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售價:HK$
95.7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
道德偶然研究
》
售價:HK$
105.0

《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售價:HK$
90.0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
內容簡介: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县域视角下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不仅承载了地方经济的基础性内容,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关键载体。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如何更好地发挥县域经济的作用,不仅涉及到地方的经济转型,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内容通过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模式和主要任务,结合数字化在县域经济方方面面的利用和发展,探索县域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发展路径。聚焦“数字县域”这一核心,详细阐述了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从县域商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人口结构和数字治理五个方面,探寻县域经济数智化新模式。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又有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是一本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操指南。
本书将为各县市政府工作者提供发展经济的策略和指导,县域各产业从业者和管理者能学习到一些新思路和新操作,新农人也将从本书中获取立足乡村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互联网从业者也能从本书中找到可开发利用的互联网资源推进数字县域的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關於作者: |
刘丁蓉
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数产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崇鑫
江西开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专注于区块链与信息安全行业。参与制订了多部区块链相关标准,出版图书《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朱建良
工商管理博士,现任产融园(杭州)品牌运营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园区运营”“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出版著作有《数字经济:中国经济穿心增长新蓝图》《体验经济下乡村振兴的理论与案例》等。
|
目錄:
|
目录
Part 1 县域经济篇
第 1 章 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与战略作用
01 县域经济的概念内涵 /4
02 县域经济的战略作用 /7
03 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 /9
04 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13
第 2 章 县域经济的产业模式与案例实践
01 特色农业型模式及其实践 /17
02 工业主导型模式及其实践 /20
03 服务业驱动模式及其实践 /22
04 混合产业型模式及其实践 /24
05 县域产业模式的经验启示 /26
第 3 章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01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29
0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
0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34
04 改善县域营商环境 /36
Part 2 数字县域篇
第 4 章 数字经济:驱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01 数字经济的概念与框架模型 /41
02 我国县域数字化发展的特征 /46
03 我国县域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 /49
04 我国县域数字经济的实践路径 /52
第 5 章 数智赋能:县域产业数字化转型
01 数智赋能产业集群化发展 /57
02 数智赋能产业融合化发展 /60
03 数智赋能产业绿色化发展 /63
04 数智赋能红利共享化发展 /67
第 6 章 科技创新: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
01 科技创新: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 /70
02 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72
03 绿色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75
04 城乡融合: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 /79
Part 3 县域商业篇
第 7 章 内涵特征:数字技术重塑县域商业
01 顶层设计: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83
02 双轮驱动: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 /86
03 关键路径: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88
04 终极目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91
第 8 章 转型路径:县域商业的数字化升级
01 推进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94
02 推进县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96
03 推进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101
04 推进县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105
第 9 章 消费创新:激活县域商业新动能
01 我国县域消费的核心特征 /109
02 县域消费创新的内在逻辑 /113
03 县域消费创新的基本策略 /116
Part 4 智慧农业篇
第 10 章 智慧农业:开启数字农业新时代
01 农业革命:开启智慧农业新模式 /121
02 科技底座:技术驱动的未来农业 /124
03 场景实践:智慧农业的创新应用 /127
04 双碳实践: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 /130
第 11 章 AI 农业: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
01 AI 驱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134
02 AI 智慧农业的应用与实践 /136
03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慧农业 /139
04 国外 AI 智慧农业的应用实践 /142
第 12 章 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实践
01 农业大数据特征与关键技术 /145
02 农业大数据应用价值与作用 /148
03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架构体系 /151
04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农业应用 /156
第 13 章 区块链 农业:驱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01 应用 1: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 /160
02 应用 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161
03 应用 3:农村金融供应链 /163
04 应用 4:农业保险与理赔 /164
Part 5 数字乡村篇
第 14 章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方向与路径
01 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169
02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 /172
03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175
第 15 章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01 创新“互联网 农业”模式 /178
02 优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180
03 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 /182
04 强化农产品的品质监管 /183
第 16 章 新农人:短视频时代的“超级个体”
01 视频拍摄:改变乡村的刻板印象 /186
02 直播带货:农产品销售模式再造 /189
03 身份认同:农民身份现代化转型 /191
04 组建团队:重塑乡村的社会结构 /193
Part 6 人口结构篇
第 17 章 我国县域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分类
01 我国县域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 /197
02 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县域分类 /201
03 基于县域年龄结构的政策路径 /203
第 18 章 县域人口的流失现状与治理路径
01 我国县域人口流失的主要特征 /206
02 我国县域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208
03 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治理效能 /214
04 壮大经济实力,夯实治理基础 /219
05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治理保障 /223
第 19 章 基于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养老策略
01 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痛点 /227
02 老年人“租房难”背后的冷思考 /231
03 管理机制:推动转变政府职能 /234
04 多方参与: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235
05 市场主体:激活养老市场活力 /238
06 城乡均衡: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239
Part 7 数字治理篇
第 20 章 数字社区:驱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01 数字社区治理的建构逻辑 /245
02 数字社区治理的应用场景 /249
03 数字社区治理的建设路径 /252
第 21 章 数字乡村: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01 数字技术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255
02 治理主体:构建资源整合平台 /258
03 制度执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260
04 考核监督:建立动态考核机制 /262
第 22 章 基于区块链的基层治理创新路径
01 区块链:重塑基层治理新模式 /265
02 制度层: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 /269
03 应用层:加强技术分类与监管 /270
04 执行层:促进不同主体的共识 /271
参考文献 /273
|
內容試閱:
|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
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愈加得到凸显。
截至2025年4月,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县级行政区总数为2844
个。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90%左右,县域是我国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区
域,县域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统筹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及“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明确指
示,我国县域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
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当前,全球数字化趋势愈演愈烈,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自然离不开
数字经济的驱动。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的数字化改
革便逐步加快,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已经融入与县域经济发展和综合治理
相关的方方面面。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
划》,框定了未来数字化发展的“四梁八柱”。从县域层面来看,这不仅
指明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而且明确了数字化建设的任务。但从具体实
施方面来看,部分县域数字化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对这部分县域
数字蝶变失利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展原因不外乎“不想转”“不会
转”“不能转”三点。
“不想转”即转型的意识不强、意愿薄弱。由于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
而就,需要付出高额的投入、经历漫长的周期才能看到回报,而且转型门
槛高、阵痛期长,因此很多县域数字化转型的热情不高。
“不会转”即无法把握转型的方向、难以规划转型的路径。数字化转
型并非数字元素的简单堆砌,也无捷径可走,其需要立足于县域实际,与
数字经济进行深度融合,方能发生威力强大的化学反应。
“不能转”即转型的能力不够。我国县域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资源禀赋差别巨大,而数字化转型技术、人才等要素缺一不可,因此尽管
清楚“不转是等死”,但又会面临“转型是找死”的困境。
出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县域经济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
战,比如人才培养制度需要完善、区域交流与合作不足、产业结构不平衡
等,这些均有可能束缚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手脚。而要实现数字蝶变,
首先必须找到数字化转型的“金钥匙”。
要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难得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应
该梳理出正确、全面、深刻的数字发展理念,理清自身的地理条件和资源
禀赋,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先,县域数字化转型需要建立数字化经济体系。所谓数字化经济体
系,即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种产业和资源而形
成的科学、智能、高效的新型经济体系。为此,不仅需要加强县域数字基
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还需要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和技
术的创新作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
统。其次,县域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
量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具
体可以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等维度入手。
再次,县域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智慧农业,这也是
县域经济进行数字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密不可
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带动
县域经济的增长。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需要将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与农
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进行融合,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农村电商的发
展,并提高农业领域的生态环保水平。
伴随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数
字经济占GDP比重接近于第二产业,数字经济对各产业的赋能价值也不断
提升。其中,县域经济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比如,江苏省辖
县级市昆山市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通过利用智能化和数字化
手段,昆山市实现了制造企业在提质增效、降本节能等方面的改造提升,
并通过企业上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5G工厂等“智改数转”策略将
“智改数转”成功落地,成为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
此外,数字化转型不仅能赋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能够使得数
字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比如,山东省辖县级市寿光市不仅是“中国蔬菜之
乡”,也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作为山东
省政府批复确定的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研发基地和质量标准中心、县域高
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寿光市以数字技术与设施农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
不断加快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的智慧化提升,成功实现了“设
施化”向“数字化”转变。寿光市的现代化智能园区,已经全部覆盖大型
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使得曾经“面朝黄土背朝
天”的农民可以远程操控农作物生产,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增长。
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并促进共同富裕。本书立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与阶段特征,紧紧围绕“数字县域”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试图阐明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分别从县域经济、数字县域、
县域商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人口结构和数字治理这七大维度出发,
旨在帮助读者深刻认识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
战略机遇。
“数字”与“县域”的融合,是数字中国美好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启县域数字经济新引擎,不仅能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
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