练法
09 奥拉夫·亚历山大·布:策划者
变革的熔炉
铁人三项领域无与伦比的统治力
激发彼此最大潜能的化学反应
第四部分 王者之心,挪威训练法的巅峰演绎
10 黄金一代:挪威耐力的文化基因
斯堪的纳维亚式户外基因
黄金一代崛起的底层逻辑
追求“挪威式生活”的竞技哲学
11 克里斯蒂安·布鲁门费尔特:“终结者”的不屈意志
从不墨守成规,总是寻求突破
把生活打造成训练基地
失败更痛苦
在各个距离上不断刷新纪录
巴黎奥运会,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12 古斯塔夫·伊登:“开心果”的王者之心
别具一格的天赋型选手
难以割舍的卑尔根情怀
从玩世不恭到世界冠军
命运的残酷转折
重返赛场,重拾热爱的生活方式
13 热耐受革命:体温调控的科学
早期的热适应训练
热负荷与核心温度的影响
发起选手的高温挑战训练
热训练技术的赛场运用
14 雅各布·英厄布里格森:“天选之子”的跑道传奇
斯堪的纳维亚的卡戴珊家族
始终掌控自己的故事叙述
距离伟大,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将所有的爆发力留到比赛日”
科学实践,解锁挪威训练法的究极奥秘
15 乳酸测试:低强度训练的生理原理
具有挑战性的无氧阈值
设定一个高度灵活的目标
乳酸测试在训练中的作用
自助乳酸阈值测试的方法
理性看待乳酸测试的数据
16 “双门槛”:双阈值训练法的进化图谱
训练方法的大熔炉
“双门槛”的三次方
铁人三项的剂量 - 反应方程式
高强度训练的局限性
17 耐力巅峰:科学体系的最后拼图
游泳对减量训练的隐性损耗
调整训练量和针对性以适应耐力赛
英厄布里格森减量期的数据解密
挪威训练法的奥秘
后 记 挪威耐力革命的永恒启示
附录
致谢
拓展资料
译者后记 2025波马日记
|
內容試閱:
|
如何让自己的训练更“挪威”
此时正是挪威卑尔根晚春的雨季,这意味着雨水会连绵不绝地持续好几天。我正坐在一家小咖啡馆里,与铁人世锦赛冠军及 2021 年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冠军克里斯蒂安·布鲁门费尔特(Kristian Blummenfelt)共享咖啡和碳水化合物。他望着窗外,思索着这场倾盆大雨是否会稍作停歇,抑或家乡会一如既往地以湿寒来迎候他今天计划中的轻松慢跑,他近期的大多数训练都受到了这样的“冷遇”。
布鲁门费尔特抬头望着被云层笼罩的弗洛伊恩山(Mount Fl?yen),山体朝向卑尔根旧码头的一侧是陡峭的悬崖,给人一种压迫感。他说:“我们还是出发吧,看这情形雨是不会停了。”
那天早些时候,在一个雨势渐弱的短暂时段,我问过布鲁门费尔特,他下午跑步的时候能否带上我一起,他反问道:“你现在状态怎么样?”
作为一名纯粹的平庸型耐力项目选手,这个问题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要知道,提问者可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耐力项目选手之一。我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按照我们芝加哥的标准,我的状态还算不错,但如果以挪威的标准来衡量,就不太行了。他似乎并不太担心我的配速,因为那一周毕竟是他 2022年全年计划中为数不多的轻松慢跑期。我也向他保证,先 5 公里上山再 5公里下山的话,我肯定不会拖他的后腿。
他此时居然还记得我的请求,并没有打算放过我。我却极力想找个借口躲过这次雨中跑,于是我说:“我没有防雨的装备。”他拿出一件看上去就很高档的防水风衣,上面有他的十几家赞助商的标志。我又说:“我的鞋子不防滑,在鹅卵石路面上跑步我会摔倒的。”他回应说:“其实路上没有什么鹅卵石。”
看来这次跑步我是逃不掉了,而他也绝不会因为这场雨就放弃一次轻松慢跑,很显然,他从未想过放弃。
布鲁门费尔特完全无法忍受挪威的气候,所以他把每年回来居住的时间压缩到仅仅三周,但这并不能切割他与挪威户外传统之间的联系。天气是无法选择的,很多时候挪威的天气都相当糟糕。对此,挪威人的应对方式就是保持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保持速度,数百年来他们一直精于此道。
我本以为与奥运金牌得主在雨中奔跑近 10 公里的山路将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训练之一,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处于自己的舒适圈内,布鲁门费尔特当然就更加游刃有余了。他当天的训练计划是 1 小时的轻松慢跑,别无要求,因此我成了他最理想的训练搭档。
当我们在码头附近快要结束跑步时,一群撑着伞的年轻人走过来用挪威语高喊着什么。就在前一天,我问过布鲁门费尔特,他是不是卑尔根最出名的人,他回答说根本没有人会认出他。我当时完全不相信,现在则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些对着我们呐喊的人显然认出了这位新晋的挪威奥运传奇选手。
但是,当我询问那些年轻人是否知晓布鲁门费尔特时,他们却纷纷摇头。他们之所以兴奋地叫喊,只是因为看到在这般恶劣的天气下,仍有人坚持训练,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布鲁门费尔特对此深感欣慰,他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而且他也不愿意被认出来。他日复一日地在训练中探索自己的极限,他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远比被家乡人认出来更为重要。
我告诉这群年轻人,布鲁门费尔特是 2021 年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的金牌得主,这激起了他们更加热烈的欢呼。随后,我们和孩子们告别,各自继续前进。如果我们是在芝加哥的倾盆大雨中奔跑,确实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疯子”,甚至有可能遭到警察的盘问。而在卑尔根,即便是陌生人,也会热情地为你打气,就像在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为选手加油一样。
挪威人将大自然和运动视为生活的基本原则,这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多见。正因如此,挪威才能成为冬奥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这种耐力项目上更为出色。这样的成功不仅深化了挪威对体育科学创新的理解,更激发出他们在这一领域继续拓展的雄心,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并培养出更多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近年来,挪威一些夏季体育项目的选手进步神速,开始与冬季体育项目的同胞们并驾齐驱,挪威训练法也因此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在帆船项目上早已有了辉煌的成就,后文将详细探讨。特别是自 2020 年以来,三位杰出的耐力选手将挪威训练法推至聚光灯下,他们是前文提及的布鲁门费尔特、他的训练搭档古斯塔夫·伊登(Gustav Iden),以及田径新星雅各布·英厄布里格森(Jakob Ingebrigtsen)。这三位天才型选手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采用了相似的训练方法。他们的训练量极大,对训练强度的控制严格得令人难以想象,并且确保不忽略任何一项人体生物学数据。
布鲁门费尔特、伊登、英厄布里格森以及本书提及的众多选手的训练方法,我们业余选手难以效仿。换言之,我们不可能拥有像他们那样充分的时间、能量或资源。尽管他们的教练声称,他们跻身全球最优秀的耐力选手之列并非因为具有特别的天赋,但其实在后天努力方面,我们也没有能力完成他们所经历的训练。然而,挪威训练法的核心在于探索如何让科学更人性化,更加关注个体独特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使每个人的身体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向这些教练学习,让自己的训练“更挪威”、更聪明、更精准。
与世界其他顶尖选手所采用的训练法相比,挪威训练法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异,而且除了挪威选手,很多选手也都有各自的个性化版本。挪威训练法并非一种一劳永逸、一统天下的万能训练法,也无法终止关于最佳耐力训练法的争论。然而,在与践行这种训练法的教练和选手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挪威训练法的关键在于关注个体的需求,并制订一个既适合当前个体又关注长远目标的精准训练计划。最有效的训练计划应该是针对特定选手量身定制的,无论你是奥运冠军还是渴望突破自己的业余爱好者。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需求对挪威训练法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当你处于业余选手的顶尖水平时,这些调整可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优势。你可以学会如何利用海拔和温度条件来提升自己的训练效果。通过监测血乳酸水平,你可以让训练更加精确。你还可以学习如何将双阈值训练融入日常训练中,在压力和恢复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本书深入剖析了挪威训练法的真谛与误区,探讨了它的起源以及它随着现代体育科学发展而发生的演变。这种训练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疯狂的热议,无论采用该方法的选手的比赛结果如何,总会引发人们对这一方法有效性的质疑。挪威训练法也因此得到了显微镜级别的细致剖析。但是,当你从宏观角度进行审视时,会发现新一代的挪威选手和教练的崛起,以及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训练理念,都是历经长时间沉淀的产物,且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本书将以历史为起点,最终深入科学层面,而在中间这段旅程中,我们将遇到一些非凡的人物。
我们最初的起点是“文化”,这是培育世界级选手的最核心的要素。
维京崛起:速度与力量的源泉
在战斗中遭遇敌人时,一颗勇敢的心胜过一把锋利的剑。
——《沃尔松格史诗》(VOLSUNGA SAGA)
在如今挪威所在的这片土地上,人类的生活历史已有至少 1 万年,但塑造了现代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人们在公元 793 年才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宣告了他们的存在。大多数历史学家将这一年视为维京时代的开端。由于世界历史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英国人书写的,而那一年英国遭受了其历史上最惨痛的劫难之一——林迪斯法恩袭击,因此这一事件被详尽地载于史册。英国著名作家“约克的阿尔昆”(Alcuin of York)在一封致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塞尔雷德(Aethelred)的信中详细描述了那次袭击的惨状: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与我们的先辈已度过了近 350 载光阴,从未遭遇过如今这般的暴行。那些异教徒的航行技艺,曾被视为不可能之事。圣库斯伯特教堂——英国最神圣的场所之一,竟被神职人员的鲜血染红,所有圣物都被异教徒洗劫一空。
阿尔昆口中的“异教徒”,来自现今挪威的西南海岸。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航行至英国,使得林迪斯法恩的居民毫无防备地经历了这场浩劫。还有另一份关于这一血腥事件的记录将这些异教徒比作“毒刺黄蜂”,意思是他们所到之处,无论妇孺还是牲畜,均遭屠戮。他们尤其喜欢折磨神职人员,甚至让其中一些人赤身裸体、锁链加身,最终淹死在北海之中。
通常认为,这一恐怖事件的发生标志着维京时代的非正式开启,所有关于这一惨案的记载,都共同表达了对“北方异教徒”在大海和陆地上迅疾移动的惊愕,以及对他们残忍行径的深深恐惧。罗伯特·弗格森(Robert Ferguson)撰写的《维京人:一部北欧史诗》(The Vikings : A History)中收录了阿尔昆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创作的名为《林迪斯法恩的毁灭》(The Destruction of Lindisfarne)的长诗,诗中将袭击者描述为“来自地球尽头的异教徒军团”,意即他们来自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但实际上,到 793 年时,不列颠人已对北方文明有相当了解。在那之前的一个世纪,不列颠群岛的居民与北极的驯鹿牧民和捕鲸者有贸易往来。在现在的奥斯陆、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周边,那时就已存在许多成熟的贸易点,常有不列颠和欧洲大陆的人来访。793 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北方邻居的行动更为迅速,并伴随着暴力行为。
千年航海文明的馈赠
这些袭击者到底来自何方,以及他们为何在 8 世纪末如此迅速且暴力地扩张?只有速度问题相对容易解释。公元 8 世纪左右,维京长船的改进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移动能力,这或许是他们迅速扩张的原因之一。航海与长船在斯堪的纳维亚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们对能量转化为动力的理解也至关重要,这是下一章将深入探讨的内容。维京人的确切起源及其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且各种说法因讲述者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如今,如果你参观挪威、瑞典或丹麦的博物馆,可能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维京人是一个独立且同质的民族,未受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文化的影响。这种观点与 20 世纪上半叶这些国家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运动相呼应,当时他们正处于争取独立或与法国、德国抗争的过程中。
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维京人的文化和目标并非如现代民间传说所描绘的那般统一。我们甚至不清楚他们如何自称,也不确定那些活跃于现代挪威与瑞典疆域的东、西部维京人之间是否存在共通的称谓。据考证,古诺尔斯语中的 vikingr 意为“袭击者”,该词被古英语采纳,并演变为现今的常用语。西部(挪威系)维京人生活的地区农业发展困难,因此他们的社会进步高度依赖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东部(瑞典系)维京人的农业技术相对先进,且在更适宜居住的土地上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一种说法认为,西部维京人之所以袭击不列颠群岛和西欧,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而非宗教原因。由于挪威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又在增长,他们不得不向外扩张和掠夺,从而开始了航海之旅。而东部维京人并没有如此迫切的扩张需求,他们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在被文字记录之前,已经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了几个世纪。
其中一些传奇故事甚至暗示东部维京人起源于古波斯,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如果是从更久远的历史时间来看,几乎所有非洲之外的民族都起源于古波斯。人类和人类社会确实在某个历史时段从那里出发前往北方雪域。随着东部维京社会的发展,他们开始寻溯自己想象中的祖先之地,并付诸实践。他们驾驶着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在海洋和河流中航行的船只,穿越波罗的海,驶入伏尔加河口,一路航行穿过现今的俄罗斯,沿途掠夺罗斯文明和斯拉夫文明所在的区域,将抢来的财富用于航行和盛宴。当他们抵达“波斯”时,很可能会被更为高级的阿拉伯文明和肤色远比他们更深的人们所震惊。出于对祖先的敬畏,抑或因为终于碰到了更强大的对手,他们并未对阿拉伯文明发动袭击。然而,他们取道伏尔加河北上回家的返程之旅却给沿途的部族带去了更多的苦难和伤害。关于现代斯堪的纳维亚人有诸多长期存在的认知,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挪威人、瑞典人和丹麦人有着相似的起源但不同的历史。至少在 1 200 年前,“维京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这两个词就已被人们用来将上述三种人归为一类。
许多国家都认为自己的民族与众不同,更为纯正,甚至比其他民族进化得更高级,这正是从 20 世纪初开始直到今天的民族主义运动所宣扬的。然而,斯堪的纳维亚的科学却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哥本哈根大学及其备受赞誉的遗传学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in Genetics)开展了一项名为“维京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已于 2020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通过对维京帝国的 80 个考古遗址中发掘的 442 具人类遗骸进行 DNA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尽管维京人生活在远离主大陆的地方,但他们的人口构成相当多样化。
实际上,研究人员确实在维京人的 DNA 中发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原住民,即萨米人的遗传信息。这表明维京人的一些祖先已经在北方雪域生活了超过1 万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维京人和萨米人虽然有着共同的遗传背景,但他们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彼此间的互动也相当有限。萨米人是北方的原住民,数千年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地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成为欧洲少数几个能够抵御基督教化的族群之一,这与许多最终皈依基督教的维京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的 DNA 分析显示,维京人很可能是日耳曼部落的后裔。这些日耳曼部落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分批向北和向东迁徙,迁徙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并在公元 300 年左右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罗马帝国正经历着贫困、饥荒和疾病交织的严重困境,这可能是推动日耳曼部落迁徙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督教的迅速传播,促使人口流动加剧,有人迁徙是为了躲避布道者,有人迁徙则是为了传播当时世界上最热门的基督教新书。
战斗民族的生存密码
公元 1 世纪,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预言,日耳曼部落的广泛迁徙最终将导致罗马帝国的衰败。他的预言在其逝世后约 300 年得到了验证。塔西佗非常警惕帝国最北端的日耳曼部落,因为他和多数罗马作家都认为,日耳曼人比地球上的其他民族更好斗(至少在他们所遇见过的人中是的)。战团是日耳曼社会的基础,而对领袖的忠诚则通过不断的战争来维系。这种忠诚通常以盛宴的形式得到回报,这种以忠诚换取回报的制度成了他们社会的基石。迁徙到极北之地的人们将此种生活方式推向了新的高度,而当世界其他地方意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
在穿越波罗的海和北海之后,这些部落摆脱了罗马人或其他日耳曼部落的影响,有足够长久足够充分的时间独立发展自己的社会,具体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他们何时到达新领地。考古证据表明,公元 300 年至 700 年,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出现了第二次人口激增,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周边的贸易活动也异常繁荣。我们并不知道古诺尔斯语和诺尔斯宗教在这一地区盛行的准确时间,而这些时间点可以用来标定维京社会的真实开端。维京人在书写方面的发展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滞后了几个世纪,因此这些珍贵的信息并未被记录下来。与远赴地球另一个角落的波利尼西亚探险家相似,维京人似乎将大部分闲暇时光都倾注在了设计和建造船只上。只有盎格鲁 - 撒克逊人记录了维京人的部分早期历史,因此我们对公元 793 年他们开始屠杀盎格鲁 - 撒克逊人之前的维京社会知之甚少。
由于他们的历史记录不完整,我们只能推测,现今在民间流传的维京社会与文化,是在公元 300 年左右的大迁徙与公元 793 年林迪斯法恩袭击事件之间的岁月中逐步形成的。正是在这一时期,维京人才真正成为维京人。在此之前,世界对北方这一暴力社会的崛起几乎一无所知。尽管他们的统治仅仅在不到半个地球的区域内持续了将近 300 年,但维京时代对如今的欧洲版图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迁徙、征战以及文化的传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欧洲东部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边界问题。
体育神话的革新
维京时代终结之后,又过了 800 多年,挪威人再次试图称霸世界,只是这一次他们觊觎的是体育领域。自 1896 年夏季奥运会与 1924 年冬季奥运会开始举办以来,挪威人作为地球上最早的航海者与滑雪者的后裔,不出所料地在这两个项目中居于统治地位。而对体育领域造成最大冲击的,则是 20世纪 70 年代挪威跑步选手的异军突起,其震撼程度堪比千年前的维京突袭。当然,也许略逊一筹,毕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78 年,一位名叫格蕾特·维茨(Grete Waitz)的挪威女教师踏上纽约的土地,参加她的首场马拉松赛事。赛前,有人质疑她能否坚持到半程。然而,格蕾特·维茨不仅完成了全程 42.195 公里的挑战,更以 2 小时32 分 30 秒的成绩刷新了世界最好成绩,并无意间开启了挪威女性称霸马拉松的时代。随后,她的同胞兼竞争对手英厄丽德·克里斯蒂安森(Ingrid Kristiansen)在 1985 年将世界最好成绩提升至 2 小时 21 分 06 秒(后文将详述她的故事),这一挪威女选手将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足足保持了 13 年。a
在第一个千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来自地球偏远角落的一个相对较小的文明统治着世界上极为重要的欧洲地区,而到了第二个千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挪威女选手则统治了马拉松项目,造成两次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 21 世纪的前四分之一时间里,几位挪威选手又统治了长跑和铁人三项项目,其原因仍然在于:他们具有超强的保持速度的能力。
这或许也是维京时代与当今挪威体育黄金时代的相似之处。他们的祖先曾经御风而行,冲出挪威的艰苦环境,扩张自己的帝国。当今的挪威,其独树一帜的生物心理社会学(biopsychosocial)优势,为孕育杰出的耐力选手奠定了基础,这一代挪威选手正是得益于此。值得庆幸的是,挪威这一次向全世界输出的,不是恶名远扬的维京长船,而是许多挪威选手已经自证有效的生活方式和训练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