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
售價:HK$
94.6

《
非暴力沟通·人性化医护(比起药物,连结人心的沟通更具治愈生命的力量)
》
售價:HK$
57.2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HK$
118.8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HK$
25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1.权威编写,品质保障: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琼台师范学院)组织编写,专业团队精心打造,在内容的准确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上具有可靠保障,是学习海南话的优质之选。
2.内容全面,深度剖析:以海南话(海南闽语)为核心,不仅系统介绍海南话的语音特点、发音技巧、词汇特点及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还详细阐述海南汉语方言的地域分布,让学习者全面了解海南语言生态。
3.多元融合,拓宽视野:穿插介绍海南在文化、医疗、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鲜明特色,如博鳌乐城医疗创新、陵水黎安教育探索、自贸港蓬勃进展等,将语言学习与地域发展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4.便捷学习,身临其境:文中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开启即听即学模式,让学习者随时随地感受地道的海南方言魅力,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限制,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
內容簡介: |
根据海南省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在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的组织和指导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琼台师范学院)编写了《学讲海南话300句》。该书以海南话(海南闽语)为核心,系统介绍了海南的语言和方言情况,特别是海南话的语音特点、发音技巧、词汇特点,以及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海南汉语方言的地域分布,并穿插介绍了海南在文化、医疗、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鲜明特色,诸如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创新发展、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教育探索,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蓬勃进展。这些内容共同展现了海南在语言文化上的深厚底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面貌。文中附有二维码,扫码后即可开启即听即学模式,感受地道的海南方言魅力。
|
關於作者: |
本书作者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琼台师范学院),琼台师范学院作为海南省的重要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培养教育人才的重任,还积极投身于国家语言文字的推广与传播工作。作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琼台师范学院在推广普通话、传承和保护方言文化、以及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目錄:
|
第一部分 海南的语言和方言 001
一、海南的语言和方言概述 ……………001
二、海南汉语方言分布 …………………004
三、海南话的特点 ………………………005
第二部分 场景对话 023
场景一 问候、介绍 ……………………023
场景二 时间、天气 ……………………028
场景三 走亲访友 ………………………033
场景四 日常生活 ………………………037
场景五 买药就医 ………………………041
场景六 行在海南 ………………………048
场景七 学在海南 ………………………054
场景八 寻味海南 ………………………059
场景九 游在海南 ………………………065
场景十 民俗风情 ………………………073
场景十一 文娱赛事 ……………………078
场景十二 免税购物 ……………………082
场景十三 美丽乡村 ……………………088
场景十四 园区考察 ……………………093
场景十五 数字海南 ……………………100
第三部分 海南历史人文 ……………105
一、丹心照汗青 ……………………… 105
二、琼剧 ………………………………… 114
三、海南话歌谣 …………………………119
四、海南话俗语、谚语 ……………… 123
|
內容試閱:
|
一、海南的语言和方言概述
海南岛是“移民岛”,受人口迁徙的影响,海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复杂多样。其中,海南汉语方言主要有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儋州话、疍家话、迈话、军话、客家话、付马话等。从方言系属看,这些方言分别属于闽方言、粤方言、官话方言、客家方言等。此外,海南汉语方言还有村话(哥隆话)、临高话、那斗话等。海南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黎语、苗语、回辉话。在众多海南方言中,海南话的使用人数最多,使用区域主要为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地区。根据各个市县之间的语音差别,可将海南话的分布区划分为五个小片,依次是府城小片、文昌小片、万宁小片、崖县小片、昌感小片。
海南话的源头是福建闽语,与当今的闽南话、潮汕话、雷州话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宋代,闽人由闽语核心区域逐渐向外拓迁。北宋时期就有部分莆田人迁往泉漳二州,南宋时期又由泉漳二州继续南迁,一部分人由陆路迁抵广东的潮州,一部分人则经海路漂泊至雷琼地区。早期登陆海南岛的闽人,应主要是从海路过来的泉漳二州人士。海南一些地方志书多次提及海南闽语和泉漳二州 (属闽地) 的关系,如明正德 《琼台志》 卷七云:“村落乡音有数种:一曰东语,又名客语,似闽音。” 又如民国 《琼山县志》 卷二云:“有东语,略似闽音。”陆路的 迁徙往往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潮州人大量地来到海南则略为晚些。一般认为,海南话最终定型并成为海南岛上的主要方言乃始于明代。历史资料表明,明代汉族移民海南岛的规模远超宋元时期,人口从宋代的10万人、元代的17万人激增至明代的47万人,形成了一次移民高潮。这些移民,有许多是来自福建和潮州的闽人。由于语言的同源性,潮州人的到来使海南岛上的闽语人口实力大增,并且潮州人带来的潮剧,最终发展为海南民众喜闻乐见的琼剧。关于潮剧与琼剧的关系,《海南岛志》记载:“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来自潮州。海南之有戏剧,当即肇于此时。”准确地说,琼剧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闽南戏、徽调、弋阳腔、昆剧、潮剧,以及海南民歌、海南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最终发展成独具海南特色的地方剧种。潮剧在海南演变为琼剧后,植根于民众,深入千家万户,对于当时海南闽语由弱转强并逐渐成为海南岛上的强势方言功不可没。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 1876年海口正式开埠设立海关后,大批以文昌人为主体的海南人南下,到南洋各地出卖苦力以谋生。海南话和海南文化便随此“去番”(下南洋) 浪潮漂洋过海到达东南亚各地。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为海南人“去番”的主要目的地。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特色的外在表现,还是特定地域的人们情感联结、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如今,海南话不仅是琼籍华侨华人交流的工具,更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和归属感的来源。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在家庭聚会、市场交易,还是在节日庆典上,海南话都是不可或缺的。海南话承载着琼籍华侨华人的情感和记忆,是他们与家乡、亲人之间的纽带。琼籍华侨华人在使用海南话交流时,能够感受到彼此的亲近与认同。 海南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能增强海南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