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暴力沟通·人性化医护(比起药物,连结人心的沟通更具治愈生命的力量)
》
售價:HK$
57.2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HK$
118.8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HK$
25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仪器分析》是***一流本科课程“分析化学(Ⅰ)”的配套教材。《仪器分析》共19章,包括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法、表面分析法、信息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除第1章外,各章末均附有习题与拓展和短视频拓展资源。教材内容贯彻“精、全、新”,强化基础、注重分析应用、兼顾前沿发展。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 11.2 仪器分析的分类 1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21.4 仪器的测量过程和基本组成 21.5 仪器分析的发展 3参考文献 4第2章 光谱分析导论 52.1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2.1.1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52.1.2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2.2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72.2.1 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72.2.2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72.2.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82.3 光谱分析仪器 92.3.1 光源 102.3.2 分光系统 112.3.3 检测器 132.3.4 信号处理与读出系统 152.3.5 光谱分析仪器的小结 15习题与拓展 16参考文献 16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73.1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73.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173.1.2 原子能级与原子光谱项 183.1.3 原子能级图 193.1.4 谱线强度 203.1.5 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213.2 原子发射光谱仪 213.2.1 激发光源 213.2.2 分光系统 253.2.3 检测系统 253.2.4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类型 263.3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283.3.1 定性分析 283.3.2 半定量分析 293.3.3 定量分析 303.4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323.4.1 光谱仪的制造与创新 323.4.2 分析方法的开发与进展 333.5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实例 333.5.1 操作及实验条件 333.5.2 数据分析 34习题与拓展 34参考文献 35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374.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374.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374.1.2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 374.1.3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和变宽 384.1.4 原子吸收的测量 394.2 原子吸收光谱仪 424.2.1 光源 424.2.2 原子化器 444.2.3 分光系统 474.2.4 检测系统 474.3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474.3.1 物理干扰 474.3.2 化学干扰 484.3.3 电离干扰 484.3.4 光谱干扰 494.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514.4.1 测量条件的选择 514.4.2 定量分析的方法 524.5 灵敏度和检出限 534.5.1 灵敏度 534.5.2 检出限 544.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544.6.1 光谱仪的制造与创新 554.6.2 分析方法的开发与进展 554.7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实例 564.7.1 操作及实验条件 564.7.2 数据分析 564.8 原子荧光光谱法 564.8.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574.8.2 原子荧光光谱仪 584.8.3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594.8.4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59习题与拓展 60参考文献 61第5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2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625.1.1 吸收光谱的产生 625.1.2 电子跃迁类型 635.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关术语 665.1.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 685.1.5 朗伯-比尔定律 705.1.6 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72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55.2.1 主要部件 755.2.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及光学参数 77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795.3.1 定性分析 805.3.2 结构分析 805.3.3 定量分析 815.3.4 其他应用 855.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概况 865.4.1 光谱仪的制造与创新 865.4.2 分析方法的开发与进展 875.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885.5.1 操作及实验条件 885.5.2 数据分析 88习题与拓展 89参考文献 90第6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916.1 荧光、磷光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916.1.1 荧光、磷光的产生 916.1.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936.1.3 发光参数 946.1.4 荧光、磷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956.1.5 影响荧光、磷光的外部因素 966.1.6 荧光(磷光)的定量分析 986.2 荧光与磷光分析仪器 996.2.1 光源 1006.2.2 单色器 1006.2.3 样品池 1006.2.4 光检测器 1006.2.5 磷光分析仪器 1016.3 化学发光分析 1026.3.1 基本原理 1026.3.2 化学发光效率 1026.3.3 化学发光类型 1036.4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应用和发展 1046.4.1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应用 1046.4.2 其他发光分析技术简介 1056.5 分子发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1066.5.1 操作及实验条件 1066.5.2 数据分析 107习题与拓展 107参考文献 108第7章 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法 1097.1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097.1.1 分子的振动 1097.1.2 红外吸收产生的条件 1127.2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137.2.1 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1137.2.2 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1187.3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吸收光谱 1207.3.1 烃类化合物 1207.3.2 醇、酚和醚类化合物 1247.3.3 羰基化合物 1267.3.4 含氮化合物 1297.4 红外光谱仪 1317.4.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1317.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337.5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1367.5.1 试样的制备 1367.5.2 定性分析 1377.5.3 定量分析 1407.6 红外光谱法的发展趋势 1407.6.1 近红外光谱 1417.6.2 特殊红外测定技术 1427.7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实例 1437.7.1 操作及实验条件 1437.7.2 谱图及处理 1437.8 激光拉曼光谱法 1447.8.1 基本原理 1457.8.2 拉曼光谱仪 1497.8.3 拉曼光谱应用与技术发展 151习题与拓展 152参考文献 154第8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568.1 基本原理 1568.1.1 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 1568.1.2 原子核的自旋能级与共振吸收 1578.1.3 原子核的自旋弛豫与谱线宽度 1588.2 化学位移 1598.2.1 屏蔽效应 1598.2.2 化学位移的表示 1608.2.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608.2.4 1H的化学位移分布范围 1638.3 自旋耦合 1638.3.1 耦合裂分 1638.3.2 耦合常数 1658.3.3 化学等价与磁等价 1668.3.4 自旋体系 1668.3.5 一级谱图与二级谱图 1678.3.6 二级谱图简化 1678.4 核磁共振波谱仪 1708.4.1 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1708.4.2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1718.5 核磁共振氢谱 1728.5.1 样品制备与溶剂选择 1728.5.2 常见官能团的氢谱谱图 1738.5.3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 1758.6 核磁共振碳谱及二维谱 1788.6.1 核磁共振碳谱简介 1788.6.2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1798.6.3 核磁共振碳谱种类 1808.6.4 13C级数的确定 1828.6.5 核磁共振碳谱常见试剂 1828.6.6 二维谱简介 1838.7 NMR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1858.7.1 NMR的发展历史 1858.7.2 NMR的发展趋势 1868.8 应用实例 188习题与拓展 190参考文献 192第9章 电化学分析导论 1939.1 化学电池 1939.1.1 原电池和电解池 1949.1.2 电池电动势 1959.1.3 液接电位与盐桥 1959.2 电极电位 1969.2.1 双电层的形成 1969.2.2 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极电位 1969.2.3 能斯特方程 2009.3 电极表面的传质过程与反应历程 2019.3.1 传质过程 2019.3.2 电极反应历程 2029.4 电极的极化与过电位 2039.4.1 电极的极化 2039.4.2 过电位 2049.5 电极系统与电极 2059.5.1 两电极系统和三电极系统 2059.5.2 参比电极 2059.5.3 指示电极 2079.6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2109.6.1 基于表面电分析化学技术的分类 2109.6.2 基于所测量的电学参数的分类 2109.6.3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211习题与拓展 211参考文献 212第10章 电位分析法 21310.1 离子选择性电极 21410.1.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21410.1.2 膜电位 21410.1.3 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的测量 21510.2 离子选择性电极类型及其响应机理 21610.2.1 玻璃电极 21610.2.2 晶体膜电极 21910.2.3 流动载体电极 22010.2.4 气敏电极 22110.2.5 生物电极 22210.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22310.3.1 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检出限 22310.3.2 离子选择性系数 22410.3.3 响应时间 22410.3.4 内阻 22510.3.5 稳定性 22510.4 电位分析方法 22510.4.1 直接电位法 22510.4.2 电位滴定法 23010.5 电位分析法的发展 23210.6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23310.6.1 实验操作 23310.6.2 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