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售價:HK$
85.8

《
图说新质生产力2:智能制造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HK$
196.9

《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售價:HK$
86.9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HK$
74.8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HK$
184.8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HK$
218.9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HK$
349.8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影响因素、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情感教育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设计与指导、幼儿社会适应教育的设计与指导,以及幼儿道德、社会行为教育的设计与指导。全书学科体系完整,内容具有广度和深度,教学案例丰富,案例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和进修的参考教材。
|
目錄:
|
第一章 了解幼儿社会教育 001
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概述 003
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 013
第三节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 036
第二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影响因素 054
第一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056
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064
第三章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076
第一节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概述 078
第二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083
第三节 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与指导 087
第四章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097
第一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概述 099
第二节 幼儿社会认知的培养 107
第三节 幼儿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与指导 109
第五章 幼儿社会情感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115
第一节 幼儿社会情感教育概述 117
第二节 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 122
第三节 幼儿社会情感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与指导 129
第六章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138
第一节 幼儿社会交往概述 140
第二节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43
第三节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与指导 146
第七章 幼儿社会适应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158
第一节 幼儿社会适应教育概述 160
第二节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62
第三节 幼儿社会适应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64
第八章 幼儿道德、社会行为教育的设计与指导 170
第一节 幼儿道德发展概述 171
第二节 幼儿社会行为概述 175
第三节 幼儿常见社会行为问题 181
第四节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87
第五节 幼儿社会行为技能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92
附录 199
参考文献 209
|
內容試閱:
|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时期是人终身发展的奠基时期,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将提高保教质量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从办园行为规范、保育教育和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优品质、强技能、好习惯的应用型人才,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也是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关键课程。本书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课程教材,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的要求而编写,致力于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和进修的参考教材。
本书本着与时俱进、立足当下的精神编写,融“教、学、做”于一体,力求内容新颖、全面实用、结构合理。本书理论部分注重体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够用、实用为度;案例部分邀请长期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幼儿园老师参与编写,每个项目针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设计典型活动案例,并附有案例评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本书由刘玉芝(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白传亮(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沈娇(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主编,王爽(盘锦市实验幼儿园)、吴爽(盘锦小哈佛幼儿园)、刘鑫(盘锦瑞鑫尔小哈佛幼儿园)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刘玉芝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白传亮编写第六章、第七章、附录1,沈娇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附录2、附录3,王爽、吴爽、刘鑫提供部分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本书由刘玉芝统稿,卢云峰审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和其他同类教材观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编写人员能力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读者在使用本书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今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24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