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HK$
165.0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HK$
151.8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62.8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HK$
6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HK$
64.9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HK$
61.6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HK$
87.9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有色金属冶炼场地污染来源与特征、重金属稳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稳定剂研发与制备、稳定化装备研制以及重金属异位稳定化修复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的应用实例,涵盖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至应用全流程,旨在促进稳定化技术和装备在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的推广应用,为采用类似修复技术和方法的场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土壤修复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装备实力提升,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场地重金属污染控制及土壤修复等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目錄:
|
第1章 概论 001
1.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污染状况 002
1.1.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分布情况 002
1.1.2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 003
1.2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 005
1.2.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来源 005
1.2.2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危害 007
1.3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政策 010
1.3.1政策和法规 010
1.3.2技术规范与标准 011
参考文献 013
第2章 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技术 017
2.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018
2.1.1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与应用 018
2.1.2有色金属冶炼场地污染土壤稳定化技术研究现状 024
2.1.3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稳定化技术发展趋势 030
2.2有色金属冶炼场地污染土壤重金属稳定化技术 031
2.2.1绿色长效稳定化关键修复材料 032
2.2.2异位快速稳定化处理技术工艺 032
2.2.3修复效果影响因素 035
2.2.4稳定化技术工艺参数优化 037
2.3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技术评估 040
2.3.1稳定化技术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 040
2.3.2稳定化技术效果评估方法 041
2.3.3土壤稳定化效果评估工作 045
2.3.4稳定化技术应用关键要素 047
参考文献 051
第3章 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剂研发 055
3.1生物炭基镉-砷-铅稳定化材料研发 056
3.1.1生物炭基镉-砷-铅稳定化材料制备 057
3.1.2复合改性生物炭基材料对镉铅砷的稳定化效果 061
3.1.3稳定化效果及稳定机理研究 065
3.1.4镉铅砷稳定化复合材料研发与优化 074
3.2磷基镉-铅稳定化材料研发 078
3.2.1磷基镉-铅稳定化材料制备 079
3.2.2磷基镉-铅稳定化材料稳定机理研究 080
3.2.3磷基镉-铅稳定化材料稳定化效果 097
3.3半包裹镉-砷稳定化材料研发 108
3.3.1半包裹镉-砷稳定化材料制备与优化 109
3.3.2长效性分析 116
3.3.3在不同土壤中的应用效果 117
3.3.4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机理 118
3.4凝胶型镉-砷稳定化材料研发 124
3.4.1凝胶型稳定化材料制备与优化 124
3.4.2稳定化材料理化性能分析 130
参考文献 135
第4章 稳定化材料筛选和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及规模化制备系统 137
4.1稳定化材料筛选和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138
4.1.1稳定化材料性能指标 139
4.1.2稳定化材料筛选和性能评估模型 142
4.1.3生物炭材料筛选和性能评估模型 146
4.2稳定化材料筛选和性能评估指标测试方法 150
4.3稳定剂规模化制备系统 152
4.3.1稳定剂规模化制备系统概述 152
4.3.2稳定剂规模化制备系统改建 154
4.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4
4.3.4稳定剂质检 165
参考文献 167
第5章 稳定化装备研制 169
5.1稳定化装备概述 170
5.1.1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170
5.1.2稳定化装备研制思路 171
5.2稳定化装备关键模块研制 173
5.2.1土壤快速预处理模块 173
5.2.2土壤强制搅拌混合模块 174
5.2.3稳定剂精准计量模块 183
5.2.4智能控制模块 187
5.3异位快速稳定化处理装备集成及技术参数 189
5.3.1装备集成设计方案 189
5.3.2设备工作流程 189
5.3.3装备各模块设备实体 190
5.3.4异位快速稳定化处理装备技术参数及设备特点 194
参考文献 196
第6章 异位稳定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典型案例 197
6.1湖南某铅锌冶炼老工业区土壤异位稳定化治理工程 198
6.1.1工程概况 198
6.1.2治理修复过程 199
6.1.3修复效果验证 209
6.1.4案例总结 210
6.2湖南某重金属与有机复合污染工业用地治理修复工程 211
6.2.1工程概况 211
6.2.2地块污染状况 211
6.2.3治理修复方案 215
6.2.4治理修复实施 219
6.2.5修复效果验证 225
6.2.6案例总结 226
6.3其他冶炼场地稳定化技术应用案例 227
6.3.1矿冶区镉、砷、铅污染土壤稳定化-景观构建工程案例 228
6.3.2历史遗留含砷、铅冶炼废渣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案例 230
6.3.3铜冶炼厂场地土壤铅、砷污染固化/稳定化修复工程案例 233
6.3.4某冶炼厂铅、锰、锌污染土壤异位固化/稳定化 阻隔填埋修复案例 235
6.3.5某冶炼厂铜、锌、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 陶粒窑/砖瓦窑修复工程案例 237
参考文献 240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土壤环境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议题。中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集聚了大量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重金属“三废”,经大气沉降、废水灌溉及废渣堆放等途径,致使冶炼场地及其周边土壤遭受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此类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鉴于此,开展针对中南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快速高效修复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稳定化技术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添加稳定化材料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与生物有效性,因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而被广泛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技术已发展数十载,应用颇为广泛,以1982~2011年美国超级基金修复项目为例,1266个污染场地中有280个采用了稳定化技术。我国土壤稳定化技术应用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近年来国内研究机构与修复公司大力开展稳定化修复材料研发工作,但市场仍缺乏高效、绿色、经济的稳定化修复材料产品。在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突出,不同重金属间的拮抗作用给稳定化修复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开发能同时稳定处理多种重金属的长效、绿色稳定化药剂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针对中南地区冶炼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尤其是饱水高黏性土壤修复,急需开发实用高效的修复技术与功能材料,并配备先进设备以保障冶炼场地综合防控与安全再利用。虽然永清环保等企业自主研发的移动式药剂生产线设备、固定式土壤修复一体化设备已获成功应用,但相较德、美、英等土壤修复技术发达国家,我国土壤修复设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国内多数设备依赖进口或进口改造,由于国内外土壤存在差异,引进的设备往往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造价和维护成本双双走高。中南地区冶炼场地土壤饱水高黏性的特征使得能在其他土质场地正常应用的设备出现异位搅拌时混合困难、处理效率低、工程风险大等问题,导致修复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中南地区冶炼场地饱水高黏性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快速高效异位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装备意义重大。
自2014年起,我国陆续发布一系列与污染场地治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初步构建了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基本解决了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的环境管理、风险防控与场地修复技术标准等问题,但大规模土壤修复工程应用时仍有诸多实际问题待解决。有色金属冶炼场地采用稳定化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时的技术、设备、实地应用,以及其修复对象、修复方法、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使用方法,并无相关书籍可供参考。本书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异位快速稳定化处理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2018YFC1802703)、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FJ1010)研究成果,按照稳定剂材料研发—稳定剂生产线建设—修复装备研制—实例验证的逻辑顺序行文,涵盖有色金属冶炼场地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全流程,以期促进稳定化技术与装备在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的推广应用,为其他地区土壤修复提供依据和支撑,推动设备规模化产业化应用推广,促进我国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与自主技术装备实力的提升,同时传播笔者团队研究成果与经验,供土壤修复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阅与交流思考。
本书由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编著。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异位快速稳定化处理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2018YFC1802703)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主要由欧阳坤(昆明理工大学博士,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倩、宁平、游萍、周睿、胡涛、邓嫔、李灿等负责编著,全书最后由欧阳坤、李倩、宁平统稿并定稿。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了部分中外文资料,所引用文献资料统一列于参考文献中,部分做了取舍、补充或变动,对于没有说明之处敬请原作者或原资料引用者谅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著者水平及编著时间,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5年1月于长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