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国演义 七色汇评本 精装简体横排 (全3册)
》
售價:HK$
327.8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售價:HK$
95.7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
道德偶然研究
》
售價:HK$
105.0

《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售價:HK$
90.0
|
編輯推薦: |
★ 学者周国平译自德语原文,译文生动流畅,更附长文导读解析,充分呈现尼采思想闪光点。
★ 尼采重要著作合集,周国平经典译本,出版近40年畅销不衰,主题契合时代,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经典著作,创立日神与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破解悲剧美学之谜。
★ 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此外,尼采还对以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作出了批判,以此发端,开始了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开创同时也是颠覆之旅。
★ 这是一本为“艺术家的一种例外类型”写的书,这种艺术家“兼有分析和反省的能力”,同时又“受过音乐洗礼、一开始就被共同而又珍贵的艺术体验联结起来”,因而是“艺术上血缘相近的人”。——周国平
|
內容簡介: |
《悲剧的诞生》是周国平译尼采经典著作系列五本之一,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也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此外,尼采还对以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作出了批判,以此发端,开始了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开创同时也是颠覆之旅。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译者周国平在三十多年前由德语原文译出此书,本次再版他对全稿进行了校订,并且撰写了导言,对原著基本思想进行阐释,供读者参考。
|
關於作者: |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语文学家 、诗人。
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其思想对20世纪影响巨大。
译者:
周国平
学者、作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生于上海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散文作品:《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只有一个人生》《何以滋养灵魂》《醒客的世界》《人生哲思录》
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偶尔远行》《人生答案之书》
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西方哲学史讲义》
尼采译著:《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教育何为?》《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
目錄:
|
译者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一、关于《悲剧的诞生》
二、日神和酒神
三、悲剧的本质
四、艺术形而上学
五、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六、对科学主义世界观的批判
自我批判的尝试
悲剧的诞生
前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一、自然本身的二元艺术冲动
二、希腊人身上的二元艺术冲动
三、用日神艺术美化生存的必要
四、二元冲动的斗争与和解
五、抒情诗人的“自我”立足于世界本体
六、民歌是语言对音乐的模仿
七、对歌队的正确解释
八、希腊悲剧如何从歌队中诞生
九、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主角的酒神本质
十、希腊悲剧的主角是经历个体化痛苦的酒神
十一、希腊悲剧经由欧里庇得斯走向衰亡
十二、希腊悲剧死于“理解然后美”的原则
十三、苏格拉底主义的核心是用逻辑否定本能
十四、苏格拉底辩证法的乐观主义本质
十五、苏格拉底是理论乐观主义者的原型
十六、从音乐和酒神精神出发理解悲剧
十七、科学精神与悲剧精神的对立
十八、科学文化在现代的泛滥及其向悲剧文化转
变的征兆
十九、德国精神是酒神精神复兴的希望
二十、对于酒神精神复活的信念
二十一、再论悲剧中日神和酒神的兄弟联盟
二十二、只有真正的审美听众才能欣赏悲剧
二十三、现代文化失去了神话的家园
二十四、对悲剧快感的审美解释和艺术形而上学
二十五、酒神呼唤日神进入人生
酒神世界观
一、日神和酒神:希腊艺术的二元源泉
二、日神与酒神:美与真的斗争
三、希腊的悲喜剧艺术:崇高和滑稽
四、感情的传达方式:在酒神节庆中达于顶峰
重要语词译表
|
內容試閱:
|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发表于1872 年 1 月。
当时尼采 27 岁,已在巴塞尔大学当了两年半古典语文学教授。在人们心目中,他年轻有为,在专业领域里前程无量。然而,这本书的出版一下子打破了人们的期望。尼采自己恐怕也没有预料到,他围绕这部处女作精心准备了三年,投入了巨大热情,结果却几乎是自绝于学术界。
其实,尼采是应该预料到的。按照不成文的传统学术规范,一个古典语文学者的职责是对古希腊罗马文献进行学术性的考订和诠释。然而,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相反是越出专业轨道对希腊精神发表了一通惊世骇俗的宏大新论。书出版后,学术界被激怒了,在一段时间里对之保持死一样的沉默。恩师李契尔(Friedrich Ritschl)一向把他视为最得意的弟子,现在也不置一词,而在一封信中哀叹“这真是一个可悲的事件”,并且表示:“最使我气愤的是他对哺育他的亲生母亲的不敬,这个母亲就是古典语文学。”1
书出版三个月后,沉默终于打破。一个过去在尼采面前毕恭毕敬的年轻人维拉莫维茨(Ulrich von Wilamowitzm?llendorff)出版小册子《未来哲学!驳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激烈的语气抨击尼采不配做学者。他的理由与李契尔如出一辙,就是尼采“亵渎”了古典语文学这位“母亲”。嘲讽地套用尼采在书中对酒神节庆的诗意描绘,他向尼采发出了驱逐令:“我请尼采先生闭上嘴,撑着酒神杖,从印度去希腊,请他离开讲台,在讲台上他本该是从事学术的;请他召集虎豹而不是德国古典语文学的青年学子到他足下……”2虽然当时维氏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以捍卫学术的名义发出的攻击代表了整个古典语文学界的共同立场,有着足够的杀伤力。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尼采虽然暂时没有离开讲台,但学生们却离开了他的教室,在随后的那个学年中,他只剩下了两个学生,并且都来自外系,没有一个是古典语文学专业的。
事实上,不但当时,而且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不被古典语文学界承认。正如《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编者所指出的:“《悲剧的诞生》发表已经一百年了,但是,从批评史的观点看,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可思议的。正统的古典研究把尼采的构想看作不科学的东西,对之保持沉默,不予理睬。”1
当然,这不足怪,因为《悲剧的诞生》的确不是一部古典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那么,它是一部美学著作吗?由于这本书的主题是希腊悲剧,人们通常是这样看的。这不算错,不过,如果把美学看作一门学术,它同样是完全不合规范的。即使作为美学著作,它也不是给学者即所谓美学家读的,甚至也不是给对理论有些兴趣的一般艺术家读的。按照尼采自己后来的说明,这是一本为“艺术家的一种例外类型”写的书,这种艺术家“兼有分析和反省的能力”,同时又“受过音乐洗礼、一开始就被共同而又珍贵的艺术体验联结起来”,因而是“艺术上血缘相近的人”。其原因在于,尼采自己的“个人体验”、个人“最内在的经验”对于书中基本思想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2那么,它自然要诉诸有相似体验的人了。用《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编者的话说,书中贯穿着“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因而是尼采最神秘也最难懂的一部著作。1
这本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流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艺术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正是在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时,他的内在经验起了重要作用。关于他的这种内在经验,我们不能断定,只能约略估计。据我分析,主要有二,即他自幼形成的对人生的忧思和对音乐的热爱,而在他的青年时代,这二者又分别因为他对叔本华哲学的接受和他与瓦格纳的亲密友谊而得到了加强。从前者出发,他在酒神秘仪中人的纵欲自弃状态中看出了希腊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和叔本华不同,在他的内在经验中不但有悲观主义,更有对悲观主义的反抗,因而他又在希腊艺术尤其是希腊悲剧中发现了战胜悲观主义的力量。从后者出发,他相信音乐是世界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据此对悲剧起源于萨提儿歌队和酒神颂音乐的过程做出了解释。
然而,无论我们对美学这个概念作何理解,仅仅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美学著作肯定是不够的。书中显然存在着两个层次,表层是关于希腊艺术的美学讨论,深层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形而上学思考,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动机和谜底。因此,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也许是最恰当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著作,不是用概念推演出一个体系,而是用象征叙说自己的一种深层体验。其实,尼采自己对此是有自觉的认识的。还在写作这本书时,他就曾经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我生活在一个远离古典语文学的世界里,距离之远怎么想也不会过分……我渐渐沉浸在我的哲学家世界里了,而且很有信心;是的,如果我还应该成为一个诗人,我也已经为此做好准备。”1 可见他知道自己在创立一种诗性的哲学。后来他也始终认为,他在《悲剧的诞生》中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学说,据此自称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2 和“第一个悲剧哲学家”3。
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当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生命意义的解释,二是现代文化的批判。在《悲剧的诞生》中,这两个问题贯穿全书,前者体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条线索,后者体现为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批判这一条线索。当然,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尼采的结论是,由酒神现象和希腊艺术所启示的那种悲剧世界观为我们树立了这一创造的楷模,而希腊悲剧灭亡于苏格拉底主义则表明理性主义世界观是与这一创造背道而驰的。
综观尼采后来的全部思想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所关注的这两个主要问题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演化出了他的所有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一方面,从热情肯定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中发展出了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另一方面,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扩展和深化成了对两千年来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的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尼采自己说:“《悲剧的诞生》是我的第一个一切价值的重估:我借此又回到了我的愿望和我的能力由之生长的土地上。”1 我们确实应该把他的这第一部著作看作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从中来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解读他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