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诗学(第39辑)

書城自編碼: 41439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蒋寅 巩本栋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9425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售價:HK$ 115.6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HK$ 198.2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售價:HK$ 151.0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售價:HK$ 219.5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HK$ 94.4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27.4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HK$ 81.4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HK$ 105.0

內容簡介:
本辑收录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东坡外集>成书源流考》、《<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宋元本的流衍》、《宫词文献新发现》等诗学文献学论文,《诗禅互涉:从寒山诗到半山诗》、《略论杜诗逆入法》等诗歌史论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批评史的再理解——以近代王闿运和闻一多为中心》、《从声调看传统七古的体制演变》、《古典文学与现时代——胡小石先生的文学史与批评史研究》等诗学史论文,《唐宋转型与诗学新变——浅见洋二的宋代诗学研究》等中外诗学比较论文,《汉唐乐府学研究的书籍史方法》等论文,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關於作者:
蒋寅,1959年生,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著有《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等。
巩本栋,1955年生,文学博士,历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延世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学术史和域外汉籍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宋集传播考论》(中华书局,2008)、《唱和诗词研究》(中华书局,2013)等。
目錄
《中国诗学》第39辑 目 次

【诗学文献学】
《九家集注杜诗》在古代的传播情况述考
——以目录学文献为中心 …………………………………刘晓亮
薛能诗载录情况及版本源流考………………………………………………王小莹
《东坡外集》成书源流考……………………………………………………刘睿良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宋元本的流衍………………………周琴语
宫词文献新发现
——明代孤本《历代宫词》《拟古节宫词》价值考论…………………钱礼翔

【诗歌史】
唐代湘中驿路的身份特征及文学担当…………………………胡冰清、李德辉
北宋近禅文士对寒山的互文书写
——以《拟寒山诗》为中心 …………………………………梅国春
略论杜诗逆入法……………………………………………………程习敏 徐希平
制造审美:中唐诗人与太湖石………………………………………………刘 青
论白居易的诗中喻理及其艺术表现价值…………………………宋 烨
形式、场域与言说
——白居易诗歌长题的艺术叙事与诗学价值……………戴一菲 陈奕州
宋初宫廷唱和与上层文学生态………………………………………………崔筠
地方性视野与曾巩熙丰诗歌的多元演进
——兼论宋代小景诗生成的地方性因素………………… 王子涵
南北异域,斯文一统:张之翰宦闽行实与诗学活动述论…………邱光华
“良知”叙事:作为情感史的王阳明江西时期诗歌………………………别 茜
“估船运租”
——陈维崧的生存困境与遗民心态……………………………王 淇
论查慎行的应酬诗与仕隐心态……………………………………………孟小佳

【诗学史】
关于“《楚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兼论“屈原诗学/楚辞诗学”之称的所指…………吴晓云 力 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批评史的再理解
——以近代王闿运和闻一多为中心…………………………………罗宝航
从声调看传统七古的体制演变……………………………………………张培阳
“宗唐得古”与“酿蜜说”
——两个戴表元诗学问题的再考察……………………… 赵 源
杨慎对六朝诗学体系的建构…………何荣誉
曾国藩《十八家诗钞》的编纂及其诗学意义………………………刘青山 卢红玲
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编撰体例及结构研究………………………………郑 升
古典文学与现时代
——胡小石先生的文学史与批评史研究…………………………………徐亦然

【中外诗学比较】
朝鲜诗坛视角下的李梦阳…………………………………………………詹斐然
唐宋转型与诗学新变
——浅见洋二的宋代诗学研究…………………………………李 明

【书评】
汉唐乐府学研究的书籍史方法
——读郭丽《汉唐乐府学典籍研究》……………………………吴夏平 邵文彬
缘事诗学理论研究的新拓展
——评《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袁辉
从文本细读到理论阐释
——读《唐诗三体家法汇注汇评》…………………… 杨曦

【综论】
第十三届国际东方诗话学术会议综论………………………………黄志立 刘颂扬

《中国诗学》撰稿格式

......
內容試閱
《中国诗学》第39辑
古典文学与现时代
——胡小石的文学史与批评史研究

徐亦然

胡小石(1888—1962)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大家,在文学史、批评史、修辞学、甲骨文、书法史等诸多领域均有开拓建树,为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探索。小石的学术著述,多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古典研究的主体趋势,是从“保存国粹”转向“整理国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延续,“整理国故”将古今之变的时代体验与文化立场落实为历史主义的学理眼光,古代文化整体被视作客观、中立的考察对象,实证主义的历史研究也就近乎成为“科学”方法的唯一旨趣。在此过程中,古典文学研究失去了自身的学理位置,同时又以极大的热情展开方法与原理的研讨,经由对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直接质询,不断触碰着现代性境况的悖论与边界〔[1]〕,这使得古典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学术开启之际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小石并未参与时人的学理论争,而是在具体的学术实践中,贯注了对时代议题与文学研究的整体思考。这些探索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学史讲稿》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前者于1930年出版,后者则久藏南京大学图书馆〔2〕。本文希望藉由以上两种著作,对小石的古典文学研究作一些初步的阐说,这或许有助于唤回对文学研究基本问题的关注,并在学术研究的视域中,重新思考古典文学与现时代的关系。

一 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重建
1920年前后,中国现代学术史和小石的人生轨迹,都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当年11月,小石离沪北上,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文学史、修辞学等课程,此后一直在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而当时的北方学界,正经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科学”与“国故”的激荡交汇中,古典研究进入了方法反思与重建的新阶段〔3〕。
当时中国知识界对于“科学”的理解,并未停留于具体的“分科之学”,而是更加侧重方法与精神层面〔4〕。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任鸿隽就撰文介绍,“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之大名”〔5〕,而后梁启超也曾概括以为,“有系统之真智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智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6〕。这样的科学概念,实际上更加接近于德文Wissenschaft,包括“自然、人为的各种学问”,而非专指自然科学的Science〔7〕,古典研究要成为一门“现代”的学问,便应当拥有科学的系统性质。事实上,早在国粹运动中,黄节阐述《国粹学报》发起之旨趣,即包括对“科学”的吸收,“意将研究为实施之因,而以保存为将来之果,悬界说以定公例”〔8〕。1912年,马相伯等学者欲仿照法兰西学院立“函夏考文苑”,亦主张“使旧学有统系,则近于科学”,从而“作新旧学”〔9〕。当然,直至胡适倡言“整理国故”,才将“科学”落实为具体的研究方法。
1919年,胡适写作《新思潮的意义》,提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乃是一种评判的态度,对于旧文化,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10〕。1921年,胡适在东南大学讲演了“整理国故的方法”,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更作详阐,将之条理为“历史的眼光”、“系统的整理”与“比较的研究”。在胡适看来,“国故”消解了“国粹”的价值意味,可以包含“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树立这一“历史的观念”,乃是“国故方法底起点”,而“系统的整理”的最终归宿,则是由各类专史构造中国文化史的总系统,使传统学术具备“分科之学”的外在形式,更包含“寻出因果的关系、前后的关键”的内在要求〔11〕。可以说,“历史的观念”真正代表了一种“现代”立场,将历史视作过去的陈迹,才能与传统价值伦理划清界限,进而将中国历史文化整体转换为客观、中立的研究对象。正因如此,胡适在清代朴学与杜威(John Dewey)的实验主义哲学之间发现了联系,他强调“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自身的研究工作也集中于历史考据。尽管“重估价值”、“再造文明”的宣言早已标示出“科学”研究背后的价值取向,后者在今胜于昔的现代体验中无疑显得自然且正当,整理国故也成为一时风潮,从事者即便对“国学”、“国故”之内涵有所争议,大抵都接受以“历史的观念”看待传统学术。1926年,顾颉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补作发刊辞,申明“研究国学,就是研究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了科学方法去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12〕,既可视作对国故研究旨趣的激切自白,同时也再度显示了历史主义立场如何自然地寻求实证主义方法的支撑。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只有经历古今之变,才可能唤起对古典学术的整体反思与方法自觉,进而产生一个对方法与理论充满探索热情的时代,而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理论预设,直至今日。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