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HK$
107.8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HK$
64.9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HK$
186.8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4.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对象,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 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演进, 评价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 解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人才驱动效应, 探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网络演化,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管理研究, 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路径。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 并可供绿色经济、区域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刘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河北省公共卫生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特约研究员,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河北省“冀青之星”、河北省燕赵英才A类人才称号和河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
|
目錄:
|
目录
第1 章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2 章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
2.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属性与内涵
2.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理论
2.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第3 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
3.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3.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格形成机制
3.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
3. 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设路径
3. 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同机制
第4 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评估
4. 1 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设
4. 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4. 3 政策效果识别与稳健性检验
4. 4 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
4.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5 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人才驱动
5.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 2 统计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
5. 3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5. 4 实证结果分析
5.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6 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网络演化分析
6. 1 社会网络模型构造与关联分析
6. 2 网络密度与中心度分析
6. 3 核心-边缘结构与凝聚子群分析
6.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7 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管理
7.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履约与抵消风险管理
7.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管理
7.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数据核算与信息冲击风险管理
7. 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失灵风险与行政干预
7. 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管理路径建设
第8 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生态文明建设, 事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面对西方国家碳中和等环保政策的调整,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深入开展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要分析与评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演化和结构网络演化,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管理, 从而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路径。这对我国实现“双碳” 目标和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对象, 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具体探索, 评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果, 解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人才驱动效应, 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力模型, 探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网络演化,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管理, 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优化路径。
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白泽旺、董梦琪、韩敏、白莎莎、孙蕴哲、房少洁、邱文松、武茜茜、张义婷等, 他们在背景政策文献收集整理、章节内容梳理、实证数据收集及语句文字的修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
工作。
最后, 感谢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双碳目标约束下京津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 (ZD202220) 对本书出版的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