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HK$
107.8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HK$
96.8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HK$
65.8

《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售價:HK$
68.2
|
編輯推薦: |
三四点就醒、睡眠不好 手脚冰凉、脱发、月经总是提前 肾虚乏力、大便不成形 情绪低落、易怒胃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医学博士李丽娜 shou部作品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是生命根本
适合一日三餐的饮食方案、每个年龄段的脾胃养护法
综合饮食|中药|经络穴位|运动等方式治百病
|
內容簡介: |
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的调养需要慢养,贵在坚持,不 可追求速效。生命的后天之本需要养护,生命密码就在我们 自己手中,了解中医脾胃理论,了解保护脾胃的重要性,知 道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伤害脾胃,学会通过饮食、中药、 经络穴位、运动等方式调理脾胃。 中医治病养生讲究辨证施治,辨证调养,一人一方,一人一法,因人施治。本书所列的各种治疗方法、调养方法供您参考,做到“胃”病先防,注重脾胃调养。
|
關於作者: |
李丽娜 中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 学、科研工作25年。刘渡舟名医传承工作站成员, 《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 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作为编委编写学 术著作8部。2022年创建健康自媒体“中医李丽娜教 授”,通过网络科普中医知识,关注人数约500万。
|
目錄:
|
第一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一脾胃是生命根本 1 002
胃气/005 .
细节处养脾胃/ 007
饮食有节1 013
第二章脾气虚弱水湿生
脾为生痰之源/ 056
脾胃的养护避免湿浊内生1 061
在诊疗过程中,被许多病人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1 067
第三章醒脑美颜需养脾
脾主升清的含义1 080
脾主统血的含义1 084
我们的血液按规律运行1 091
脾胃的养护1 096
第四章忧愁思虑脾胃伤一脾藏意,在志为思
中医眼中的认知、情绪与脏腑的关系一形神合一 1 106
中医眼中的认知、情绪与五脏一五脏藏神 1 110
脾藏意,在志为思,思伤脾/112
缓解脑疲劳的按摩手法1 116
如何预防焦虑1118
胃不和则卧不安1 124
阴癫阳狂皆因痰阻1 126
第五章脾居中土灌四旁一脾与他脏的关系
心与脾的关系1130
肝与脾的关系/ 138
脾与肺的关系/ 142
脾与肾的关系1 147
补益脾肾的茶饮和药膳1 151
第六章常见脾胃症状的中医认识与调理
胃胀/156
反酸、烧心/ 161
胃痛/165
便秘/ 173
腹泻/185
腹痛/190
预备知识1中 医眼中的人体物质组成一精、气、血与津液精/ 198
人体之气1 202
血/ 204
津液1206
预备知识2中 医眼中的人体生理学一藏象与经络
藏象1210
经络/219
|
內容試閱:
|
生命的解药在你手里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特别是脾胃之病,最好从“胃”病先防,注重脾胃调养。
“十胃九病”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说明了胃病患者人群十分庞大。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特别是三年新冠疫情之后,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引发紧张、焦虑、抑郁、失落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对胃肠道功能有很大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胃病的发病率高达80%,而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受访人群中,94%有过胃部不适症状,73%曾确诊过胃部或消化道疾病,并且胃病越来越年轻化,18—35岁患者占总患者的65%。可以说胃病年轻化与压力、情绪密切相关,情绪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进而引起脾胃不适。在所有引起胃病的情绪中,焦虑是主要的情绪因素,占比达23.8%,压力大和疲劳占比分别为21.4%和18.7%。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脾胃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而是越来越年轻化。
年轻人工作节奏快,一部分人有病先通过网络查询,按网络上的症状与自己比对,如果相同,便按网络上的建议自行买药治疗。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有专业的大夫普及各种医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给百姓带来了一些便利。但非专业的媒体博主为了博取流量,各种治疗方法、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给患者造成了很多的不利影响,甚至是伤害。据2019年4月5日的调查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19万人因此死亡。由此可见,有病时寻求正确的专业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脾、胃是大家经常关注的脏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兄弟。临床上经常有人问我,脾、胃怎样才能调理好呢?很多人搞错了脾和胃的调养方法。调养脾胃的第一步,就是先分清自己到底是脾出了问题还是胃出了问题。胃不好,要清积食,靠“养”;脾不好,要祛湿气,靠“健”。脾胃好了,脏腑强了,我们身体的正气足了,身体就健康强壮了。
那么我们的正气是从哪儿来的?《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饮食经过胃的初步研磨消化后,再由脾将营养物质化为气血,并运送至全身,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可以说,脾胃负担着人一身的能量来源和营养来源。脾胃旺盛,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脾胃还是人体气机运行的枢纽,脾胃功能协调,可以促进和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此外,脾胃的功能对于人体的精神活动如感知功能、睡眠、情绪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脾胃很容易受到伤害,比如过多地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因工作繁忙而饥一顿饱一顿,或因应酬需要而饮酒过度,或为了减肥而过度节食,由于情绪的影响暴饮暴食,或思虑过度,或缺乏运动,或过度劳累等,都会影响到脾胃的健康。脾胃的功能失常,不仅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还会引起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厌食、情绪低落、疲劳、代谢综合征等各种全身性的疾病。所以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秦汉年间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了脾胃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关于脾胃的理论体系。宋金年间,李东垣在其著作《脾胃论》中对《黄帝内经》中的脾胃理论进行了深入阐发,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理论不仅指导着脾胃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也对中医养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中医热已经持续了若干年,但许多人对中医的脾胃理论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有偏差。有一些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不利于脾胃的健康,日积月累下导致了脾胃病。许多与脾胃相关的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形成发展的。生命的后天之本需要养护,生命密码需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更多人能解开生命密码,了解中医脾胃理论,了解保护脾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伤害脾胃,学会通过饮食、中药、经络穴位、运动等方式调理脾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特别要注意的是,脾胃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俗话说,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的调养需慢养,贵在坚持,不可追求速效。最后要提醒的是,由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体质、所处环境、工作节奏、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病源也有所不同。所以中医治病养生讲究辨证施治,辨证调养,一人一方,一人一法,因人施治。本书所列的各种治疗方法调养方法供您参考,做到“胃”病先防,注重脾胃调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