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勇进 (姚江平 杨建竹 著 热血筑大渠,勇进著荣光!)

書城自編碼: 414368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姚江平,杨建竹
國際書號(ISBN): 9787537870122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HK$ 173.8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HK$ 196.9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HK$ 74.8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HK$ 85.8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HK$ 97.9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HK$ 74.8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86.9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售價:HK$ 71.5

編輯推薦:
漳河在悬性上开出的路,藏着一群人的生死与新生。
他们含家含命,只为把水引上太行山—黎城人用骨头垒出的渠,藏者最狠的辈与最暖的盼。
“一河五渠”——这劈开太行的水脉,贼着山西最硬的骨头。
不是所有奇迹都惊天动地,黎城的渠里,流着比水更重的,是人心。
內容簡介:
《勇进》一书作为非虚构文学,共计三十五章,全书以时间为脉络,详细记载了勇进渠建设的始末。作者深入剖析了勇进渠的修建过程及期间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为后续的升华与提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党的领导下,黎城人民团结克服艰难,投身勇进渠修建。历经八年艰苦奋战,完成伟大工程。这段历程展现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学习与传承。
该作品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感人,展现了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融合。作者细腻描绘了激情岁月,不仅回顾了过去,更向父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致敬。
關於作者:
姚江平,1966年2月生,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治市作家协会执行主席。曾出版诗集六部、长篇纪实文学两部,发表中篇报告文学多篇。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十月诗歌奖、金青藤国际诗歌奖、香港国际诗人奖等国内外三十余项文学奖。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和第九届“青春回眸诗会”。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一届高研班学员。
杨建竹,1965年3月生,山西蔡城人。主持编撰了《黎城记忆》《黎城抗战》等文史资料。
目錄
第 一 章 新来的县委记 ………………………………………………001
第 二 章 历史的高光 ……………………………………………………009
第 三 章 再修一条大渠 …………………………………………………019
第 四 章 高长春下定了决心 ……………………………………………033
第 五 章 风铃声声 ………………………………………………………047
第 六 章 省里给了一张准生证 …………………………………………060
第 七 章 鸡鸣东宁静 ……………………………………………………066
第 八 章 阎王鼻上雏凤飞 ………………………………………………082
第 九 章 高长春“跑路” ………………………………………………094
第 十 章 “这荆条可是好东西” ………………………………………100
第十一章 “烧灰可是个技术活儿” ……………………………………106
第十二章 “俺是个公社的饲养员” ……………………………………115
第十三章 张仁祥请缨 ……………………………………………………125
第十四章 他亲自吹响了“集结号” ……………………………………134
第 十 五 章 “再难也得狠劲干” ………………………………………144
第 十 六 章 再战邯郸辿 …………………………………………………162
第 十 七 章 铁炉“叮叮当” ……………………………………………174
第 十 八 章 浆砌这活儿 …………………………………………………182
第 十 九 章 办起水泥厂 …………………………………………………189
第 二 十 章 “迎来春色换人间” ………………………………………199
第二十一章 慧眼识珠 ……………………………………………………206
第二十二章 初战告捷 ……………………………………………………223
第二十三章 飞虹在天 ……………………………………………………231
第二十四章 高崖飞鹰 ……………………………………………………247
第二十五章 连心父子 ……………………………………………………263
第二十六章 医生秦谦德 …………………………………………………268
第二十七章 老英雄的悲剧 ………………………………………………273
第二十八章 瞧这一家子 …………………………………………………280
第二十九章 东阳关竖起“决心桩” ……………………………………289
第 三 十 章 东坡东进 ……………………………………………………304
第三十一章 马步流星 ……………………………………………………312
第三十二章 击掌“三皇垴” ……………………………………………326
第三十三章 洞中岁月 ……………………………………………………331
第三十四章 快马加鞭 ……………………………………………………352
第三十五章 通水东阳关 …………………………………………………362
內容試閱
新来的县委书记
山峦重叠,丘陵起伏。一辆载人的大客车,喘息着行驶在一条砂砾铺就的国道上。
1965 年的初春,一个山西长治县的人来到黎城县。过浊漳河时,他的目光在浑浊的河面上停留了很久。车驶离河床很远了,他的思绪还停留在一瞬间的观感里。他知道,过了这条河,就到黎城地界了。即将成为他治下的黎城大地,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他和这条河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山、这水、这人,都在夕阳西下的时空里,被吸进了一座小城。三节楼——这座明代建筑风格的楼宇,是小城一处醒目的地标。眼下,它一如既往地以经年的沉默,追随着这个长治人的背影,跨进了中共黎城县委员会的办公地——城隍庙前的几排平房里。
这里是黎城县的庙堂。以庙设府,靠庙开堂,这在中国的府衙司空见惯。黎城县,这个太行山上的山区小县,自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置县,名曰刈陵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刈陵县为黎城县。
城隍庙就是县域政治的中心,县人委就设在城隍庙的庙院里。城隍庙的门脸儿,是一座巍峨的三节楼。邑人靳惟精撰《重修城隍庙门楼记》载:“予谓,天下城隍皆有庙,庙必有门。门未必皆有楼也。唯此黎庙之门有楼,意在饰庙云尔。”三节楼恢宏壮丽,巍然壮观。飞檐挑角,雕梁画栋,琉璃造顶,挺俊秀逸。三层重檐,高高耸立,有“群峰环翠”四个大字立于其上,这也一语中的地诠释呈现了黎城县的地理风貌。
太行山绵亘八百里,蜿蜒南进,快走出河北地界的时候,往上拱了拱腰,收了收腹。拱腰,山便高高地耸立了起来;收腹,就有了一个形似脸盆的凹地。这凹地,盆底盆帮也是贫瘠之地,盆里寒碜着呢!要说,这盆地虽然高低不平,也有一疙瘩一疙瘩的厚土,可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缺啥都是难以圆满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依靠五谷杂粮维持生计。五谷杂粮虽然是在土里生长的,但倘若缺乏必要的辅助条件,必然难以有好收成。土、肥、水、种,乃是成就庄稼的基础,也是农耕产业的关键要素。在这四大要素里,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黎城这片土地上,最为匮乏的恰恰是水。
不对?你刚才不是提到一条河吗?是的,我确实提到一条河,而且还是一条大河,这大河还不止一条,有两条呐,而且都是大名鼎鼎的,都在黎城边上哟,一条曰清漳河,一条曰浊漳河,这两条漳河环绕着太行山,犹如玉带般系在黎城的腰身。两水环抱一县,这在北方地区是少有的,在太行山漳河流域更是绝无仅有。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两条大河,一南一北,波浪翻滚着从黎城的身边流过,居中的黎城大地,左拥右抱,甚是风光,还能缺水?这岂不是痴人说梦?这不是瘦猪哼哼,胖猪也哼哼?唉,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让我不得不向你诉说原委喽!
漳河,乃是天脊之水。漳河之水天脊流,何解?苏东坡说:“上党从来天下脊。”与天为党的长治,拥有中国诸多神话传说的版权,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更是让居住在太行山的愚公后人一代又一代扬眉吐气。
天脊之上,流过一条大河。而切开太行山向东奔涌的这条河,正是漳河。
漳河又分清漳河、浊漳河两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予考其义,乃清浊相蹂者为漳。”漳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也是上党人民的母亲河。这条大河从《山海经》流来:“少山……清漳之水出焉”,“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这条大河从《汉书,地理志》里流出:“沾,大黾谷,清漳水所出。”“长子……鹿谷山,浊漳水所出。”

漳河水,九十九道弯,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
重重高山云断路。

这是诗人阮章竞眼里的漳河。漳河的两岸多是山峦和丘陵,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的漳河,水性湍急而强悍,激流以高屋建瓴之势,穿峡谷,越断崖,奔腾而下,“漳水洪涛声闻千里”。就是这样一条河,给两岸民众留下的多是水患,而非福祉。河水带来梦魇,河水带走梦想。一条漳河的流淌历史,也是沿河两岸百姓胃里一直搅动的五味杂陈。兴利除弊,引水灌溉,一直是沿河两岸子民孜孜以求的执念。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引漳十二渠,就是战国时魏国人西门豹主持开凿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驻足,回望这段至今让百姓称颂的历史,仰望那位为民称道的好官。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引漳水上岸兴修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公元前422年,魏文侯派西门豹来到邺地,任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也就是说,这件好事是邺县县令西门豹所为。他首开漳河变害为利的先河。西门豹当时的建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这“磴”的意思,文本意义就是石头台阶,“磴流十二”,就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起12道拦河坝,每一道拦河坝都向外延伸成一条渠,漳河水就通过这12条渠流进了农田,所以是“同源异口”。据记载,每级磴相距300步,连续分布在10公里的河段上。第一渠首在邺西9公里、相沿10公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渠口都开在拦水坝的南端,漳水之南。西门豹在漳河上开渠引水,功莫大焉。河水顺渠而流,既能灌溉又能排涝,故有“蓄为屯云,泄为行雨”之说。据说这一举措,使粮食亩产可以提高数倍,邺地因而富庶起来。邺地百姓在漳河南岸修起西门祠,以千年的香火供奉西门豹,不得不说这是把他奉为神祇,真不枉来这人世走了一遭。
水兴城建,百业兴旺。东汉末年,曹魏时期有“五都”:“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也。”(《水经注》)曹操以邺为根据地,对十二渠进行了整修,将十二堰改名为天井堰。东魏天平二年(535),天井堰改建,渠首统一,改名为天平渠,灌区扩大,后也称万金渠。之后,隋代、唐代都对天平渠有所扩建和修缮,清代至民国时期还在修复利用天平渠。1959年国家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安阳市随后开挖漳南总干渠,引库水建成大型灌区——漳南灌区,代替了古灌区。不过,从引漳十二渠开篇的漳水上岸,均发生在清、浊两条漳河在河北合漳合流后,也就是漳水的下游,河流虽有落差,但流域多是平川之地,引渠上岸相对容易一些。逆流而上,漳河流经的区域,渐渐进入高山深谷,山壁粗砺,生态复杂而脆弱,引漳上岸的难度虽非登天之难,却也让人望而生畏。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位来到黎城的长治人身上吧。他敦实的身板,中等的个头,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和一顶灰帽子,穿一身当时流行的官装——蓝色的中山服,脚上穿一双“打掌鞋”,上衣口袋插着一支钢笔,脸上已有多道皱纹,透露出他的年龄似在五十岁开外。对了,他走路的姿势,不是四平八稳,稍稍有点儿颠,好像腿脚不太利索。
他叫李刘炳,1965年春,被晋东南地委任命为中共黎城县委书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