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奇奇怪怪动物集(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推荐)

書城自編碼: 41444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乔安娜·巴涅夫斯卡 著,珍妮弗·N. R. 史密斯 绘,王瑀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847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HK$ 74.8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HK$ 108.9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HK$ 86.9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HK$ 86.9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HK$ 269.5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HK$ 140.8

編輯推薦:
“纠缠过多可能会被父母吃掉!”
“吾之粪便,彼之盛宴。”
“这个残酷的世界不值得生孩子。”
“钝口螈才是女性力量的最初代言。”
这是一本对野生动物爱好者来说信息量极大又极其轻松好读的科普读物。书里讲述了100种行为最为荒诞不经,甚至完全不可能存在的有趣动物,虽然与我们同住在一个星球上,甚至同一个屋檐下,但这些动物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让你对自然界更加痴迷。
从动物的求偶、社交、育儿到捕食进食、奇葩繁殖方式以及复杂的生理结构等,作者以一种最现代最前沿的视角窥视动物们的隐秘生活。她在各种传说、神话与现实中穿梭自如,以一种令人捧腹大笑的方式把这些动物介绍给任何一个喜爱动物,或者说喜爱奇奇怪怪事物的普通读者。
內容簡介:
大自然远比你所能想象出的还要不可思议,当你以为那些操纵宿主被最终宿主吃掉的吸虫、生活在海参肛门里的鱼、眼睛喷出血来保护自己的角蜥的故事,已经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候,还有什么会让你大吃一惊?是那些颠覆你想象的,比如能霸凌鳄鱼让其流泪的蝴蝶,还是再次让你相信爱情的信天翁(不论同性的,还是异性),或者是可以返老还童的不死水母、你绝对杀不死的水熊虫?答案可能是无止境的,因为这些大自然里的神奇动物会不断刷新你的认知。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选取100种生活方式千奇百怪的真实动物,按动物的生活区域(地上、水下、空中)进行分类,以期将枯燥的科普变成十分有趣的涨知识的读物。
關於作者:
[波兰]乔安娜·巴涅夫斯卡:动物学家和科学传播者(向非专业人士介绍与科学有关的话题),她于德国不来梅雅各布斯大学和休斯敦莱斯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位,并在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她曾先后在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雷丁大学任教,目前在牛津大学任教。

[英]珍妮弗·N. R. 史密斯:科学插画家和作家,儿童自然历史丛书《野生奇观》的作者。
目錄
(部分目录)
前言

~地上~
宽足袋鼩
指猴
香蕉蛞蝓
大耳狐
褐家鼠
蚓螈
椰子蟹
床虱
红斑尼葬甲
侧斑鬣蜥
穴兔
面螨
大熊猫
幽灵竹节虫
琉球钝头蛇
跳蛛
马陆
钝口螈
山地树鼩
弹涂鱼
裸滨鼠
穿山甲
伪蝎
红眼树蛙
撒哈拉银蚁
赛加羚羊
蓄奴蚁
蜂猴
南方食蝗鼠
塔兰托毒蛛
四线线虫
得州角蜥
天鹅绒虫
袋熊
木蛙

~水下~
亚马逊河豚
美洲鲎
飘飘鱼
博比特虫
深海 鱼
鸭子
吸虫
恒河鳄
......
內容試閱
在我们开始之前,让我警告你这本书并不适合儿童――所以如果你给你的小妹妹、小侄子或小堂弟堂妹买了这本书(就因为它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还有插图的话),你需要为进行有关创伤性受精[1]、噬母现象[2]或“阴茎啃噬”[3]的尴尬对话做好准备。动物是很恶心的,既血腥又淫秽。而且我猜,与正在经历讨厌兄弟姐妹阶段的孩子们讨论动物间手足相残的话题可不是件易事。
好了,现在该说的都已经说清楚了――那么欢迎你!欢迎你来读《现代动物寓言》[4]!
首先,什么是动物寓言(bestiary)――我又为什么要写一个现代版本?中世纪的动物寓言是野兽之书:它是包含博物志信息的(真实的或虚拟的)生物的集合,往往充满强烈的基督教训诫意味。几个世纪以来,动物故事在所有文化中都很受欢迎,然而西方基督教的动物寓言是出于非常特别的目的而写的。早期的教堂神父,比如 3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奥利金,相信上帝是通过造物与人类交流的。他声称,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界,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造物主――以及人性。因此,动物及其行为给道德和神学训导提供了完美机会。这些训导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例如,为了共同利益携手工作的蚂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应该如何团结一致。其他训导则错得离谱。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鹈鹕会杀死自己的幼崽,然后刺穿自己的胸部,用自己的血喂养幼崽使其复活。因此,这种鸟象征着耶稣基督的爱和牺牲。真相过于平凡(鹈鹕以鱼为食,而不是父母的血),无法阻挡巧妙编织的寓言。除了这些真实的动物,动物寓言还写了神话中的野兽,诸如独角兽、凤凰或美人鱼,更加模糊了真实和虚构的边界。
第一本借用野兽讽喻德化的书,写于公元 2 世纪到 4 世纪,可能就诞生在亚历山大城。该书名为《博物学者》(Phys[1]iologus),汇集了从埃及、希伯来和印度的传说以及自然哲学家的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和老普林尼的《自然史》)中汲取的动物故事,用来解释基督教教义。《博物学者》最初用希腊语写成,后来译成多种欧洲和中东语言,在欧洲广受欢迎。原作有五十多个章节,讲述了各种(真实的和幻想的)动物、植物和岩石,涵盖了从蚂蚁到狮子再到蚁狮的所有故事。后续几百年间,该书增添了更多条目――最终,中世纪的人们迎来了真正的动物寓言热潮。
每则故事所配的插图也是动物寓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本身(及其相关的道德训导)并不是新的或未知的东西,它们在各种场合中被讲了一遍又一遍;因此,插图主要是为了让那些不识字的人知道这篇讲的是什么。这样一来,插图就得具备唤起记忆、精确表达和道德说教的能力。遗憾的是,它们不总能准确或真实地描绘一个物种,主要是因为插画师没有太多机会看到奇异的物种(而人头狮身龙尾兽、狮鹫兽或半人马之类,更是根本没人见过)。于是,他们只能根据古早的插图、早期书籍的描述或他人的记录,以讹传讹,再结合自己诗意的想象画出一种合成的动物图像。因此,许多动物看起来怪里怪气――狮子的脸非常像人,鹈鹕长着鹰那样尖锐的喙,鲸鱼和海豚全身覆盖着鳞片,如此等等。这些图像还广为传播:每当我走过牛津市中心,瞥一眼基督圣体学院,就会看到一座胸部被刺穿的鹈鹕雕像,站在主庭院的日晷上。
动物寓言发挥功能主要靠的是寓意,而不是其科学性,因而作者便专注于反复讲述教育性的故事,而不会从动物学的角度核查事实。因此,一些神话能传播数百年,尽管作者肯定已经意识到天鹅并没有美妙的声音,老鼠也不是从土壤中诞生的。事实上,直到今天,部分奇怪的想法仍然存在,比如刺猬会用尖刺携带苹果这一说。这个神话可能源于在果园中发现的刺猬,它们在落下的苹果周围嗅来嗅去地寻找无脊椎动物。一些作者思路更加开阔,他们会描述刺猬如何爬上果树,摇落苹果,再带回洞中。这个过程中就没哪个地方是对的:刺猬不能爬树,不吃水果,也不囤积食物。然而,自老普林尼时代以来,这条未经核查的动物学虚假信息已经散播了两千年。
幸运的是,整体上来说,我们在动物学学科知识方面的成就已今非昔比。因此,我们基于现代研究而非传闻,为赞美动物王国里的各种非凡奇迹而创作一本全新的动物寓言的时机已经到来。与中世纪的版本不同,《现代动物寓言》的创作基于经过同行评审的严谨研究――尽管偶尔会引用普林尼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而且,珍妮弗·史密斯的美妙插图是准确的。
此外,我们不再把动物当作道德训导的借口(我不认为我有资格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当成展示生物学概念的范例。
毕竟,鉴于今天广博的知识体系,尝试以中世纪的方法,把动物行为当成一面棱镜机械地解释人性明显是行不通的。这种基于“自然”的伦理观可能会在辩护同类相食(椰子蟹这样做)、乱伦(看看蜜蜂)或复杂的洗脑(看看那些操纵大师,如吸虫和黄蜂)的过程中打开潘多拉魔盒。这么一来,人们经常试图借用动物行为来证明稍微有点沉重或政治化的观点也成了个有趣的现象――例如,我们该不该当素食主义者,该不该有一夫一妻制、同性恋或者变性者,以及子女该与父母住在一起多久等等。在这本书中,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你深入研究动物,几乎可以证明或证伪任何诸如此类的观点。有牺牲精神的母亲?有。糟糕的母亲?也有。亲代哺育?没问题。杀婴行为?是的,存在无疑。同性伴侣?也没问题。动物改变性别?当然可以。它们的适应特征和生存策略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因此,不同于中世纪的作者利用自然界来审视人性,这本书是用它来观察……嗯,大自然。
而且大自然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正因为动物世界如此精彩纷呈,为这本书选择仅仅 100 种物种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挑选物种,有点像为组建一支庞大的足球队挑选小孩――不过有大约 100 万个小孩可供选择,其中一些你非常了解,有些只是稍微了解,有些根本不了解;还有一些几乎在试训结束时才出现,结果他们非常擅长足球;除此之外,还有数百万个小孩极力躲着你。
撰写本书时,“生命目录”(Catalogue of Life)已收录超过 140 万种已描述的动物。生命目录是一个在线数据库,从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可靠的来源获取信息。“140 万”这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跟未知物种的数量相比仍然微不足道:据估计地球物种总数在 800 万到 1.63 亿之间。已经收录的物种中,绝大多数是节肢动物(110 万种物种),其中昆虫超过95 万种。脊椎动物仅占已描述动物的 5%,最有魅力的类群――鸟类和哺乳类――分别是可怜巴巴的 0.7% 和 0.4%。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统计数据,是因为我很可能没有在本书中纳入你最喜欢的物种。对此我深表歉意!这我真做不到。我的目标是做出一个涵盖分类学和概念上的广度的选择,我也确实尝试了――相信我!――不过于以哺乳类为中心。尽管最初挑选物种这项工作对于我这种自诩为哺乳动物学者的人来说十分艰巨,但随着写作的进展,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在自己的生物学教育和研究中错过了多少令人兴奋的物种。与同事们交谈时,我注意到我不是唯一有此感受的――作为科学家,我们倾向于关注选定的分类群、地理区域或生物学问题,很少有机会(或理由)从宏观上了解整个动物界的动物。
因此,写作的过程成了充满欢乐的发现之旅。事实上,我建议每个有抱负的动物学者都进行类似的练习:尝试选择你希望向世界展示的 100 个物种――并确保每个物种都选择得当,且分布在进化树的不同分枝上。我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我在本科或硕士期间写了这本书,我念博士时可能就不会选择研究哺乳类。在缤纷的动物界中,其他分类群要有趣得多!哺乳类就像保守的郊区家庭,有妈妈、爸爸、平均两个半孩子和一只拉布拉多。在兽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只有两种性别,身体结构通常相似,每个物种都用肺呼吸,体温相当稳定。相比之下,其他类群则可以做到相当古怪的事情――改变性别,重新长出四肢,产生惊人的化学物质,返老还童……想想钝口螈,它们能形成纯雌性的物种,这令分类学家困扰不已。或者某种卑微的线虫,它们可以迫使蚂蚁模仿水果。有一种巨大的蜘蛛养青蛙作为宠物。还有一种海蛞蝓,它砍掉自己的身体,留下头部独自过着幸福生活。还有那种蝴蝶,它们能够使鳄鱼哭泣,只是为了喝它们的眼泪。所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离谱的――但研究不足和不为人知的――生物都进入了这本书中。
问题是,公众注意力大多偏向于脊椎动物――主要是哺乳类、鸟类和一些幸运的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这情有可原,毕竟人类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同情的对象通常是黑猩猩,而不是海绵这种生物。在这本书中,我试图触及系统发育树的不同分枝,但当然我也得承认,处于遥远小枝上的动物通常研究得不够详细――要么是缺乏科学兴趣,要么是难以触及,还有一种可能是物种的稀有。然而,正是因为与我们如此缺乏关联,它们才变得这么有趣。它们身上有我们无法理解的感觉官能,还具备我们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特殊本领,而且,它们生活在几乎没有被探索过的地方。每一个独特的怪异物种都有自己戏剧性的故事,而我尝试着代表它们讲述其中一部分。
即便如此,这些故事并不完全是关于动物本身的――尽管也有几个章节单纯是为了一些很酷的物种而写,没有掺杂任何别的东西――它们大多是用来探讨生态学和进化学的借口。请记住,我非常有意地以关注行为生态学为主(动物做什么,它们的行为如何,它们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而不是为了深入研究保护问题。保护问题是对人的研究,它跟对动物的研究一样丰富,甚至更多,而这本书的目标是将动物本身置于中心。
这并不是说保护不重要,当然不是;相反,它重要得要命。通过写作这本关于动物的书,我想传递的是我对野生动物惊人的多样性的无比兴奋之情。但是,能不能继续对动物身上最奇怪和最令人不安的特性进行光荣的探索,取决于这些生物是否仍然存在――以及它们是否有地方居住。在人口激增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侵占的世界里,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不可避免。而且,当冲突发生时,野生动物的境遇往往更糟。由于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疾病传播的威胁也与日俱增(我们甚至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将自然区域变为农田、城市、种植园或矿山的压力不断增长,导致了栖息地的丧失――这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地用途的变化(以及燃烧化石燃料)也是气候变化的原因,这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气候变化的结果――气温上升、降雨模式变化、海洋酸化、极端天气事件――对野生动物来说往往突如其来,它们对其束手无策。生活在较冷地区或较高海拔的动物,在温度达到它们无法生存的水平时将无处可去;对于海洋物种来说也是如此,它们还面临着海水 pH 值的变化。天气变得太不可预测,让繁殖期不再多产,而愈加频繁的火灾、旱灾和风暴也使得已经备受威胁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污染(化学、光、声音)也将进一步扰乱繁殖周期。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旅行和运送货物的同时也运送了动物,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为之,都有可能威胁到当地动植物的生存。过度捕猎野生动物――无论是为了食物、药物、装饰还是乐趣――将导致更多种群的衰退。
尽管这是一幅严峻得可怕的画面,但眼前仍有一些解决方案,只是需要全球政府的关注和贡献。2012 年,环境经济学家唐纳德·P. 麦卡锡及其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估计,要改善全球所有受威胁鸟类物种的保护状况,需要在十年内每年投入 12.3 亿美元。这是基于现有投入及以前成功的项目计算得出的。一些成本涵盖了单一物种的保护方法,如圈养繁殖;其他成本则包括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这可能会使多个物种受益。虽然总账单听起来很多,但其实仅英国人 2012 年花在糖果和冰淇淋上的费用(152.7 亿美元)就能轻松涵盖;每年最卖座电影的总票房收入也跟这里预估的年度投入差不多。尽管如此,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系统地、有组织地向鸟类保护投过钱。也许当前基层环保运动的兴起,将有助于使世界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环保问题。
与此同时,自下而上的保护项目也有积极的案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乐观保护”(Conservation Optimism),一个倡导积极变革、促进有效行动的全球社群。其背后的动机是,希望和乐观可以为做出改变提供动力,这也许比压倒性的悲观失望更有效。我赞同这种观点,所以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你去发现自然世界的乐趣。也许它可以引导你以更实际的方式探索如何帮助自然。一个好的开始可能是加入当地的野生动物组织,参与公民科学项目,如有关鸟类或大黄蜂的调查,或学习如何使你的周遭环境对野生动物更友好。这些小小的事业能让你与自然产生联系,同时也能帮助保护研究的进展。同时,尽量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你去哪里旅行和买什么,到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见关于蜂猴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生活的世界超乎想象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你的行动、选择和决定将会对世界的另一端产生影响。

[1] 雄性使用非常锋利的性器官直接刺穿雌性的腹部插入其卵巢。见床虱。
[2] 幼崽吃自己的母亲。见伪蝎。
[3] 性行为后咬掉伴侣阴茎的现象。见香蕉蛞蝓。
[4] 本书原书名为 The Modern Bestiary: A Curated Collection of Wondrous Creatures,中文直译为《现代动物寓言:奇奇怪怪动物集》。中文版采用“奇奇怪怪动物集”作为书名。——编者注。

珠袖蝶(Julia butterfly)

“鳄鱼的眼泪”一词自古以来就广为人知,至少可以追溯到普鲁塔克时代,用于指代不真诚地展示同情或悲伤等情感的行为。但究竟是什么会让一条真正的鳄鱼流泪呢?
鳄鱼通常不会哭哭啼啼,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动物确实会让它们哭泣。这种生物就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珠袖蝶,它们这样做是为了饮用鳄鱼的眼泪。这种行为被称为“食泪”(lachryphagy),可能听起来怪怪的,有种冷漠无情且有点恶心的神经质的意味,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获取必要矿物质的方式。珠袖蝶甚至会用它的长喙戳鳄鱼的眼睛,来刺激眼泪分泌。不仅鳄鱼(尤其是凯门鳄)会成为蝴蝶霸凌的受害者,海龟也是营养丰富的眼泪的好来源。
喝眼泪是一类更广泛的行为的一部分,它被称为“趋泥行为”(puddling),通俗地说,是“通过饮用奇怪的物质来获取营养”。和其他一些昆虫一样,蝴蝶会摄取最奇怪的液体――从水坑里的水、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组织,到粪便、尿液,还有字面意义上的血液、汗水和眼泪。在珠袖蝶这里,主要是雄性蝴蝶会有趋泥行为――它们需要矿物质来产生精荚。交配时,它们把这些富含矿物质的包裹传递给雌性,作为结婚礼物。与此同时,雌性珠袖蝶则坚持素食,利用花粉中的营养物质产卵。无论雌雄都以花蜜为食。
珠袖蝶会把卵产在西番莲藤上,而对于被饥饿的珠袖蝶毛毛虫吞食的前景,西番莲可不太高兴。因此,各种西番莲都进化出了防御食草昆虫的能力――甚至能应付那些结构相当复杂的昆虫。其中,最基本的保护机制是长出难以分解的厚叶子,以及改良过的可以刺穿幼虫身体的钩状毛刺。更复杂的方法是欺骗:一些西番莲藤会长出相当令人信服的假蝴蝶卵,表明自己已经被占用,产卵的雌蝶该换个地方了。有些则会长出卷须状的器官,看似是完美的产卵点――然而,卵产在上面后,卷须就会脱落,从而摆脱了麻烦的吃白食者。西番莲还能进行化学防御,它含有微量的氰化物,可以起到威慑昆虫的作用。此外,大多数西番莲物种都能产生令蚂蚁无法抗拒的含糖物质,从而获得盟友。蚂蚁在吃点甜点之余……嗯,还会攻击并带走蝴蝶幼虫。
但蝴蝶也可以看穿其中一些诡计。珠袖蝶脚上有化学感受器,蝴蝶妈妈会用脚“品尝”味道,非常仔细地寻找产卵位置。有时,它们可能会在目标植物旁边产卵,而不是产在目标植物上,以保护后代免受蚂蚁的侵害,且让它们距离食物仅有几步之遥。幼虫会在卷须上觅食,而不是去吃那些嚼不烂的叶子,而且它们还能在危险的钩刺下面或上面行走。至于氰化物,它实际上对珠袖蝶有利,因为吃了氰化物的幼虫能让捕食者难以下咽。
事实上,正是西番莲藤中的氰化物成为珠袖蝶及同类蝴蝶的识别标志。它们鲜艳的橙色翅膀是一种警告信号:“我味道不好,不要吃我。”珠袖蝶不是唯一使用橙色作为警示的物种――其他难吃的新热带蝴蝶也会这样做。这种具有同样目的的诚实信号被称为缪勒拟态[1],而形成“橙色综合体”的蝴蝶强化了这一信息:远离姜黄色[2]!

钝口螈(Mole salamanders)

“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鱼儿不需要自行车”是 20 世纪 70年代女权主义的口号,由伊琳娜·邓恩提出。但或许还有一个更贴切的类比,即全为雌性的钝口螈:它们在没有雄性的
情况下已经生活了 500 万年。
钝口螈是北美的蝾螈属动物,包括 32 个物种,其中有著名的墨西哥钝口螈。32 个物种?嗯,差不多吧。在性生活方面,我们倾向于把四足动物看作简单的生物:一位母亲、一位父亲、几个孩子,就像任何一个“正统”的物种那样跟自己同类保持一致;然而钝口螈击碎了这种幻想。对分类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来说,它们绝对是一场噩梦,因为美国五大湖地区居住着一个全雌性的谱系。
读到这里,人们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它们怎么可能存活下来?有性生殖在整个动物界中几乎无处不在,最大的优势是基因重组――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多样化的种群。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当灾难来临时,至少有一些个体能够幸免于难并适应环境。尽管如此,有些物种的繁殖方式却在这种经典的有性途径之外。例如,有些动物可以无性繁殖,在没有任何来自其他有机体的遗传物质的情况下自我复制。但全为雌性的钝口螈并不完全如此――它们是单性的。
单性生殖脊椎动物共有 80 种左右,它们采用三种繁殖模式,分别是:孤雌生殖,也就是卵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发育;雌核发育,和第一种非常相似,但需要精子来激活卵子发育(尽管精子的遗传物质对后代没有贡献);最后是杂合发育,卵细胞会受精,但雄性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单性生殖的钝口螈采取的策略是雌核发育:需要精子来启动卵子的产生过程。为了繁殖,它们诉诸基因窃取:从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四种雄性蝾螈身上窃取精子。雄性蝾螈通常会存放小型的精荚,以供雌性受精,然而单性生殖的钝口螈女士们则偷偷拿走精子激发生殖,然后丢掉精子,它们更倾向于产生自己的克隆体。这就罢了,更复杂的是:钝口螈有时会将来自其他物种的雄性基因整合到后代中,相当于遗传中的“自选混搭”――而这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基因组。
人类得到两组基因,一组来自母亲,一组来自父亲,这使我们成为二倍体。但单性生殖的钝口螈可以是三倍体、四倍体,甚至五倍体。它们可以将附近几个不同物种的雄性基因组合到一个卵子中。这种做法,好比是你的 DNA 中不仅含有妈妈和爸爸的基因,还含有大猩猩、黑猩猩和红毛猩猩的基因。这种基因组的混搭彻底摧毁了传统的物种概念。
我们怎么知道所有这些单性蝾螈实际上并不属于四个独立物种?线索就在线粒体 DNA 中,这种 DNA 只遗传自母亲,可以巧妙地确定母系血统。就钝口螈来说,单性钝口螈的线粒体 DNA 是相似的,但与四个“亲本”(亲本,参与杂交过程的雄性和雌性个体的统称。)物种都不同,后者的遗传物质在进化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所体现。有趣的是,单性繁殖的钝口螈非常成功。在某些种群中,它们的数量比有性繁殖蝾螈的数量多出 1 倍。或许,钝口螈才是女性力量的最初代言?

[1] 19 世纪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缪勒首先描述了这种现象。在这种拟态类型中,许多没有联系的生物在形态和行为上相互模拟,以降低被捕食的概率。
[2] 原词为“Ginger”,英国俚语中一般指姜黄色头发的人,这类人常被贴上“暴躁”“生人勿近”的标签。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