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HK$
63.8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HK$
79.2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HK$
218.9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HK$
97.9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HK$
107.8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HK$
63.8

《
征服和平:从启蒙运动到欧洲联盟
》
售價:HK$
140.8

《
算力霸权 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与突破 从大数据到AI 解锁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基石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本著作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基础、中医标准化相关知识以及中医数字化技术产生发展、推广应用与未来发展前景,以适应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的拓展。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突破中医健康数据采集、柔性控制、人机耦合、多维信息融合辨识等关键技术,形成中医数字化技术推广示范,推进中医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探索与应用的研究背景、思路以及方法,分析了中医数字化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中医数字化以及中医数据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中医数字化的产生与发展,构建了中医四诊数字化技术应用体系,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形成中医数字化技术推广示范,推进中医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推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提高中医诊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中西医学现代融合发展,可为中医药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本书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和模糊统计法的中医心系疾病症状术语标准化与国际化研究”(L20AYY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
關於作者: |
倪菲,博士、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中医学在职博士后。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和模糊统计法的中医心系疾病症状术语标准化与国际化研究”与辽宁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基于中医数字化的眼诊仪关键技术装备基础研究”。曾担任《黄帝内经脾脏象理论本体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副主编,参与编写书籍《从脾论治相关疾病名词术语规范化》《中医脾脏象理论基本术语诠释》《中医药国际化研究》等。
《中药炮制术语》国际标准于2020年3月27日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为主要起草人。T/CACM 1067—2018《中医治未病术语》团体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审定、批准,于2018-9-17发布,2018-11-15 实施,作者为主要起草人。
|
內容試閱: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作为国家战略科技主要力量,正在深入各个领域,且不断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与民生发展。中医药具有“原创科技资源”的先天优势,其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必须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中医数字化技术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切入点,更是提升现代化中医健康服务能力的关键。从“十三五”期间的科技计划实施到“十四五”布局,中医技术装备始终是中医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从“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制药装备”“新型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前沿技术”“发展中医康复技术方法和方案,加快中医药仪器与装备研发”等方面对中医药技术装备研究开始布局,并在“十三五”科技项目实施中进行实际部署。2018年,在相关专家的倡导下,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启动“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专项的调研工作,对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的专项研究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梳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设立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项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中医药前沿交叉、中医数字化等概念也应运而生。新的历史时期给中医药传承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机遇与多样化发展的挑战并存。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颠覆了传统的中医诊疗模式,其融合和发展将助力中医进入智能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新时代。
依托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和模糊统计法的中医心系疾病症状术语标准化与国际化研究”(L20AYY002)、2023年辽宁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基于中医数字化的眼诊仪关键技术装备基础研究”(2023-MSLH-194)、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团体标准制定项目“中医五脏系统疾病症状术语”、2024年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医药标准化研究”(2024-JYTCB-101),本书对中医数字化与标准化融合研究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挖掘。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社会,每个微小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分析及大数据提取,都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信息点,而针对这些信息点进行科学研究和挖掘时,就有可能会突破瓶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一种可供中医人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从而收集并分析中医证素数据,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本书基于多个辽宁省科研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进行编写,并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内容丰富,方法领先,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制定其他中医药类标准时也可进行参考。本书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基础、中医标准化相关知识以及中医数字化技术产生发展、推广应用与未来发展前景,以适应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的拓展,主要探讨了中医数字化与标准化融合的研究背景、思路及方法,分析了中医数字化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中医数字化以及标准化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中医数字化的产生与发展,构建了中医四诊数字化技术应用体系,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突破中医健康数据采集、柔性控制、人机耦合、多维信息融合辨识等关键技术,形成中医数字化技术推广示范,从而推进中医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智能医疗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推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提高中医诊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中西医学现代融合发展。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医学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医数字化基础,第四章中医数字化产生与发展,第五章中医数据信息标准化,第六章中医数字化应用,第七章中医数字化发展前景。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四章第二节、第六章第十一节、第七章均由刘鑫编写;第三章第三节、第六章第十节均由陈彦君编写;第四章第一节由曲金桥编写;第四章第三节由李可大、崔家鹏、宋梦、张文伟、袁东超和杨茗茜共同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第一节至第九节均由倪菲编写。
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探索与应用研究任重而道远,本书主要分析了中医数字化的概念与特点,总结了中医数字化以及标准化的研究方法,梳理了中医数字化的产生与发展,构建了中医面诊—色诊—眼诊—舌诊—闻诊—问诊一切诊—脏腑辨证数字化应用体系,可以为中医药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尽管我们反复斟酌并数易其稿,然而由于时间与水平有限,加上数字化技术发展很快,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前辈与同道批评指正。
《中医数字化和标准化探索与应用》编委会
2025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