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HK$
83.6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HK$
239.8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HK$
226.6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HK$
140.8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HK$
63.8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HK$
86.9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HK$
173.8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HK$
196.9
|
內容簡介: |
掌故里挖猛料,细节处见真章。《大清名相》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寻出各有个性、各有特点的大清名人来描写,其中包括李光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翁同龢、张廷玉、张之洞、陈廷敬等人,描写了他们治学、为官等的一个个片段。作者刘诚龙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个性鲜明,不求全身照,但求一个侧影,一个剪影,以有趣而丰富的细节,描述出“这一个”典型人物,文笔老到泼辣,角度奇特刁钻,语言或典雅,或俏皮,既幽默,又生动,读来别具一格。
|
關於作者: |
刘诚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专栏作家,《读者》《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双清区政协副主席兼科协主席。其数百篇作品被《读者》等100多家文摘报刊转载,有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著有散文杂文集《腊月风景》《谁解茶中味》《历史有戏》《民国风流》等。
|
目錄:
|
第一辑
前头乌龟爬烂路
齐之以礼与敏则有功 / 2
张伯行本资民用不为殃 / 4
保卫正义种子陈鹏年 / 8
李光地曾心地欠光 / 11
就打你李绂“唯才是举” / 15
未有名臣不自检 / 19
朱公席与朱公妻 / 22
大清相人陈廷敬 / 25
荐熟与荐淑 / 28
刘墉的衣饰政治 / 32
刘体书法妻体书 / 35
妻不贤夫祸也可以少 / 38
生爹当如王伟人 / 41
一声谢谢引发的职场事故 / 45
卿本曹“文邪”奈何曹文正 / 49
他俩曾经如何做父亲 / 53
第二辑
曾国藩也曾要钱不要脸
自省省到自虐 / 58
以身作则非上上则 / 61
曾国藩因人施交 / 64
烟鬼变官神 / 73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 76
曾国藩的私家车 / 79
曾国藩也曾要钱不要脸 / 84
曾国藩准备好了吗 / 91
相人术奇在用人权 / 94
“曾剃头”不剃“伪官头” / 99
烦死曾国藩 / 102
事功未必博士事 / 105
独居思云馆 / 108
第三辑
世上已无左宗棠
于吾意见总相左 / 114
左宗棠中举 / 117
左宗棠死骂曾国藩 / 119
左宗棠遗恨失归琉球 / 123
弱将手下出强帅 / 125
左宗棠只堪土皇帝 / 129
左秘书给骆省长上政治课 / 133
左宗棠禁烟 / 136
寻左公不遇 / 141
第四辑
裱糊匠李鸿章
张之洞搞李鸿章 / 148
李鸿章偏爱“捣他姐姐” / 151
李鸿章的遗恨 / 155
李鸿章让天之功 / 158
请李鸿章把李鸿章关进法章 / 163
李鸿章招婿张佩纶 / 167
杀个县官升个官 / 170
家仇变国恨 / 173
官服吓死洋鬼子 / 179
赢他一个出国相 / 182
胡林翼去贵州 / 279
……
附录 答《廉政瞭望》记者问 / 283
主要参考书目 / 290
|
內容試閱:
|
自序:重新确认人在其中的意义
乱读书,读到了一则故事。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 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这故事有些不起眼,也没有太大趣味,但从这个故事里,可以明了数千年来宦政密码。华夏数千年宦政最大的优点,在这个故事中;华夏数千年宦政最大的缺点,也在这个故事中。华夏宦政特点,有人概括为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三个词语,并非并列关系,而是递进逻辑,修身是这个逻辑推演的起点与基点。詹何说修身是本,治国是末,先要修好身,方能治好国,先要治好国,才能平天下;修不好身,则治不好国,治不好国, 则平不了天下。
华夏宦政与吏治史,庶几就在这个逻辑上展开,二十四史往往都把吏分为“循吏传”“酷吏传”“奸臣传”“佞幸传”等来评述,循吏与忠臣、奸臣与佞臣,都属于修身范围,前者是把身修好了,后者是没修好身。詹何所要推崇的,正是如今所要推倒的。强调修身,在现代看来就是德治,就是人治,现代观念最要强调的是法治,是制度,从詹何这个故事里,确实可以看到数千年宦政的最大缺陷,他甚至强调人之修身是唯一, 他没认识到制度之作用。
若说詹何走向了极端,那么有些人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詹何走向极端,是他没有发现制度的意义;有些人走向极端,或许是基于拔河原理,使劲地要向另一头拉。在一些人眼里,强调人在政治中也就是修身在政治中的作用,就是在推崇人治,而人治是法治的对立面。小说要写人, 要写人性,这才是深刻;历史若写人,若写人性,那就是浅薄。
抱歉,我不这么认为。制与人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还是亦此亦彼有我有你呢?读历史感觉不是那么简单的。清朝有个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海防,左宗棠主张塞防;李鸿章要海防不要塞防,左宗棠要海防也要塞防。这两种争论,落实到一个具体问题上,就是要不要新疆,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主张保卫新疆,最后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把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收到华夏版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