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27.4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HK$
81.4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HK$
105.0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HK$
92.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HK$
125.6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HK$
221.8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HK$
108.9

《
草原帝国 阿提拉 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汗青堂152
》
售價:HK$
165.0
|
編輯推薦: |
体现幼儿立场,“基于儿童”的课程模式构建,幼儿园案例
|
內容簡介: |
基于幼儿需求的课程实践是从“儿童经验”出发的课程,高品质课程应尊重幼儿发展的广泛差异,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为此,本书构建了关注每一个幼儿生命体验的“我的课程”模式,通过实施共需课程、群需课程与特需课程,旨在优化课程,在课程中彰显幼儿的主体性,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
關於作者: |
陆晔,现任上海市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曾获上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曾通过四项改革率领农村幼儿园获评“上海市一级园”,并被专家誉为“典型农村优质园”。教学成果《指向儿童权利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师幼共建”的实践研究》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课改经验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出版《MY课程:叩响儿童心灵》《幼儿个性化运动课程》《面向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等著作,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目錄:
|
前言 面向每一个生命的课程
第一章 “我的课程”之道
每一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我都是有力量的学习者,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应该得到适宜自己发展的环境。此时代,每一个人都要大声疾呼:“我很重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始终坚守儿童立场,基于“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园理念,提出“让每一个生命唱响自己”的课程理念。说到底,“我的课程”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第一节“我”很重要
第二节 每一个都精彩
第三节 唱响生命的旋律
第二章 “我的课程”之矢
课程是儿童的成长跑道。就主体而言,课程目标有普适性、群体性和个体性,它们彼此融合,相互协同,形成支持儿童发展的同心圆。每一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表达,都是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的鲜活表征。从目标角度看,“我的课程”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让他们拥有充分展现自己风采的无限可能。
第一节 育有个性的儿童
第二节 让个性渐渐生长
第三章 “我的课程”之器
“我的课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需求的满足,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幼儿学习与发展需求的共同性、多元性和个体性特点,搭建课程内容框架,形成共需课程、群需课程、特需课程体系,努力在顶层设计层面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兴趣、能力和学习速度,支持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与丰富多样的环境、材料、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连续性地建构经验,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第一节 共需课程:满足儿童发展的共同需求
第二节 群需课程:满足儿童多样的兴趣爱好
第三节 特需课程:满足个体幼儿的独特需求
第四章 “我的课程”之法
“我的课程”尊重儿童的需求,支持儿童的成长,开展高质量一日活动。从儿童需求出发,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中持续观察幼儿的发展情况,倡导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动态调整课程实施。“我的课程”本质是以幼儿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内核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第一节 生活,我们都很棒
第二节 游戏,我们自主快乐
第三节 学习,我们乐于探索
第四节 运动,我们爱玩耍
第五章“我的课程”之衡
“我的课程”评价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二是关注发展的过程性,三是着眼改进的形成性,四是主体参与的多元性,五是策略巧用的增值性。真实性评价包括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记录、成长档案袋等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基于幼儿不同需求设计差异教学提供依据;增值性评价从幼儿日常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幼儿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基于儿童经历的真实性评价
第二节 支持差异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第三节 看见成长轨迹的增值性评价
第六章 “我的课程”之术
教育的使命在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好的教育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好的课程支持幼儿高质量发展,好的课程发展教师智慧,好的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好的课程创建家校社协同模式,好的课程让每个家长成为育儿能手。
第一节 价值引领:为个性发展护航
第二节 组织建设:凝聚共同体智慧
第三节 制度支撑:让优秀成为常态
第四节 家园共育:让家长成为育儿能手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