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售價:HK$
85.8

《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售價:HK$
76.8

《
大学问·华北村治:权力、话语和制度变迁(1875—1936)
》
售價:HK$
97.9

《
芬尼根的守灵夜 全译注释本
》
售價:HK$
547.8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4年1-12月整年十二期)
》
售價:HK$
486.0

《
长城砖系列: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人工智能
》
售價:HK$
55.0

《
宝石之书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道商合一富传千载的智慧;出将入相的成功之道。读懂先予后取,先舍后得的精髓,知行合一!
|
內容簡介: |
《予学》是一部介绍古人修身立世、发心成事的处世谋略著作,也是中华传统哲学中“舍得”“予取”思想的重要体现。古人认为,成大事者要有远见卓识,在多数人都以猎取为能时,要明白欲取必先予,小予小成,大予大成。本书对成功的奥秘做了深刻的挖掘,揭示给予对人生意义的重大影响,从基本观念上改变人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仅在内容上哲理深邃、启人心智,而且还有适用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
|
關於作者: |
—著者—
许劭,字子将,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少有名节,拒不出仕,善于评价,曾定期举办“月旦评”,其评语多为后世评价历史人物之典范。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未显名之时,曾拜访许劭,请他品评自己,许劭不许。后曹操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而评其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方大笑而去。
—评者—
龙翔,当代畅销书作家、编剧、资深媒体策划人。其作品涉及文学、艺术、中国传统哲学等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上见解颇深。
|
目錄:
|
得失卷一 001
001/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004/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006/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009/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011/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014/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016/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019/予非失,乃存也。 022/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025/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028
028/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031/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034/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037/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040/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042/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045/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048/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051/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053/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056
056/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059/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061/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064/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067/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 069/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072/贱
者莫弃,其义厚也。 075/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077/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080/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083
083/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086/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089/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091/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093/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096/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098/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100/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102/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104/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107
107/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110/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113/予人荣者,自荣也。 115/予人辱者,自辱也。 118/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120/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123/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126/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128/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131/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134
134/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136/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139/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141/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144/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147/敌者,予之可制也。 149/友者,予之可久也。 151/亲者,予之可安也。 153/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156/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158
158/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160/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163/薄敛则民富,兴焉。 165/政苛则民怨,亡焉。 167/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170/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172/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175/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178/天降之喜,莫径取焉。 180/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
內容試閱:
|
原文
予非失,乃存也。
译文
给予并非失去,而是一种不同形式的拥有。
点评
在日常的生活观念中,给予常被误解为单方面的付出,然而,它实际上是一种更具智慧的拥有。正如历史中那些卓越的领导者所展现的,他们并未因让利于民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因此获得了更为稳固和持久的统治。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给予,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拥有,是情感的传递与心灵的触碰。它让我们学会放下个人的私利,去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与人类的福祉。
当我们愿意付出、愿意给予时,我们其实是在以更加高尚的方式拥有这个世界。
案例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如何将邺城治理得民富兵强?
战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西门豹曾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担任县令。邺城百姓深受地方豪绅与巫祝的残酷剥削,生活困苦。西门豹初到此地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待兴,社会风气败坏,因此立志改善现状。
惩治恶霸,兴修水利,藏富于民。
西门豹首先利用河伯娶妻的迷信习俗,巧妙地惩治了地方恶霸与巫祝等恶势力,为百姓除害,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威信。随后,西门豹又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凿了著名的引漳十二渠。这一工程使田地得到充分灌溉,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西门豹在造福百姓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他鼓励百姓在丰收时储存粮食、自备兵器。这样一来,百姓在和平时期可以自给自足,一旦遭遇战乱或灾害,也能迅速组织起强大的自卫力量。
民富国强,击败强敌。
西门豹的举措起初并未得到同僚的理解。有人向上举报邺城粮库里没粮,钱库里没钱,武器库里没武器,官府里没账本。魏文侯因此来视察,发现确实如此,勃然大怒。西门豹给出的解释是“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而魏文侯要想走上王道,就要藏富于民。西门豹还向魏文侯展示了他的治理结果——一声令下,全城动员。魏文侯心悦诚服。后来,当燕国侵略魏国时,邺城百姓迅速集结,成功击退了敌人。
西门豹运用国家资源去造福百姓,他的给予让邺城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大大加强了魏国的实力。这证明,对百姓慷慨给予,可以收获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