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107.8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 內容簡介: |   
          | 《图像与文本: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研究》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与文本,深入探讨了这一考古发现的历史、文化与思想内涵。通过对衣镜图像的构图方位、空间布局、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作者揭示了汉代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及其在政治文化中的体现。书中重点关注了孔子形象的塑造、孔门弟子的场景再现、老子缺位的象征意义,以及西王母与东王公的图像表达,探讨了这些元素背后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脉络。此外,作者还对衣镜文中的姓氏问题、孔子出生传说、孔门授业、四科十哲等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致解读,结合历史背景与政治语境,揭示了这些文本生成与改订的深层逻辑。通过对衣镜赋文及《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的比较研究,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儒家思想的文本生成与历史书写。全书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结合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对“孔子衣镜”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学术空白,为汉代政治文化、儒学思想及考古发现的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  
         
          | 目錄: |   
          | 第一章 绪论 1 一 海昏侯墓考古大发现与“孔子衣镜”的问世及相关问题 1
 二 缘起:我是怎么开始“孔子衣镜”研究的? 8
 三 图像与文本: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 13
 四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22
 五 研究意义 28
 六 方法与思路 33
 第二章 衣镜图像的构图方位及空间问题 38
 一 问题的提出:从“尊左”还是“尊右”说起 38
 二 孰左孰右?——图像中的“左右东西”问题 43
 三 六合空间与刘贺的礼位 49
 第三章 衣镜图像中的孔子形象及相关问题 62
 一 引言:由孔子图像说到孔子形象问题 62
 二 “夫子之服”还是“汉衣冠”?——刘贺心中的“儒衣冠”及孔子形象问题蠡测 64
 三 “服备而后容体正”:磬折的意义 73
 四 剑履问题 78
 第四章 图像表现与创作旨趣:衣镜图文中的孔门弟子问题 86
 一 引言:材料与问题 86
 二 “立则习礼容”与“学而时习之”:孔门弟子的场景再现 87
 三 图像中的子贡与子路 94
 四 澹台读书及相关问题 102
 第五章 图像系统与思想观念:衣镜图像中老子缺位问题蠡测 110
 一 问题的提出——在考察孔子图像时,为何要引入老子视角? 110
 二 刘贺时代存在《孔子见老子图》吗?——社会转型、思想基础及可能性思考 113
 三 圣像与神像:两种图像系统及相关问题 121
 四 小结与思考 133
 第六章 衣镜图像中的西王母与东王公问题 136
 一 西王母的身份属性及相关问题:从所谓的“道家代表人物”说起 137
 二 身世感怀与画外之意:西王母图像与刘贺的选择 141
 三 不戴胜的西王母:图像表达、意义指向及相关问题 153
 四 东王公及相关问题 172
 第七章 “孔子衣镜”中的姓氏问题再探 190
 一 “姓孔,子氏”是错误的吗? 190
 二 何以“姓孔”:“得之于祖”还是“得之于天”? 200
 三 对于衣镜文中“子氏”问题的两点猜想 212
 四 小结与思考 217
 第八章 “野合”还是“野居”?——孔子出生问题再探 219
 一 “野合”与“野居”:一字之别所带来的思考 219
 二 史源与想象:“野合”的出现 224
 三 “感天而生”与历史书写 230
 四 从“野合”到“野居”:场域与意义转换 236
 第九章 从“孔子衣镜”文看孔门授业问题 244
 一 孔子授徒时间及相关问题 244
 二 孔门弟子数问题 248
 三 孔门七十子与圣化及相关问题 254
 第十章 “孔子衣镜”所见“四科十哲”问题 261
 一 引言:从“七十贤徒”到“四科十哲” 261
 二 从“渊、骞之徒”到“颜回、子赣之徒” 262
 三 “颜回、子赣之徒”与先“政事”、后“言语”问题 265
 四 “□□之徒颜回、卜商”与衣镜的图文编排 269
 第十一章 “孔子衣镜”的弟子选配旨趣及相关问题蠡测 278
 一 “争臣”与“素王”:衣镜中弟子数的象征意义及相关问题 278
 二 曾子与子张 285
 三 澹台灭明及相关问题 296
 第十二章 “修容侍侧兮辟非常”的作意及相关问题:《衣镜赋》探微 306
 一 心中“块垒”与儒家情怀——为谁而“修容侍侧”? 306
 二 “修容侍侧”与“辟非常” 311
 三 从楚灵王到颜回:“修容侍侧”与“镜于人” 315
 第十三章 孔子评价与文本生成:衣镜文与《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之比较研究 323
 一 引言:问题与材料 323
 二 从昭、宣时代的《史记》流布状况看衣镜文的生成及其与《孔子世家》“太史公曰”的关系 325
 三 司马迁的述作与“至圣”的提出:《孔子世家》“太史公曰”的文本生成与文化关怀 331
 四 衣镜文撰述中的文字改订与微言:昭、宣政治视野下的考察 339
 第十四章 文本述作与意义生成:“颜回为淳仁重厚好学”发微 347
 一 引言:材料与问题 347
 二 “淳仁”还是“敦仁”?——“颜回为淳仁”的文字及文本出处问题 349
 三 “敦仁”的维度:从“重厚”到“好学” 354
 四 衣镜文的“微言大义”——刘贺立废后面的“仁”与“学” 364
 第十五章 从“内无其质”到“质美可教”:子路形象的文本回应与汉代政治文化的路径选择 375
 一 问题的提出:“质美可教”是“孔子衣镜”文自行添加的表述 375
 二 刺激与回应:从盐铁会议到“孔子衣镜”文的生成 378
 三 子路何以成为交锋点?——“内无其质”的争辩及政治文化依托 383
 四 “文质”之辩、“周秦之敝”与汉帝国的政策调整 398
 五 小结与思考 419
 第十六章 “周室威”与公羊学问题发微 422
 一 材料与问题:从“孔子作《春秋》”说起 422
 二 “周室威”与“获麟绝笔”:《公羊传》文本生成变化下的历史审视 426
 三 文本生成与时代印记: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到“周室威” 432
 四 《公羊传》文本中的诗经学影响:历史记忆与文本调适及相关问题 441
 结语 455
 后记 4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