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HK$
74.8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HK$
184.8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HK$
218.9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HK$
349.8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HK$
107.8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HK$
151.8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HK$
129.8
|
編輯推薦: |
立足学术前沿的名家力作
窪添庆文曾任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会长,在该领域久负盛名。本书是他数十年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取材上,除传世文献外,本书还广采墓志、壁画、造像记等新材料,并吸收了罗新、侯旭东、佐川英治等学者近年的研究,代表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
颠覆线性叙事,阅读零门槛,打造爽文般的阅读体验
非单一王朝线性叙事,本书则截断众流,直接由迁都洛阳这一北魏历史的转折点入手,以孝文帝迁都为线索,梳理北魏历史。看鲜卑政权如何在变革中重塑自我,探寻北魏兴衰的核心,采用专题形式,串联制度、博弈、女性政坛风采等内容,精彩故事抓人眼球,就此告别 “看前忘后”“记不住人物” 的阅读烦恼。文字平实简练、多短句,初中以上就能轻松读,致力于带来 “知识自动入脑” 的愉快阅读体验。附赠年代表辅助,非常适合想入门此断代史,又怕被纷乱信息砸晕劝退的读者。聚焦帝王权谋、政治手腕与心术,展现孝文帝改革中新旧势力交锋、思想争论,以强大戏剧冲突呈现出短短数十年间的王朝兴衰、时代巨变,极具爽文阅读感
聚焦孝文帝改革的台前幕后,从胡服骑射到汉风儒韵,解析制度革新与民族融合的成效,“汉化” 并非单箭头的
|
內容簡介: |
立国近二百年的北魏王朝(包括其前身代国及后继的东西魏政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更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由草原部落联盟,一步步发展为多元一体、统御中原的强大政权。在此过程中,孝文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打破历史线性叙事传统,由孝文帝改革的标志性事件迁都洛阳讲起,详叙其种种政策,再回溯北魏前期从建国到统一华北的过程,继而转向论述改革的结果,探讨北魏盛极而衰的原因。作者充分借鉴学界前沿成果,聚焦北魏一朝制度与统治阶层的变化,并对女性参政这一独特现象给予充分观照。此外,本书还对北魏如何上承秦汉遗绪、下启隋唐新制进行了系统性考察,阐明了它的独特历史地位。
|
關於作者: |
窪添庆文,1941年生于日本千叶县市川市。东京大学东洋史专业毕业。历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手,高知大学教育学部助教授、教授,御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教授,立正大学文学部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等,曾担任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会长。著有《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墓志を用いた北魏史研究》等,编著有《魏晋南北朝史のいま》。
译者简介
付晨晨,湖北枣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特任讲师。撰有《齐梁类书的诞生:初期类书的系谱与南朝士人》等文,合译有《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东晋次著)。
审定者简介
徐冲,山东东营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专攻魏晋南北朝史。撰有《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观书辨音》《带献帝去旅行》,译有《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中国古代社会论》等。
|
目錄:
|
序 章
一、迁都洛阳
二、五胡十六国时期—理解北魏史的前提
第一章 孝文帝亲政时期的改革
一、孝文帝即位与文明太后
二、从土德到水德
三、礼仪改革
第二章 迁都后的改革
一、从“代人”到“河南人”
二、墓志
三、禁胡服胡语
四、变胡姓为汉姓
五、官制改革(一)——消失的内朝官
六、官制改革(二)——九品官制的完善
七、定姓族
八、官制改革(三)——引入门阀制
九、考课改革
十、国家意志决策体系
十一、进攻南齐
第三章 从建国到统一华北——鲜卑色彩浓厚时期
一、代国时期
二、代国复兴
三、统一华北——从道武帝至太武帝时期
四、北魏政权下的各族
五、北魏政权下的汉族
六、皇帝亦可汗
第四章 变化之兆
一、军镇的变化
二、向镇军和州军分派代人
三、文成帝和献文帝
四、文明太后称制时期
五、均田制和三长制
六、佛教出现的变化
七、迁都洛阳的意义
第五章 盛极生变
一、改革的传承
二、锦绣洛阳
三、北魏的文化
四、代人与镇民的不满
五、从六镇之乱到东西分裂
六、东魏—北齐
七、西魏—北周
终 章
一、制度
二、统治阶层
三、女性的活跃、世界帝国
四、北魏的历史地位
后 记
北魏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