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
》
售價:HK$
63.8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HK$
107.8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19.9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HK$
63.8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HK$
79.2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HK$
218.9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HK$
97.9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经典合册,循流溯源,推求《诗经》古训古义
|
內容簡介: |
《毛郑诗考正》四卷,是清代考据学大师戴震研究《诗经》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于《诗经》毛传、郑笺无所专主,多以己意考证,或兼摘毛传、郑笺相为考正之,或专取一家考证之, 或只摘经文考正之,多能据本古训古义,推求其是。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杲溪诗经补注》是戴震未完成书稿,仅有“周南”、“召南”二卷,成于《毛郑诗考正》后十三年,就全诗考其字义名物于各 章之下,依次列毛传、郑笺、朱熹《集传》说解,另有足资参证的资料,则以夹注形式置于有关条目下,再以“按语”表明去取,或阐述己见。
《三家诗异文疏证》二卷,清代中期经 学家冯登府以毛诗多假借字,《齐诗》《鲁诗》《韩诗》多本字,因即王应麟《三家诗异文释为之疏证,与传、笺相互发明。
|
關於作者: |
刘真伦,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及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昌黎文录辑校》《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韩集举正汇校》《韩愈文集汇校笺 注》等。
岳珍,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学,文献学。点校整理有《碧鸡漫志校正》《王荆公年谱考略》。
|
目錄:
|
毛鄭詩考正
(清) 戴震著 劉真倫 岳珍點校
目録
點校説明.....................一
卷一.....................一
毛詩故訓傳鄭氏箋.....................一
卷二.....................三○
毛詩故訓傳鄭氏箋.....................三○
卷三.....................五四
毛詩故訓傳鄭氏箋.....................五四
卷四.....................八一
毛詩故訓傳鄭氏箋.....................八一
|
內容試閱:
|
《毛鄭詩考正》四卷,戴震著。
戴震(一七二四—一七七七),字慎修,一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早年從江永問學,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補休寧縣學生。乾隆十九年赴京,與紀昀、錢大昕、王鳴盛、王昶、朱筠等交遊。二十一年,館於高郵王安國第,安國子念孫從學。二十二年,於揚州結識惠棟。二十八年,入都會試不第,居新安會館,段玉裁等從問學。三十七年,主講浙江金華書院。三十八年,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四十年,會試不第,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書外,另有《尚書義考》《毛詩補傳》《中庸補注》《方言疏證》《聲類表》《聲韻考》《算學初稿四種》《東原文集》《孟子字義疏證》等著述傳世。《清史稿·儒林二》有傳。
是書以考察毛傳、鄭箋爲主,前人評價‘是書於毛傳、鄭箋無所專主,多自以己意考證。或兼摘傳、箋考正之,或專摘一家考正之,或止摘經文考正之。大都俱本古訓古義,推求其是,而仍以輔翼傳、箋爲主,非若宋人説《詩》諸書,專以駁斥毛、鄭而别名一家也。’(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八)其解説詩意,一以事理爲歸。
是書始刻於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八月,孔繼涵編入《戴氏遺書》中,世稱微波榭本。其後《藝海珠塵》本、《皇清經解》本、《安徽叢書》本均據微波榭本全文收録。本次整理以微波榭本對校,少量戴氏引書確實有誤且直接影響文義者,酌情取原書訂正。
劉真倫
毛鄭詩考正卷一
休寧戴吉士震著
毛詩故訓傳鄭氏箋
周南·關雎
首章。
傳: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别。
箋云: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震按:古字‘鷙’通用‘摯’。《夏小正》‘鷹始摯’、《曲禮》‘前有摯獸’,是其證。《春秋傳》:郯子言少皞以鳥名官,雎鳩氏,司馬也。説曰:‘鷙而有别,故爲司馬,主法制。’義本《毛詩》,不得如箋所云明矣。後儒亦多有疑猛鷙之物不可以興淑女者。考《詩》中比興,如‘螽斯’但取於衆多,‘雎鳩’取於和鳴及有别,皆不必泥其物類也。
傳:窈窕,幽閒也。
震按:窈窕,謂容也,其容幽閒窈窕然。《禮》四教: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容者,德之表。
二章。
傳:流,求也。
震按:義本《爾雅》。考詩意,謂荇菜生流水之次,有潔濯之美,可以當求取耳。
箋云:左右,助也。
震按:左右,謂身所瞻顧之左右也。
五章。
傳:芼,擇也。
震按:《爾雅》:‘芼,搴也。’郭注云:‘謂拔取菜。’吕伯恭《讀詩記》引董氏云:‘芼,熟薦之也。’説各不同,皆緣辭生訓耳。芼,從草、毛聲,菜之亨於肉湆者也。考之《禮》,羹、芼、菹、醢凡四物。肉謂之羹,菜謂之芼;肉謂之,菜謂之菹。菹、生爲之,是爲豆實。芼則湆烹之,《禮注》:湆,肉汁也。芼之言用爲鉶芼。孔冲遠《義疏》以《周官·醢人》陳四豆之寔,無荇菜,而謂《詩》咏時事用殷禮。由‘芼’字失其義,故不知詩中已明言爲‘芼’,非爲‘菹’也。菹與醢相從實諸豆,《周禮》七菹: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菭菹、筍菹是也。芼與羹相從實諸鉶,《儀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昏義》‘牲用魚,芼之以蘋藻’,《内則》‘雉兔皆有芼’是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