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翻译理论与文学译介研究文丛)许渊冲翻译思想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452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祝一舒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92316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售價:HK$ 64.9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HK$ 105.6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售價:HK$ 152.9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江淮方言精汇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HK$ 107.8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HK$ 107.8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HK$ 63.8

內容簡介:
本书基于对翻译本质的把握,结合许渊冲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探索,对许渊冲的翻译语言观、翻译文化观与翻译美学观进行深度分析,追踪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轨迹,对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许渊冲的翻译实践价值和精神内涵、其翻译思想的前瞻性与独特性,揭示了许渊冲对我国译学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许渊冲的翻译思想所具有的深刻的启迪意义。
關於作者:
祝一舒
辽宁沈阳人,南京大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翻译学研究,专注于翻译家许渊冲的翻译思想与理论探索。兼任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南京翻译家协会理事。出版译著2部、编著1部;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目錄
目录

001 绪论
012 第一节 有关许渊冲翻译研究的基本状况
026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031 第一章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033 第一节 丰富的翻译实践与自觉的翻译行为
037 第二节 翻译动机与文本选择
047 第三节 经验的总结与理论的探索
072 第四节 实践与理论的互动
087 第五节 许渊冲翻译思想探源

095 第二章 许渊冲翻译语言观
098 第一节 语言观与翻译观

111 第二节 语言关系与“发挥译语优势”
125 第三节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

139 第三章 许渊冲翻译文化观
143 第一节 翻译,“应该是两种文化的统一”
154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使命的担当

169 第四章 许渊冲翻译美学观
173 第一节 翻译的科学与艺术之辨
185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艺术重在求美
204 第三节 美之创造之路与“化”之法
216 第四节 “从心所欲,不逾矩”

221 第五章 许渊冲翻译思想特质及其译学贡献
224 第一节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中国”之根
238 第二节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前瞻性
252 第三节 许渊冲的译学贡献

269 结语
286 主要参考文献
313 后记
內容試閱
节选自“第二章 第三节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

在上文中,笔者就“文字翻译”和“文学翻译”之辨,以及翻译界对许渊冲的观点的质疑做了梳理与分析,对许渊冲所强调的文学翻译超越文字翻译的本质含义做了探索。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许渊冲看来,何为“文学翻译”?关于文学翻译,许渊冲有很多论述。就其根本意义而言,许渊冲对于翻译的探索,主要就是对文学翻译的探索,其毕生的理论追求,可以说就是要建立中国的文学翻译流派。就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而言,其思想涉及的内容广泛,按照许渊冲自己的表述,有从认识论、方法论到目的论的种种理论。这里不拟全面展开讨论,而是根据本章的探讨目标,从语言观和译语使用的角度,指出其关于文学翻译的若干重要观点与认识。
一是艺术性与译语的创作地位。对于文学翻译,许渊冲的认识有其独特性:“文学翻译是艺术的最高形式。绘画、音乐、戏剧是不同的艺术。绘画要有悦目的形美,音乐要有悦耳的音美,戏剧要有感人的意美。文学翻译,尤其是诗词翻译,需要意美、音美、形美,所以是综合性的艺术。文学翻译家要像画家一样使人如历其境,像音乐家一样使人如闻其声,像演员一样使观众如见其人,因此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用译语的创作。”关于文学翻译的性质,许渊冲始终坚持认为,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是第一位的。对此问题,笔者将在讨论许渊冲的翻译美学观时深入展开。而关于如何体现翻译的艺术性,许渊冲固然在鲁迅的启发下,提出“三美”之说,但就其语言观而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遣语言手段,发挥译语的优势,他尤其强调要把译语提高到创作的地位。
二是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对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进行研究,不能忽视其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许渊冲对于文学翻译,始终有理想的追求。在《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一文中,许渊冲一开头就明确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也就是说,翻译作品本身要是文学作品。三百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文学作品的译作不多。如以英美文学而论,18世纪蒲伯译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9世纪费茨杰拉德译的《鲁拜集》,20世纪庞德译的李白和雷罗斯译的杜甫,都曾被编入《英诗选集》,翻译作品本身成为文学作品了。但是,一般说来,这些译作多是求真不足,求美有余;而真正的翻译文学应该是既真又美的。”从目前所看到的关于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研究论文中可以发现,学界对许渊冲的这段论述重视不够。许渊冲对翻译文学的这段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国内翻译学界对许渊冲“美化之艺术”的不少模糊认识。一方面,作为一个钟情于文学翻译事业的翻译家,许渊冲把文学翻译的目标定位为“翻译文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三百年来真正成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为数不多,他特别指出一点,那就是《英诗选集》选入的那几种译作,多有求真不足、求美有余的缺陷。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许渊冲认为“真正的翻译文学应该是既真又美的”。国内翻译界在对文学翻译真与美的讨论中,对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许渊冲对美的追求是以对真的牺牲为代价的。但究其对翻译文学的理解与界定,可以明确,在理论的层面,许渊冲对翻译文学的要求是“既真又美”。就国内的文学翻译而言,他认为“外国文学经过翻译成为中国文学的,英国作品有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法国作品有傅雷译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对于这两位翻译家,许渊冲又认为“朱生豪才高于学,所以译文‘信’不足而‘雅’有余”。而对傅雷的翻译,许渊冲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早在1980年,许渊冲就在《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发表文章,以“直译与意译”为题,首先对“傅雷的翻译”展开讨论,然后针对《读书》杂志1980年第4期发表的洪素野的《直译、硬译与意译》一文对傅雷的批评,以傅雷翻译的实际例子为分析基础,指出:“翻译主要是用译文形式传达原文内容的艺术,傅译既然表达了原文的内容,那就是正确的译文。至于传达原文形式,那是次要的问题。如果在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能够吸收原文的表达形式,那当然更好。如果二者不能兼顾,那就只好舍形式而取内容了。”在对傅雷具体翻译例子的分析中,许渊冲一再指出:“傅雷译法高人一着”,其根本原因就是“得力于这个‘化’字”。从许渊冲对朱生豪和傅雷两位翻译大家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其对“真”的要求和对翻译中“内容”的重视可以看出,许渊冲对翻译文学的要求是真与美并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许渊冲把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定为“成为翻译文学”,在有关的论述中,他最为关注的是两位翻译家的翻译:一位是朱生豪,另一位是傅雷。朱生豪从事的是英译中的文学翻译,而傅雷从事的是法译中的文学翻译,前者主要的翻译贡献是对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翻译,而后者主要的翻译贡献是对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作品的翻译。中国的文学翻译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朱生豪和傅雷是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的代表性译家,他们的翻译具有很大的影响。而许渊冲在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表示欣赏的同时,有着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翻译有所超越。95岁高龄的许渊冲几乎每天都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据《中国教育报》,“如今他每天的功课是拿出莎士比亚原版著作和朱生豪译本,重译莎翁全集。莎翁名剧《李尔王》中描写子女见钱眼开一句,朱生豪译为:‘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而许渊冲则译为:‘父亲穿破衣,子女就不理。父亲有了钱,子女露笑脸。命运是娼妇,嫌贫又爱富’”。许渊冲对记者说:“翻译时一定要找一个比照的版本。”“我要和朱生豪比赛,我的译本肯定会超过他的译本。”许渊冲的翻译是否真的能超越朱生豪的翻译,不是笔者在此讨论的内容,笔者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翻译家,许渊冲在理论上有对文学翻译的深刻理解,也有对文学翻译理想的一贯追求。如果说95岁高龄的许渊冲每天还在实实在在地努力,试图给当代读者带来一个有别于朱生豪翻译与阐述的莎士比亚,那么,对于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许渊冲则以明确的超越意识,在其翻译理念的指引下,重译《约翰·克里斯托夫》,与傅雷“竞赛”。许渊冲认为:“每个作家和翻译家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那就可以使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前进一步,取人之长越多,进步也越大。”取长补短,是许渊冲文学翻译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在重译《约翰·克里斯托夫》的序言摘要中,我们看到这段论述:“《约翰·克里斯托夫》是译者按照‘优势竞赛论’进行重译的。傅雷译本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有时,他‘在最大限度内’‘保持原文句法’,新译本却发挥译语优势,用最好的译文表达方式,和他展开竞赛。”对于许渊冲来说,重译的目的,是提高质量,是建立“世界文学”:“我认为重译是提高翻译水平的一个好方法。我曾说过: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竞赛。而重译则是两个译者之间,有时甚至是译者和作者之间的竞赛。其实,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取代原作。”从许渊冲的相关论述与观点看,从语言的使用入手,发挥译语优势,以“三化”为方法,是提高翻译水平,不断向翻译文学这个目标靠近的准确路径。
三是要实现文学翻译的艺术美,在语言的层面,应该重视修辞。关于翻译,就其操作层面看,主要是语言的转换。狭义的翻译,总是从一词一句入手的。著名翻译家杨绛对此有很好的总结:“翻译包括三件事:(一) 选字;(二) 造句;(三) 成章。选字需经过不断的改换,得造成了句子,才能确定选用的文字。成章当然得先有句子,才能连缀成章。所以造句是关键,牵涉到选字和成章。”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文学翻译要实现其艺术性,自然就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
罗新璋对于文学翻译有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信达雅是文学翻译的要义。就文学翻译的外译中而言,首先是译意,而不宜译形,即译语言形式。其次,译应像写,代原作者命笔,译文中适当运用骈偶之辞,能增益文字的美感,提升文学的品位。最后,文学翻译需精彩的表达,使译文读过之后有余味,余意不尽”。罗新璋的观点非常明确,其中关于“意”与“形”的区分和“译”与“写”的区分,与傅雷关于文学翻译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罗新璋在翻译中明确提出了要“适当运用骈偶之辞”,要有“精彩的表达”,这两种说法无疑都在强调“修辞”的重要性,而修辞的目的,就是增益“文字的美感”,实现文学翻译的“美”。许渊冲把文学翻译看作“美化之艺术”,与罗新璋的文学翻译观念有着根本的一致性。而在语言艺术的层面,许渊冲在其有关文学翻译的探讨中,多有对修辞的讨论,高度评价了修辞学研究对于文学翻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价值,如他在《翻译通讯》(今《中国翻译》)1981年第1期上发文,谈《翻译的标准》,阐释了自己对“信、达、雅”的理解:“严复生在使用文言文的时代,所以提出文要古雅;到了使用白话文的今天,‘雅’字就不能再局限于古雅的原义,而应该是指注重修辞的意思了。”在同一篇文章中,他还指出:“从正面说,那就是翻译首先要求忠实准确,主要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其次是要求通顺流畅,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用法;最后还要注重修辞,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许渊冲对于修辞的重视,有多重的意义:一是在翻译理论的层面,许渊冲将注重修辞放在发挥译语优势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同时强调翻译之雅,修辞为要;二是在翻译实践的层面,许渊冲往往通过修辞手段,去具体实现其翻译之“化”;三是在许渊冲看来,修辞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体现,在文学翻译中,要实现文学性,不能不注重修辞。许渊冲援引法国著名诗人瓦莱里评价马拉美诗作的话说:“他(马拉美)以非凡的成就论证了诗歌须予字意、字音甚至字形以同等价值,这些字同艺术相搏或相融,构成文采洋溢、音色饱满、共鸣强烈、闻所未闻的诗篇。一方面,诗句的尾韵、韵迭,另一方面,形象、比喻、隐喻,它们在这里都不再是言辞可有可无的细节和装饰,而是诗作之主要属性:‘内容’亦不再是形式的起因,而是效果之一种。”读许渊冲有关翻译的论述,尤其是有关诗歌翻译与文学经典名著翻译的论述,可以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的修辞层面翻译的分析,如《翻译的艺术》和《文学与翻译》这两部著作中,就涉及炼字、叠字、对偶、双关、音韵修辞、比喻、拟人等多种形式的修辞翻译。这一方面说明许渊冲对修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文学翻译中,修辞的翻译是否恰当、精彩,会直接影响文学翻译的效果,事关翻译的成败。在对许渊冲的翻译艺术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有不少深入的探讨,如张智中在《许渊冲与翻译艺术》一书中,就许渊冲古诗英译的艺术展开了讨论,对许渊冲在翻译中于词汇、句子、篇章与音韵层面的转化艺术做了归纳,其中很多地方涉及的都是修辞层面的翻译。从对许渊冲翻译思想与翻译艺术的研究来看,许渊冲在文学翻译中对修辞的处理确实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就对许渊冲的翻译语言观的探讨而言,除了上面所探讨的三个大的方面的问题,还有我们目前尚未涉及的风格的翻译问题,因为风格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言相关。笔者之所以没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是因为在许渊冲看来,风格的问题在翻译中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涉及翻译的理念与翻译方法的问题。他认为:“关于风格问题,有人认为只有‘形似’的译文才合原作风格。那么,‘神似’的译文合不合原作风格呢?如果认为不合,那不是排斥‘神似’的译文吗?如认为合,那还有无必要提出译文风格的问题?我看如果解决了‘形似’和‘神似’的矛盾,可能不必研究译文风格了。”鉴于许渊冲对翻译风格问题的基本认识与立场,在本研究中,笔者还是根据研究的宗旨与目标,对此问题存疑,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究。
在上文中,笔者结合许渊冲对翻译问题的思考,对许渊冲的翻译语言观做了探讨。翻译,就其具体的形式而言,可以说是语言的转换。语言的差异之存在,是翻译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何看待语言的差异,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语言的差异,这里涉及对语言的认识和对翻译的认识。在本书中,笔者首先对许渊冲的语言观与翻译观的关系做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的关系的考察,对许渊冲提出的“发挥译语优势”的观点的深刻内涵与理论价值进行了发掘,继而对许渊冲强调超越文字翻译,走向文学翻译的立论基础与逻辑关系做了考量,为我们全面理解许渊冲翻译思想做了探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