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HK$
71.5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HK$
44.0
《
好风景
》
售價:HK$
47.1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HK$
61.6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
售價:HK$
54.8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HK$
96.8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艺术媒介生成实验》属于跨学科教材,书中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创作实践与实验案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维度与边界。
內容簡介:
《艺术媒介生成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媒介认知,包括媒介概述、媒介的发展、以及艺术媒介概述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艺术媒介的情感表达,包括艺术媒介情感概述和艺术媒介情感表达两方面,其中艺术媒介情感表达围绕人的五感展开撰写。第三部分是本书核心章节,艺术媒介生成实验,主体内容由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科技系学生的媒介实验过程及作品构成,介绍艺术媒介生成的过程以及方式方法。本书通过对材料进行科学实验与分析,在艺术与科学不同知识结构的结合中使之转换生成为艺术表达的媒介,应用于艺术创作、艺术设计的实践中。
關於作者:
徐微微,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郭靖雅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成硕磊,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目錄 :
第一章 媒介认知
第一节 媒介概述
一、媒介的定义
二、理解媒介
第二节 媒介的发展过程
一、口语时代
二、图像文字时代
三、印刷时代
四、电子、网络、数字时代
五、未来媒介发展趋势
第三节 艺术媒介概述
一、艺术媒介的定义
二、艺术媒介的分类
三、艺术媒介的特性
第二章 艺术媒介的情感表达
第一节 艺术媒介的情感
第二节 基于感官体验的艺术媒介情感表达
一、视觉语言情感表达
二、听觉语言情感表达
三、触觉语言情感表达
四、嗅觉语言情感表达
五、味觉语言情感表达
六、“知觉”——特殊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第一节 基于生物科技的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延·衍》
二、作品《幻物生》
三、作品《问·寻》
四、作品《当涌动成风》
五、作品《超时计划——能量币》
第二节 基于化学科技的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LOVE》
二、作品《胶囊计划——变》
第三节 基于信息科技的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东关街·印记》
二、作品《迷失在404号房间》
三、作品《愿望之光》
第四节 基于物理科技的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械》
二、作品《情感之路》
三、作品《“礁”虑》
第五节 基于综合科技的艺术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废物”粉笔》
二、作品《胶囊计划——“空”游无所依》
三、作品《吞噬》
第六节 樱桃媒介生成实验
一、作品《魅·朱遇》
二、作品《魅·映海》
三、作品《魅·樱缘》
致谢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艺术教育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兴技术促进教学体系革新;另一方面,现有教材多聚焦单一科技领域,缺乏对生物、化学、物理、信息等多种科技手段与艺术创作的深度融合。本教材的编写源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师生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响应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艺术与科技专业建设的具体要求,更是填补了国内“艺术科技”交叉学科教材空白的重要实践。
本教材不仅关注艺术的形式美与内容深度,更重视科技如何成为艺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及艺术如何赋予科技以灵魂与温度。本教材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媒介的特性与潜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创作实践与实验案例,使学生学习掌握将科学技术转化为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新媒介、新手段的方法。生物艺术的细腻与生命力,物理媒介的理性与秩序,化学材料的多样与变幻,信息技术的无限可能与即时反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媒介实验场,每一项实验都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艺术未来可能性的探索。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维度与边界。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
1.理解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媒介创新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将科学技术转换为艺术设计、艺术创作媒介的方法,进行媒介创新;
3.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自由穿梭,形成独特的艺术视角;
4.强化实践能力,能够在未来的艺术设计和创作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艺术媒介生成实验》是一本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其创作过程既是实验,也是探索,充满了挑战与未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勇于实验,才能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一个激励更多人去探索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并产生无限可能的新起点。
本教材虽力求完善,但深知仍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助我们不断精进,共同提升教材质量。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品往往是静态的,观者仅以参观的方式在精神层面与作品进行交流。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媒介突破了传统单向传播的局限,观者与艺术品的互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艺术家们开始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创造出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的艺术作品。媒介的交互体验性,指的是艺术媒介与观众之间建立的某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影响作品的呈现形式。同时,艺术作品也能够根据观众的互动反馈,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这一特性在现代艺术媒介中尤为显著,特别是在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艺术领域。媒介具有的这种交互体验性,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也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能够以更加生动和多元的方式得以传达。
数字艺术家和图像创作者冯冰心是一位出生于中国广州,活跃于上海与伦敦两地的艺术实践者,其创作的作品We do not See Until We See,是一件以水流为载体,通过抽象而隐晦的方式反映人们感知世事状态的多媒体交互装置。装置的核心部分是由一个装有镜子的水箱与相邻的屏幕上实时生成的数字影像共同构成的一组倒影般对称的视觉景观。水箱中的水始终保持一种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微弱到几乎很难察觉。当观众低头凝视水中的自己时,水流的波动似乎感应到注视,开始逐渐增强,直至镜中的人像被扭曲变形。这一过程,不仅体验者自身能够感受到,周围的观众也因此受到影响,共同体验水波的动态。然而,当观众移开目光,不再注视水中的镜像,波动又逐渐平息,回归到最初的平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