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售價:HK$
141.9

《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售價:HK$
107.8

《
法国革命史(史外一种:圣鞠斯特)
》
售價:HK$
107.8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HK$
219.9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HK$
74.8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HK$
87.9

《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售價:HK$
151.8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HK$
76.9
|
內容簡介: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先秦、秦汉简帛文献的出土,为古书校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原始材料,以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勘,成为阅读和整理古书的有效方法。本书即以出土简帛文献为主,结合传世文献,研究古书(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误字、衍文(脱文)、用字习惯等现象,以大量的例证,来证明衍文、脱文及误字等问题是有例可循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书中的用字情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集中对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中所存在的大量误字、衍文而前人未能正确认识者,提出了新的校勘见解,揭示出了很多较为特别的文字通用的习惯, 绝大部分是作者的研究心得 ,由此真正读通了很多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文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不少新的校勘条例,对于今后指导利用出土简帛古书校读传世古书也很有裨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出土简帛及传世古书,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關於作者: |
蔡伟,男,1972年5月出生,辽宁锦州人。2015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所学专业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为校勘学、训诂学和古文字学。2015年12月到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学院图书馆工作,主要从事馆藏古籍的书志编写工作。现在在辽宁大学文学院工作。
|
目錄:
|
緒 論 1
第一節 古書校勘的歷史回顧 1
一、古書校勘的歷史實踐 1
二、古書校勘的理論形成 2
第二節 利用出土文獻校勘古書 4
一、利用出土文獻校勘古書的歷史回顧 5
二、出土文獻在校勘中的重要價值 7
第三節 本書所使用的文獻材料 9
一、主要出土文獻簡介 9
二、相關傳世文獻簡介 14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15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16
二、本書的結構 17
三、本書體例與説明 17
第一章 誤字研究 18
第一節 常見的誤字成因 18
一、基本字形過於相近 19
二、抄手潜意識和書寫習慣 20
2 出土文獻與傳世古書校勘研究
三、抄手隨意增減筆畫 21
第二節 兩字之誤合與一字之誤分 22
第三節 古書誤字舉例 33
一、《逸周書》 33
二、《六韜》 39
三、《墨子》 43
四、《史記》 45
第四節 出土文獻中的誤字 47
一、《馬王堆漢墓帛書》48
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49
三、《銀雀山漢墓竹簡》 50
四、《張家山漢墓竹簡》 52
第五節 反對輕易改字的錯誤傾向 53
第二章 衍文研究 60
第一節 常見的衍文類型 60
一、换行重抄而衍 60
二、涉上文而衍 62
三、涉下文而衍 63
四、與相連之字形近而衍 64
五、與相連之字音近而衍 65
第二節 與重文符號有關的衍文 (並脱文) 67
一、誤衍重文號 68
二、誤脱重文號 72
第三節 古書衍文舉例 77
一、《荀子》 77
二、《逸周書》 78
三、《大戴禮記》 79
四、《墨子》 80
五、《莊子》 81
六、《文子》 82
七、《韓非子》 86
八、《燕丹子》 87
九、《孫子》 90
十、《吕氏春秋》 91
十一、《史記》 92
十二、《淮南子》 96
十三、《鹽鐵論》 99
十四、《潜夫論》 103
十五、《醫心方》 106
十六、《大人賦》 106
十七、《一切經音義》引 《爾雅》 109
第四節 出土文獻中的衍文 110
一、《馬王堆漢墓帛書》 110
二、《銀雀山漢墓竹簡》 118
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 118
四、《郭店楚墓竹書》 125
附:敦煌文獻中的衍文 129
第三章 用字習慣 132
第一節 用字習慣在校讀古書中的重要性 132
第二節 傳世文獻中的用字舉例 138
一、从 “爽”从 “相”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38
二、从 “彦”从 “獻”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41
4 出土文獻與傳世古書校勘研究
三、从 “朕”从 “台”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42
四、从 “此”从 “差”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43
五、“訾”“此”聲近相通 145
六、“敻”“睿”聲近相通 147
七、“飽”“備”聲近相通 149
八、“覺”“繆 (謬)”聲近義通 153
九、“遽”可以讀爲 “竟” 154
十、“樹”可以讀爲 “屬” 155
十一、从 “叟”从 “酋”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56
第三節 出土文獻中的用字舉例 157
一、“貴”可讀爲 “根” 157
二、从 “勺”得聲之字,與 “佻”字相通 159
三、从 “氐”从 “周”得聲之字,聲近相通 160
四、“治”“志”音近相通;“胥”“舉”音近相通 161
五、“舍” “寫(瀉) ” 音近相通;“出” “絀” 音近相通 164
六、“引”“佚”音近相通 165
七、“爽”“創”音近相通 166
八、“閒”“簡”音近相通 168
九、“兢”“恒”音近相通 170
十、“鬼”“惠”音近相通 171
十一、“遺”“撌/鞼”音近相通 174
十二、“卑”“辟”音近相通 175
十三、“但”“檀”可以讀爲 “殫” 177
十四、“■”可以讀爲 “艾” 179
結語 181
附録一 古書校讀札記 184
一、據寫本《群書治要》校正刻本之失———以《新論》爲例 184
二、吕浩 《〈篆隸萬象名義〉校釋》指誤 188
三、《上博九?禹王天下》校釋一則 197
四、據上博簡 《容成氏》“丹宫”校正傳世古書一例 203
五、“遘厲 (麗)”是古人的成語 ______206
六、王念孫 《讀書雜志》指誤兩則 211
附録二 誤字衍文資料彙編 213
一、寫本《篆隸萬象名義》“兩字之誤合與一字之誤分”例彙編 213
二、寫本 《群書治要》衍文三種彙編 216
三、傳世文獻 “兩字形近誤衍”例 226
四、出土文獻 “誤衍 ‘=’號”例彙編 230
五、出土文獻與傳世古書相對應的誤字對照表 232
六、“旁記異文” 與“因誤而衍” ———兩類衍文舉例彙編 238
主要參考文獻 246
後記 253
再版後記 2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