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创新生产

書城自編碼: 41448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张斌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8204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HK$ 98.8
与贝聿铭同行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HK$ 129.8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HK$ 38.5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HK$ 86.9
聪明钱
《 聪明钱 》

售價:HK$ 85.8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售價:HK$ 107.8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售價:HK$ 74.8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与西线无战事遥相呼应的一战东线战事探寻帝国时代崩塌的根源
《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与西线无战事遥相呼应的一战东线战事探寻帝国时代崩塌的根源 》

售價:HK$ 96.8

編輯推薦:
1.权威性与专业性:本书属于“上海电影学院学术文库”,由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业界专家参与研讨,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创作实践、政策解读,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指导性。
2.案例丰富且典型:聚焦《觉醒年代》《山海情》《县委大院》《狂飙》等现象级作品,从选题策划、人物塑造到叙事手法、传播策略进行多维剖析,提供可借鉴的创作范本。
3.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 “心性现实主义”“人民美学”等理论创新,也包含编剧挂职体验、导演创作技巧、演员角色塑造等实操经验,兼顾学术探索与实践落地。
4.前沿性与时代性: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年轻态审美”“类型融合”等当下热点,探讨重大主题电视剧如何平衡主流价值与市场需求,回应行业最新挑战。
5.跨维度覆盖:内容横跨创作生产、美学表达、传播策略、政策导向等多个维度,涉及革命历史、现实题材、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为不同背景读者提供跨界视角。
內容簡介:
本书是重大主题电视剧研究的专题文集,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组织的两次重大主题电视剧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和部分重大主题电视剧研究学术论文组成。本书首次对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涉及管理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段的创新、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的进步、现实主义追求和人民性原则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艺术建构等诸多维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和重大主题电视剧有关的学术命题,推动了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研究的深化发展。
關於作者:
张斌,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副主编、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理论与批评、新媒体与影视产业、媒介理论等。出版有《镜像家国——现代性与中国家族电视剧》《重屏时代——媒介转型中的影像新景》《“互联网 ”语境下中国电视剧产业融合创新研究》《布尔迪厄与新闻场域》等专著和译著。
目錄
上编? 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2021)
一、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全景观照
关于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几点共识 高长力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观察与思考 胡智锋
现实、历史与传播——关于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思考 饶曙光
当下中国“新主流影视剧”的空间生产、文化消费
与工业美学 陈旭光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伦理转向 曲春景
近年来“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宽度、醇度与亮度 戴 清
二、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对话
中国主流电视剧的亲情伦理 贾磊磊
《觉醒年代》以历史质感和理想主义征服观众 尹 鸿
《山海情》创作中的“真”与“实” 毛珺琳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一点思考 王乙涵
电视剧《装台》创作分享 韩 殊
三、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多维阐释
葱茏现生活,鲜活表人性——近年主流形态电视剧精神状态分析 周 星
担当文化使命、弘扬主旋律 张纪中
尊重规律,潜心创作 高小立
互联网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审美表达 范志忠
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叙事动力问题考察 张国涛
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与“人民美学”的回归 刘海波
四、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创新启示
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地域文化空间生产与美学特征 张阿利
当下扶贫剧创作和传播得失管窥 薛晋文
电视剧如何演绎成功的“中国提喻法”——浅谈近期重大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及其启示 程 波
从献礼剧看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新向度与新拓展 陈 芳
年轻态审美与重大主题电视剧的赋比兴修辞 张 斌
五、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案例分析
《觉醒年代》引领大国电视剧 李亦中
重大主题电视剧观赏价值的拓展与重塑——从《觉醒年代》谈起 赵卫防
集体记忆碎片的重整——浅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全景叙事 陶 冶
探寻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规律 吕 鹏
现实痛点、阶层黏合与情感催化——《安家》中的安居叙事 王艳云
中编? 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2023)
一、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关键面向
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经验 高长力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三思 胡智锋
三个面向视域下新时代电视剧的使命自觉与价值提升 丁亚平
重大主题创作多样化 饶曙光
犯罪题材电视剧的人物设计 贾磊磊
人民性与现实感——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的
关键词 李道新
二、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美学根基
心性现实主义的交互主体构型——以近十年的电视剧为例 王一川
文学是人学,重大主题电视剧也是 李亦中
“现实主义”与重大主题:叙述中国的范式转型 吕新雨
重大主题创作需要辨析生活的思想能力 程蔚东
时代映照:中国电视剧的新主流、新现象、新生态 范志忠
三、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艺术实践
《大考》创作中的真实、真情、真诚——浅谈重大主题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冯微微
从电视剧《底线》创作谈重大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创新 刘国彤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创作体会及主旋律剧创作规律探讨 王 珏
如何讲述新时代的基层故事——电视剧《县委大院》的创作分享 毛珺琳
重大题材剧集的选题和制作经验 张琳熙
“理想叙事”的文艺复兴 张贝思
四、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重大主题电视剧叙事结构与中国伦理特点的内在联系 曲春景
中国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叙事范式和价值表达 王海洲
中国式现代性体验的审美观照——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一种分析路径 戴 清
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像文本——以《山海情》为考察对象 曾一果
人的现代化与重大主题电视剧的精神图景 张 斌
深度娱乐——重大主题电视剧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 孔令顺
五、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与人民性原则
日常性、历史“场景”与人民性的本位 周安华
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引领新时代“国剧”发展航向 吕岩梅
中国电视剧主流价值创新传播的意义与路径 张国涛
《人世间》——以“家”为纽的“人民美学”的实现 刘海波
影视艺术“宏大叙事”与新时代现实主义的重构 郝一民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人民性与当代性——以《天下长河》《大明风华》为例 刘永昶
六、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与中国叙事建构
近年来重大主题电视剧地域文化的多元化叙事策略研究 张阿利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想资源及美学转化 卢 蓉
主题性电视剧叙事主体的嬗变——以入选2022年度“中国电视剧选集”的作品为例 高小立
胡歌能演县委书记吗——主旋律影视剧正在制定一种流量新法则 黄钟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风景在主旋律电视剧中的呈现与表达 何国威
下编? 重大主题电视剧研究论文选粹
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创新 张 斌 秦钰玺
观念突破与美学拓展——重大主题影视创作的多维思考 戴 清
为什么先烈们要对亲人说对不起——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的伦理叙述 贾磊磊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与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举隅 饶曙光
心性现实主义的主体间性构型——以近十年中国电视剧人物性格塑造为例 王一川
日常性、历史“场景”与人民性本位——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再思考 周安华
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想资源及美学转化 卢 蓉
用影像书写人的现代化之维——勘绘重大主题电视剧的精神图景 张 斌 潘丹丹
后 记
內容試閱
近几年,我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连续创作出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作品,彰显了电视剧艺术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优异成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电视剧精品的期待。其中,重大主题电视剧打破了电视剧创作生产中的一些陈规,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电视剧发展的一些难题,成为我国电视剧迈向文艺高峰的引领性力量。其在生产观念、体制机制、题材内容、叙事模式、美学样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成就及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
为了推动重大主题电视剧的研究,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的指导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以下简称上海电影学院)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接续召开了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主办方定向邀请了管理部门领导、学界名家、一线创作者、期刊媒体等四方力量,分别围绕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术领域树立了重大主题电视剧的旗帜。上海电影学院之所以举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是因为在《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尤其是在年轻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的情况下,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在2021年的会议邀请函中,我们仍然使用了“主旋律电视剧”的概念。后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建议将“主旋律电视剧”改为“重大主题电视剧”。由此,“重大主题电视剧”第一次成为学术会议的主题,并激发学术界、评论界、新闻媒体对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生产持续关注,形成延续至今的研究热潮。
二是为管理部门、学术界、评论界和业界四方对话与良性互动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两次学术研讨会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一般学术会议的边界,将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和传播的核心力量汇集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方面的交流沟通,对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两次会议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高长力司长都亲临指导,传达主管部门的声音;《觉醒年代》《山海情》《装台》《跨过鸭绿江》《理想照耀中国》《底线》《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等重大主题电视剧主创人员与会分享创作体会;国内影视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也拨冗参加,贡献真知灼见;相关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跟踪报道,部分研讨成果被转化成报刊评论或学术论文发表。
三是对重大主题电视剧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从学术上提出了一些理论命题。一方面,对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涉及管理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段的创新、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的进步、现实主义追求和人民性原则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艺术建构等维度。另一方面,提出了重大主题电视剧的“人民美学”“年轻态审美”“新主流影视剧”“叙事动力”“人的现代化”等命题,深化了重大主题电视剧在“温暖现实主义”“心性现实主义”“叙事伦理”“思想资源”等方面的探讨。
会议发言具有鲜活性和现场感,能体现对话交流的性质,相关内容经过了发言者的审定,前期已经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推送,除了对一些字词错误和特别口语化的表达进行了删改,不做其他处理。部分专家的发言后期在报刊发表过,本书采用了报刊公开发表的版本。本书除了收录这两次学术研讨会专家的发言成果,还遴选了部分将会议发言完善成文后正式发表的重大主题电视剧研究论文。学术论文均具有理论性和严谨性,体现了作者对重大主题电视剧某一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显现了会议的学术底色,亦可两相对照,展现学者学术思考的延伸脉络。
重大主题电视剧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和命题,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在当代演进的逻辑和现实经验,是新时代创作电视剧精品的重大举措。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与生产必将推动电视剧艺术生产从高原走向高峰,为实现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重大主题电视剧观赏价值的拓展与重塑——从《觉醒年代》谈起
赵卫防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的特殊年份,《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在央视一经亮相,便激发了观众极大的观剧热情。
《觉醒年代》以这样的叙事选择深度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思想文化逻辑。这三种逻辑铸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顺应了历史发展和中国国情。作品突破了众多同类题材的表现窠臼,具有深刻的思辨价值。
《觉醒年代》并不因诠释的深刻性而失却观赏性,而是围绕深刻性致力于观赏性的创造。该剧立足于思想和文化视角的叙事选择,提升了观赏价值。不同于以往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的政治角度叙述,该剧选择以思想、精神表达为主的文化叙事。全剧的叙事主线始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之后便确立了以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剧中对李大钊以及章士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辜鸿铭、黄侃等历史人物的塑造,以及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叙述均未脱离《新青年》及其思想启蒙这一主线。这种从思想、文化视角讲述建党前史的叙事方式,能够使生活在今天并对文化强国建设有着强烈诉求的年轻观众产生共鸣,引发其追剧的热情。
以个体性叙事为主,也是《觉醒年代》创造观赏价值的体现。该剧以具体的个体性叙事方式,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体和细节的叙述之中,获得了较高的观赏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思辨价值。该剧的个体性叙事表现在人物和情节两个方面。
首先,全剧深入表现风云际会中的个体人物,通过对个体生命、情感状态以及冲突的描绘,试图替换以往同类作品中以群体冲突和时代冲突为主的宏大叙事。如《觉醒年代》重点表现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个人物,对他们的刻画并未在一开始就立足于“党的主要创始人”这个宏大的角度,而是从个体出发进行展现。特别是陈独秀这一人物,他一出场便是在日本衣衫褴褛地去偷吃留学生们的饭,一边吃饭一边还发出“这样的国无药可救”的狂言;他在北京饭馆里学车夫吃涮羊肉等情节也很生动。剧中还展现了他和儿子们的矛盾、和友人们的分歧,蔡元培“三顾茅庐”的邀请,陈独秀和辜鸿铭等旧派文人之间的争辩、和北洋政府政客们的斗争、和胡适的友谊及最终的分道扬镳、和李大钊目睹天津灾民惨状后的宣誓建党,等等。这些情节都力图摆脱过分宏大所导致的概念化束缚,通过对人物个体性的展现来获取人性的丰富性和叙事的鲜活性,完成了创新的历史叙述和深刻的历史表达。
由于人物表现具有鲜活性与个体性,在总体历史真实的限定下,该剧对历史人物的呈现不再拘泥于概念性的历史本身,而是散发着人性的魅力,如李大钊对妻子的情感、对家庭的责任、对学生和长辛店工友们的关爱等,生动且具体可感地呈现于观众面前,获得了较强的观赏价值。这样的个体性表现,也赋予了这些历史人物新的认知价值。如剧中对陈独秀的个体性表现,让观众看到了他在传统历史评述之外的更多、更复杂的层面,对这一人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如他对儿子的情感,坚定的爱国之心以及不屈的斗争精神等。剧中对蔡元培、胡适等人也进行了较为立体的呈现,他们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个人情感上趋同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在政治立场上与李、陈等人又有着较大的分歧。剧中对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旧派”学者也有新的解读,在表现他们恪守旧观念的同时也凸显了他们的博学、专业和中国文人的气节;对徐世昌、吴炳湘等北洋政客们也都有个体性的刻画和立体性的呈现。这样的个体性叙事,让观众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新的认知,并由这种新认知产生了不同于常规认知的观赏价值。
其次,在人物的个体性叙事之外,《觉醒年代》还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丰富性以及对宏大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的个体性表现,这也是该剧个体性叙事特色的体现。《觉醒年代》追求细节真实。该剧制片人透露,剧中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杂志社的纸张,大到那个年代的建筑、外交部的陈设,都力求真实再现;剧中出现的北大红楼,都是按照1∶1.2的比例复刻的。除了空间质感真实,该剧还追求时代气质的真实,如剧中反复地表现人物在公共场合见面、开会时都要鞠躬等细节,具有真实的时代氛围感。真实而丰富的细节,试图将宏大的历史进行更具体的呈现,成为该剧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的个体性气质。该剧的个体化叙事特色还体现在对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走向的表现上。这些元素的叙述,原本无法脱离宏大叙事,但该剧在这些历史演进的起承转合叙事中,使用了经过数字化加工的版画艺术,将历史事件中的个人形象和事件本身雕刻在一起,赋予历史事件个人化特质。此外,剧中还使用了纪录片的元素,将画面进行具有历史质感的黑白化处理,将个体人物的跌宕命运和大时代的风云际会结合起来,以个体性的叙事展现时代发展,以个体微观的丰富性取代了群体宏观的概念性,进而形成了个性而鲜活的观赏性。
《觉醒年代》亦以对影像的追求获得了观赏价值。由于播放媒介所限,电视剧艺术不能与电影艺术的视听冲击媲美,但同样是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并没有放弃“电影化”的影像追求,优秀电视剧通常以营造“电影化”的视听来提升自身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觉醒年代》便进行了这样的影像化提升。如前文所述的版画艺术的加入以及黑白画面的处理,均是其提升影像艺术的路径选择。此外,剧中多处使用有节奏和韵律的蒙太奇剪辑来进行视听叙事。比如毛泽东第一次出场的情节便颇具代表性。这段影像时间虽短,但十几个镜头交替出现:瓢泼大雨倾注而下,小商贩在街边冒雨叫卖,孩子头上插草、老妇拦车卖孩子,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富家公子在车内吃着汉堡悠然看街景,鱼缸中被困住的鱼,等等。唯有毛泽东抱着刚出版的《新青年》逆流行走,街上一沟污浊的雨水被他一脚踏开。这组镜头将当时的长沙乃至整个中国的真实状态全部呈现出来,以视听艺术特有的表现力实现了简洁而有力的叙事。在展现历史社会情状的同时,还象征着 毛泽东不畏艰险、毅然前行,同时也意味着道路曲折、崎岖。鲁迅出场时也是如此,这一段落将菜市口杀人,老百姓看热闹,警察向老百姓卖人血馒头的画面与鲁迅的眼睛、手中的笔和木雕关公青龙偃月刀的画面交替组接,从而将鲁迅的精神以及他笔下的世界呈现给观众。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