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HK$
105.0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HK$
92.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HK$
125.6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HK$
221.8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HK$
108.9

《
草原帝国 阿提拉 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汗青堂152
》
售價:HK$
165.0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HK$
74.8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HK$
173.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的专著。作者以比较研究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艺术人生观、空间意识、诗学观、建筑观、文化心灵说、音乐批评思想,以及对传统诗学中意境、气韵等概念的思想,探究了宗白华美学思想和艺术批评中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德国哲学家思想的认识与接受、吸收与创化。作者认为,宗白华的美学思想立足传统诗学,批判性地吸收和创化西方美学思想,尤其是德国思想,以外国思想为镜观照中国文化,展现了中西思想碰撞、交融中独具魅力的“中国心灵”。
|
關於作者: |
张生,作家,学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理论、中国现代美学、文化批评等。出版有《忽快忽慢的旅程》(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通向巴塔耶》(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小说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年),译有《蝴蝶君》(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等。
|
目錄:
|
绪言 中国明窗——宗白华与德国美学思想的因缘
一、文体风格:“能将哲理化入诗境,人格表现于艺术”
二、思想脉络:“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三、研究方法:“要从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第一章 拿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艺术——谈宗白华的艺术批评中的康德因素
一、中国艺术的特征:“形式”与“空间”
二、中国艺术的精神:“音乐”,“线”与“舞”
三、中国艺术的审美状态:“虚”与“实”,“镂金错彩”与“初发芙蓉”
第二章因惊宇宙之美,遂忘人世之苦——宗白华对叔本华思想的创化
一、“世界真相”:改“意志”为“活力”
二、“美的真泉”:去“理念”为“自然”
三、“艺术的冲动”:因“同情”生“美感”
四、“艺术人生观”:从“旁观”到“乐观”
五、“审美之要道”:从“静观”到“静照”再到“空灵”
第三章 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宗白华对尼采思想的吸收
一、“超人”的中国化:“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悲剧的诞生》的启示
三、“文化之批评”:“以权力意志为基础”
第四章 拿歌德的精神做人——宗白华艺术人生观受到的德国影响
一、生活与艺术:人生的“经验”和艺术的“创造”
二、艺术人生观:从“唯美的眼光”到“美的教育”
三、人生的艺术化:“努力向前做一个人”以“极尽了人性”
四、艺术人生观的意义:“文化批评”,“同情”与“启示的价值”
第五章 领悟中国文化的最深的灵魂——宗白华的空间意识与李格尔的艺术意志说
一、艺术家的“看法”:“透视法”与“以大观小之法”
二、艺术的“空间境界”:“线纹”与“节奏化,音乐化”
三、欣赏者的“观照法”:“视线”与“俯仰自得”及“中国艺术精神”
四、艺术意志后的“宇宙观”:“节奏”与“一阴一阳谓之道”
第六章 缠绵悱恻,超旷空灵——谈宗白华的意境的“深”与德国美学
一、“意境”与“境界”
二、艺术品的“层深”:“形”“景”“情”
三、宇宙的“深”:“自然物象最后最深的结构”
四、人生的“深”:“悲剧给我们最深的启示”
五、意境的“深”:“永恒的灵的空间”
第七章 用深刻的艺术手段,写世界人生的真相——宗白华的诗学观与文学观
一、“诗的冲动”:“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
二、“诗人人格”:“自然和哲理”与“真实,丰富,深透”
三、“诗和现实”:“表现出这有力的新时代,新的意识”
第八章 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宗白华的建筑观与斯宾格勒的影响
一、“空间”的“情绪”:从康德到斯宾格勒
二、“空间”的“象征”:“自然”“风水”与“山水”
三、“空间”的“虚与实”:“可望”之美与“窗棂花”
四、“空间”的“形而上学”:“气韵”“离卦”与“贲卦”
五、“空间”的“方向”:“死亡”与生命的情绪
第九章 努力创造我们的技术——宗白华对斯宾格勒技术观的批评
一、艺术的技术:具体的创造的技术
二、机器的技术:全生命的战略
三、技术,哲学与艺术:给予技术以精神的意义
第十章 中国心灵——宗白华的“文化心灵”说与德国思想
一、“文化心灵”的由来:生命的“情绪”或“情调”
二、“中国心灵”:“虽动而静”的精神
三、中国艺术心灵:“空灵”又“充实”的特征
四、“中国心灵”的“眼睛”:诗画的“空间表现”
第十一章 其美有如音乐——宗白华的音乐批评思想
一、艺术的“形式的结构”:“节奏”与“音乐”
二、中国艺术的“音的境界”:“绘画”与“书法”
三、中国“艺术境界的典型”:“舞”与“道”
四、对中国音乐的批评:“不能发扬人的灵魂”
第十二章 生命的律动——宗白华的气韵生动理论
一、气韵生动的释义:“生命的律动”
二、气韵生动的艺术:节奏的表现
三、气韵生动的形上之道:“宇宙中浑沌创化之原理”
第十三章 诗人与思想家的民族——宗白华对德国思想的认识
一、德国思想的认识:“灰色”的“理论”与“常青”的“人生的金树”
二、德国民族的复兴:“乐观的”文学与“民族自信力”
三、德国学者的治学:“哲学的精神”与“精细周密”
四、德国的精神文化:“可以说是音乐化了的”
第十四章 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面孔——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的批判
一、科学的匮乏:“于是中国 ‘名学’演变而成为 ‘名教’”
二、哲学的匮乏:“遮掩了人对于死的沉思和追问”
三、音乐的匮乏:“简直不是人的生活”
附录1 宗白华留德资料
一、在法兰克福大学时的档案
二、在柏林大学时的档案
附录2 他们都富有文学的情味——谈南大哲学的学术风格
后记 “一切消逝者,只是一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