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图中的战争史.海战篇(世界知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口碑之作!)
》
售價:HK$
162.8

《
预见6G
》
售價:HK$
96.8

《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
售價:HK$
96.8

《
地图中的战争史.陆战篇(一本书看透军事地图对500余年来近现代世界的塑造)
》
售價:HK$
184.8

《
我们的箱根驿传
》
售價:HK$
71.5

《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售價:HK$
85.8

《
图说新质生产力2:智能制造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HK$
196.9
|
編輯推薦: |
1.省级名中医30年临床经验 2.本书集中体现沈红权在心肺、消化、肝胆等疾病方面的辨治经验和用药特色,以及膏方临证特色
|
內容簡介: |
沈红权为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担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瘿病分会主任委员、膏方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形成“三帖药”(少用药、不用药;用准药、用对药;常规药、便宜药)临床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带领科室先后开展室性早搏、脂肪肝和甲状腺疾病三个特色病种的中医药诊疗,取得满意疗效。本书为沈红权的临床经验集,主要介绍了沈氏在心肺、消化、肝胆等疾病方面的辨治经验和用药特色,以及膏方临证特色,整体内容上反映了沈氏经验特色,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系诊病之实录,本书可供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借鉴。
|
關於作者: |
张志丹,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上海市名中医沈红权主任。现任上海市名中医沈红权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和上海市名中医沈红权普陀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先后主持市局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市局级课题8项,作为前三完成人获得上海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上海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参编书籍3册。
沈红权,第五届上海市名中医。普陀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瘿病分会主任委员、膏方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形成“三帖药”(少用药、不用药;用准药、用对药;常规药、便宜药)临床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带领科室先后开展室性早搏、脂肪肝和甲状腺疾病三个特色病种的中医药诊疗。2021年获“普陀工匠”荣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专利3项、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2项、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1项。
|
目錄:
|
第一章 学术思想001
遣方用药谨守辨证,内外合参002
四诊合参,舌诊为重004
辨病与辨证同重007
第二章 临证经验011
第一节 心肺系疾病012
“通阳”法治疗胸痹的临床实践与思考012应用“清肺化痰”法治疗肺部结节014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19基于“本虚标实”辨析心悸的常见证型及临床证治024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及用药特色029“益气通阳”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033运用“化痰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狭窄036从五脏论治心脏神经症040运用“川芎-茶树根”药对治疗心系疾病044
第二节 脾胃系疾病047
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型慢性胃炎047慢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050
运用“和”“清”“消”三法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054运用“温补”法治疗便秘057应用“润下”法治疗虚秘062应用“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法治疗便秘066
第三节 肝胆系疾病069
从湿论治胁痛的创新思路069从肝、脾、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73应用“调和肝脾、健脾除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078应用“疏肝柔肝、健脾化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82以“山楂-荷叶-决明子-绞股蓝”为核心药组治疗高脂血症 085沈红权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证特色089基于“百病生于气”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证治092沈红权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之经验097从气、痰、瘀论治瘿病102
第四节 妇科疾病108
运用“行气解郁、养心安神”法治疗妇女脏躁症 108基于“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探讨乳腺增生疾病的临床治疗 111从阴证、阳证辨治非哺乳期乳腺炎 114从“培补脾肾、疏肝养肝”论治经前综合征117从虚证、实证辨治痛经 121月经失调的十种基本证型辨治124
第五节 其他疾病128
痰瘀互结辨治体系的构建与临证思维探析128代谢病的津液辨治思路与临证特色解析133运用“益气布津”法治疗燥痹137多汗症的临证经验总结141气阴两虚型多汗症的证治143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证治146
探索“新冠”后遗症及常见慢性疾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151从痰、火论治不寐154基于阳气不足辨析耳鸣证治159应用“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法治疗面部痤疮162应用“理气化痰、健脾祛湿、活血祛瘀”法治疗肥气165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168从“湿热”论治淋证171
第三章 医话膏方175
冬令膏方“治”“和”“补”三法临证特色探析176运用膏方治疗不寐179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183运用膏方调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6运用膏方从痰瘀论治甲状腺结节190
第四章 医风医德193
德为先,诚为本 194
重视医德医风及对治未病的理解196
|
內容試閱:
|
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医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势。其在慢性病管理、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对中医诊疗经验的探索与学习也愈发渴望。
全书分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话膏方、医风医德四大板块,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现医者学术经验及用药特色的全貌。收录案例涵盖心肺系、脾胃系、肝胆系、妇科、膏方等多领域,书中既有对肺部结节、心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心得,又有对疑难病症中医药用药经验的独特见解与治疗探索,为临床医师面对不同病证时提供参考。
经验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无数次临床实践的总结与升华,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财富。对于中医初学者而言,希望本书能够协助大家初步了解中医诊疗的辨证思路与选方用药方法;对于有临证经验的中医师来说,本书更多是与医者同道交流切磋的平台,通过不同辨证思路与方法的碰撞,拓展个人诊疗思路和中医视野,促进中医人的共同成长。
愿本书能够为中医爱好者启迪中医探索之路,为医者同道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在中医药铸就人类健康之路中迈出扎实的一步。
编者
2025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