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108.9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96.8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294.8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作者罗德里希·普塔克是德国著名汉学家。他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 |  
         
          | 內容簡介: |   
          | 15世纪初,中国的巨舰曾航行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其航程远达霍尔木兹、亚丁湾和东非海岸。当郑和于1405年首次发起远航时,葡萄牙尚未开始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西欧也并未涉足印度洋。在15世纪之前的数个世纪中,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各条航线都掌握在亚洲人手中,本书揭示的便是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条航线,以及沿线各文明的发展历史。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长期以来,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被西方主导的地中海航路和大西洋航路掩盖。这条航路历史悠久,对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各文明的交流和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至今,从东非到东亚的航海者们都遵循印度洋的季风节律,穿越极其遥远的距离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在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层面促使各个文明区域相互联系。
 相比于大西洋航路,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仍旧缺乏相关研究,在很多方面几乎仍是空白。而且由于记载稀少且混乱,当今人们对于历史上这条航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具体位置等信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对于这条航路的认识与研究仍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书聚焦于自远古到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各个海域历史,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本书作者也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诸多内容层层相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具体图景。
 |  
         
          | 關於作者: |   
          | 著者简介 罗德里希·普塔克(Roderich Ptak),德国汉学家,目前在慕尼黑大学任汉学教授。著有《中国、葡萄牙与南洋:海洋与商路,宗教与贸易》等书。
 译者简介
 史敏岳,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德语近现代文学,在校主讲德国文学史等课程,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数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 论    1 第一节 地中海模型    3
 第二节 亚非海域    7
 第三节 模型的局限    13
 第四节 本书之目的及特点    16
 第二章 海域    23
 第一节 东亚海洋:渤海、黄海、东海   25
 第二节 南海与苏禄海    30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海洋    35
 第四节 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   37
 第五节 阿拉伯海与东非海岸    43
 第六节 波斯湾与红海    47
 第三章 海洋的百衲毯(从远古到公元元年)  51
 第一节 汉代之前的东亚海岸    53
 第二节 东南亚:未知世界    61
 第三节 南亚:被低估的世界?    65
 第四节 西亚海岸与东非:看似熟悉的世界   69
 第五节 总论     75
 第四章 各区域的融合(公元1—600年)  81
 第一节 “东海”     83
 第二节 “南海”     89
 第三节 东印度洋:初现真容    98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欧亚之海   106
 第五节 总论     110
 第五章 在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约公元600—950/1000年) 113
 第一节 东亚的海洋:“唐风”与“慕佛”   115
 第二节 南海:关于东南亚人、中国人和“波斯人”   124
 第三节 东印度洋:印度人和东南亚人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传播  134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先知的镜中   141
 第五节 总论     151
 第六章 在远东的漩涡中(约公元950/1000—1350年)  155
 第一节 东南亚的海洋:宋、元为主导   157
 第二节 南海与印度尼西亚东部海洋:向东渗透   172
 第三节 东印度洋:争夺巨大利益的竞技场?   190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亚丁与霍尔木兹、古吉拉特与喀拉拉之间 200
 第五节 总论     215
 第七章 转型时期(约公元1350—1500年)  219
 第一节 蒙古人之后:碎片化(约公元 1350—1400年)  221
 第二节 明朝的国家航海活动(15世纪初期)   242
 第三节 其他航海者(15世纪早期及以后)   258
 第四节 总论     278
 第八章 尾声:1500年之后的海洋世界  283
 第一节 基本发展:亚洲人与葡萄牙人   285
 第二节 明朝国家航海活动与葡属印度之比较   315
 附录1:贸易商品    327
 附录2:船只与造船    339
 参考文献     347
 编者的话     3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