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前146-716(罗马征服以来的希腊史)
》
售價:HK$
132.0

《
余音不绝:接着讲宗教史(精装)
》
售價:HK$
52.8

《
三国演义 七色汇评本 精装简体横排 (全3册)
》
售價:HK$
327.8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售價:HK$
95.7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5G技术日新月异的实践进步,尤其是对G安全问题的关注与分析,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升华,并加以更深度的阐释与指引。本书作者在网信理论与实务领域从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并长期进行互联网技术、应用方案、产业合作、最新发展动态方面的研究。本书通过构建G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治理体系转换的具体架构,为后续G技术与立法的协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同发展提供借鉴,对于数字法治研究者与学习者、数字产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董宏伟(1986-),安徽芜湖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副研究员,国家互联网协会青年法律专家,东南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导,长期从事互联网法治领域的研究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由技术到规范: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构建的价值
第一节 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构建的价值
一、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
二、当前我国5G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
三、我国5G网络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第二节 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现状
一、技术层面: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梳理
二、规范层面:我国5G安全法规架构梳理
三、技术与规范的背离:5G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体系有待融合
第三节 域外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构建方式
一、美国有关5G安全的政策流变
二、欧盟有关5G安全的政策发展
三、域外5G安全政策总体布局
第四节 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制定思路
一、立法引领:加强5G技术标准与现有网信领域立法的衔接
二、位阶转化:深度推进5G技术标准融入现有法律规范体系
三、国际战略:构建保障性5G标准战略布局
第二章 平衡论: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法治化的构建思路
第一节 立足数据公共资源的基本特性
一、数据公共资源的概念流变
二、数据公共资源的基本分类
三、数据公共资源的内在特征
第二节 厘定5G安全技术标准应用的保护场域
一、数字政府场域
二、数字经济场域
三、数字社会场域
第三节 明确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化的核心权益
一、数字平等权
二、数据隐私权
三、数字知情权
四、个人信息权
第四节 平衡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利益格局
一、国家义务
二、企业义务
三、个人义务
第三章 主体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头部构建
第一节 行业监管机构层面
一、5G安全技术法治体系现状
二、域外5G安全监管模式探析
三、行业监管层面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设备供应商层面
一、域内现状
二、域外做法
三、应对措施
第三节 电信运营商层面
一、推进运营商加速转型
二、国内外代表运营商发展概况
三、国内运营商面临挑战
四、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破解之道
第四章 内容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权责构建
第一节 5G安全风险与安全保护思路
一、5G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与挑战
二、5G安全保护与标准法治化需求
三、5G安全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履行的法治构建
一、明确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的核心
二、抓住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关键
三、理顺5G运营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第三节 5G基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一、5G安全的整体策略
二、5G安全的常规管理
三、5G安全操作规程管理
四、5G安全管理制度的修订评审
第四节 5G特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一、设计5G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二、制定5G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流程
三、建立5G应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
四、完善5G数据安全保护体制机制
第五章 隐私标准:推进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的价值构建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层面
一、聚焦敏感数据的界定以及归属主体
二、厘定数据归属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节 信息安全防护层面
一、出台统一的5G终端安全认证规则
二、强化边缘计算规则下的隐私保护
三、控制不同信任域之间的多实体访问
四、细化动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颗粒度
五、加大对国家级核心数据的重点保护
第三节 风险社会治理层面
一、识别数据技术加剧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明确数据开放共享过程的公私主体
三、维护个人数据权益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平衡
附录 关于5G安全技术较为关键的国家标准
一、网络关键设备安全通用要求(GB 40050—2021)
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支撑系统技术要求
(GB/T 38561—2020)
三、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四、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身份服务安全技术要求
(GB/T 42573—2023)
后记
|
內容試閱: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新,5G 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5G 网络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点,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5G产业链也随逐渐形成。然而,在5G网络应用逐渐复杂化的同时,5G 网络的安全风险较以往也更加复杂,如终端安全风险、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行业应用安全风险以及数据安全风险等,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5G网络安全带来的挑战,我国在着力推进5G发展的同时,制定了5G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来保障其安全。从立法的角度来说,技术先行、规则滞后的情况非常普遍,且难以避免。尤其是对于高速发展的5G技术,立法滞后现象更为突出。技术标准反映了现实需求中对于5G发展在技术层面的专业要求,但只是行业内予以遵守,其效力范围与效力位阶都较为受限,难以对社会形成有效的规制。对现行5G安全技术标准进行归类并抽象,提炼出立法需求,明确相应的立法标准。5G安全技术标准法治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领域,社会影响大,立法内容丰富。本书在主体、内容、隐私三个维度,明确5G安全的法律治理标准,为5G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供一个相对具体的标准及方向,也为我国5G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法治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5G网络安全的健康发展,为构建数字中国、智能社会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从内容上看,全书共包括五章内容,核心以“5G 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法治框架建构”为研究对象,在重点分析5G对经济社会影响趋势研判的基础上,从现有5G安全技术标准出发,抽象出5G安全法律治理的规范标准,探讨5G安全法律治理标准体系的构建,并结合我国实际,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5G安全法律治理体系。具体包括,在主体标准上,应明确相关各方责任,细化各方义务;在内容标准上,应逐次递进,全面保障网络安全;在隐私标准上,应强化社会风险治理,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通过论证,本书一是构建出5G技术标准与法治体系的关联性框架;二是在厘清现有5G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有5G安全技术标准,提炼出监管层面5G安全的政策需求,分析我国5G安全法律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思路;三是在法律治理层面构建起从主体到内容再到隐私保护三重维度的5G安全标准体系,明确5G安全的法律治理标准,为5G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供一个相对具体的标准及方向。5G技术日新月异的实践进步,尤其是对5G安全问题的关注与分析,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升华,并加以更深度的阐释与指引。本书作者在网信理论与实务领域从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并长期深耕于互联网技术、应用方案、产业合作、最新发展动态的研究。本书通过构建 5G安全技术标准与法律治理体系转换的具体架构,为后续6G技术与立法的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对于数字法治研究者与学习者、数字产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