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 內容簡介: |   
          | 《苏州长物·山》为散文体裁,主要展现苏州三十余座名山的形成原因、历史文化、人文故事等。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苏州的主要地貌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平原西部有一些大约生成于距今2亿至1.6亿年前燕山运动隆起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的山丘,共有大小100余座。可以说,苏州的山反映了苏州地质地貌从洪荒时代到人间天堂的演变过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苏州的山不但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亦十分悠久。苏州的每一座山都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各自拥有什么样的特质?本册精选苏州三十余座最具代表性的山,以美图 文字的形式进行科普,讲述关于山的人文故事和科学意义,带领读者去认识、阅读、爱护每一座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 目錄: |   
          | 古城近郊诸山 虎丘   002
 狮子山  008
 何山   014
 黄山   018
 七子山  022
 上方山  028
 尧峰山  034
 中部秀峰奇岩
 天平山  041
 灵岩山  046
 天池山.花山  052
 支硎山  060
 高景山  066
 金山   070
 寒山   074
 五峰山  078
 高远深峻之山
 穹窿山  084
 阳山   090
 小王山  094
 观山   100
 玉屏山   104
 滨湖山地
 邓尉山.玄墓山  110
 潭山   116
 南山   120
 西碛山、铜井山、马驾山、卧龙山 122
 渔洋山   128
 太湖岛山
 西洞庭山  136
 东洞庭山  144
 三山岛   152
 石公山   156
 林屋山   161
 鼋山   164
 郊县山林
 虞山   168
 香山   174
 玉峰山   178
 穿山   182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很多人的“苏州印象”里,水的分量和占比似乎要远胜于山。确实,在苏州8657.32平方千米的范围里,水域占42.5%,而山丘只占2.7%,主要分布在西郊。但这点“零星”的山丘,可以说奠定了整个苏州的自然环境基础,影响了“包孕吴越”的太湖的状态,让古城成了“真山真水”园中城。
 苏州有大小山丘100余座,这些低丘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海拔一般在100-200米间,穹窿山最高,主峰海拔341.7米,主要山体沿着太湖岸线呈北东向展布。苏州的山丘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其次为花岗岩、灰岩、砂页岩,另有少量火山岩,它们都生成于2亿-1.6亿年前的印支-燕山运动,后经长期风化剥蚀,演变成如今的面貌。这些山地在人们认识、利用的过程中,具有了深厚的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及文化沉淀,为苏州增添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位于古城与太湖之前的西郊山地,很好地保护了城区不受太湖洪水的直接侵袭,同时确保了古城具有水乡地区特有的便利水运与水运节点的地位。如今,西郊山地为苏州城阻挡洪水的功能虽然已经弱化。但其“上控太湖,襟带水乡”的作用,依然保证了水乡平原地区与太湖之间的稳定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南宋范成大说“竞节物,好遊遨”清代褚人获说“苏人好游”。苏州的山丘山势平缓,因此与人的关系更显得紧密。明代袁弘道眼中对的苏州三件奇事之二便与山有关,所谓“中秋无月虎丘山”和“重阳有雨治平寺”。中秋没有月亮,也要到虎丘山夜游;重阳有雨,也不影响人们到上方山麓的治平寺,并一路登高至吴山岭祈福。明代冯梦龙说“此正苏州人一生大正经处”。
 群山承载了苏州文脉,对文人墨客来说,山野之乐有时更能升华出艺术、文化与精神。山林秀丽,草木姿俏,隐居其中,便可远离凡尘。西郊群山中留下的大量写景抒情的摩崖石刻,是苏州文化宝贵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他们还将西山的太湖石,搬入园林,造就了苏州的园林艺术……
 和缓的山地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农业发展的一大仰仗,因此有了名满天下的洞庭红橘,洞庭碧螺春、东山枇杷、西山杨梅……不仅如此,苏州的群山中藏着众多的“宝贝”——光福的银矿、小茅山的铜铅锌矿、阳山的高岭土矿、金山的金山石、潭山的硫铁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苏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苏州人早已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互进的新路子。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说到底是一场双向奔赴。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