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書城自編碼: 41403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蒋晖
國際書號(ISBN): 202507147777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18.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巨变时代(全2册)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HK$ 75.9
罗马兴志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黑格尔与国家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HK$ 206.8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編輯推薦:
明朝是汉族政权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有闭关锁国,藩王权贵土地兼并、生活荒淫,蒙古入侵,倭寇袭扰,战乱四起,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阔航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带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获得了巨额财富。
尽管明朝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但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接续中华文明传统,生产力发达,不断自我调整和修复的朝代。尤其对于当时的全世界来说,明朝属于东方强盛大国,不仅人口数量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安居乐业,农桑耕种,礼乐诗书,到了晚明,东南地区大量人口开始移居海外,纷纷建立海外华人自己的社区,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在之前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明朝的文化精英们,包括看不惯朝堂斗争的官员文人、富商、艺术家以及山林隐士、民间高人,他们热衷诗文写作,游山玩水,研究、讨论艺术,收藏鉴赏书法古画、古籍碑帖,喝茶闻香、品鉴古董,讲求文房器具的制作考究,造园种树,侍弄花木,设计家居,谈禅写经……他们精心设计自我空间,强调现实的愉悦享受,他们将艺术审美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风潮,并且广为传播,影
內容簡介:
本书以晚明《长物志》、《遵生八笺》等著述为经,以记录日常文人生活细节之《味水轩日记》《快雪堂日记》为纬,再现明代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美学经验,围绕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展开讨论,进而表达当时文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审美趣味,全景式还原明代社会风貌。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每一篇均主题明确,会涉及明代人物,展开相关的故事。古今相映,涉及当代读者的兴趣点、当下落实处。
關於作者:
蒋晖 苏州人,作家、明代艺术史研究专家。近年来从事古代艺术史文献整理工作,尤其致力于古代大理石屏收藏的稽考研究。著有《明代大理石屏考》《园林卷子》《明式苏州》;点校《石画记》《长物志》等。三联中读“明代生活美学60讲”主讲人。
目錄
目录
第一章
吴罗宋锦:沉香色看马面裙
第二章
饕餮风味:带骨鲍螺玫瑰酒
第三章
大道至简:听松竹炉惠山泉
第四章
神秘岕茶:粗枝大叶天下绝
第五章
倚天屠龙:虎丘天池松萝茶
第六章
香料传奇:龙涎奇楠沉香片
第七章
制香秘方:空熏隔火蒸花果
第八章
光怪陆离:潘炉胡炉宣德炉
第九章
焚香七要:香盒香瓶金莳绘
第十章
文人赏画:手卷册页与屏风
第十一章
古画传奇:题跋借观与钤印
第十二章
古铜插花:滚水肉汤爱梅花
第十三章
牡丹荷花:刹那断送十分春
第十四章
宫廷萌宠:狸猫朱鱼富贵图
第十五章
鹤鹿同春:海外鹦鹉倒挂鸟
第十六章
养生摄护:静坐延年江湖行
第十七章
遵生八笺:百病百药少抑郁
第十八章
明代店铺:玉兰花露孙春阳
第十九章
清风徐来:怀袖雅物书画扇
第二十章
张鸣岐炉:不惜褭蹄金一饼
第二十一章
卧游漫游:泛凫江湖逍遥行
第二十二章
画舫游船:水上书房与园林
第二十三章
海外见闻:利玛窦与李日华
第二十四章
筑圃见心:湖山梦里快雪堂
第二十五章
栖岩幽居:山中隐士雅与俗
第二十六章
城市山林:闹市之中好修行
第二十七章
叠石山师:园林设计魔术师
第二十八章
人造瀑布:云在青天水在园
第二十九章
一峰独秀:仙山气质太湖石
第三十章
片石有情:十面灵璧非非想
第三十一章
灵岩宝玉:醉石斋中雨花石
第三十二章
天然石画:一片苍山在大理
第三十三章
明代家具:文人设计黄花梨
第三十四章
皇帝木匠:折叠家具斑竹榻
第三十五章
流云仙槎:隐几奇物蝶几图
第三十六章
文人制造:破瓢道人吴孺子
第三十七章
宋版第一:最是人间留不住
第三十八章
萝轩变古:木刻版画黄金期
第三十九章
清玩大会:家家都有倪瓒
第四十章
最佳损友:王世贞与项元汴
第四十一章
鬼斧神工:时壶黄锡昊十九
第四十二章
天生高手:工匠人生也风流
第四十三章
顾绣针神:露香园中女主人
第四十四章
文家淑女:金石昆虫草木状
第四十五章
昆曲奢靡:绕梁三日水磨腔
后记
內容試閱
序言
明朝:风雅又俗气 物质又清高
明朝是汉族政权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有闭关锁国,藩王权贵土地兼并、生活荒淫,蒙古入侵,倭寇袭扰,战乱四起,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阔航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全球贸易,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带着东方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获得了巨额财富。
明朝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但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接续中华文明传统,生产力发达,不断自我调整和修复的朝代。
尤其对于当时的全世界来说,明朝属于东方强盛大国,不仅人口数量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安居乐业,农桑耕种,礼乐诗书,到了晚明,东南地区大量人口开始移居海外,纷纷建立海外华人自己的社区,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这在之前历史上是罕见的。
明朝的文化精英,包括看不惯朝堂斗争的官员文人、富商、艺术家以及山林隐士、民间高人们,热衷诗文写作,游山玩水,研究、讨论艺术,收藏鉴赏书法古画、古籍碑帖,喝茶闻香、品鉴古董,讲求文房器具的制作考究,造园种树,侍弄花木,设计家居,谈禅写经……他们精心设计自我空间,强调现实的愉悦享受,他们将艺术审美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风潮,并且广为传播,影响后世。
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这两种晚明时代生活美学著述,忠实记录了明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其他一些个体文人的生活细节描绘,在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冯梦祯的《快雪堂日记》里得到全面的展示。这些 “无用”“消闲”“小众”文献,经过岁月打磨,时至今日,渐渐散发出温润的光,如同一面出水日久的青铜古镜,反观照临,让人身入其境。
明朝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美学经验,有些其实离我们不远,或根本不曾离开,我们不自知而已。有些眉目,随时代迁跃反而日益舒展变得清晰。本书的写作,围绕江南地区晚明时代日常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展开,进而刻画当时文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审美趣味所依托的具体消费行为,由外向内,从不同的侧面还原明朝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风貌:
衣食住行、日常起居,明朝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具体而微的精彩描述,比如当时有哪些流行的服饰,人们日常吃什么,为什么把鹤当宠物养,春踏青、夏避暑、秋问菊、冬围炉的养生心法是如何养成的,有哪些热门的奢侈品牌、出去旅行的装备有哪些?
今天的人们焦虑于阶层,社区,学区房,住在哪里已然是身份的体现。
明朝人的居所,从明初朝廷按照不同社会地位做出过严格规制,晚明时普通人造屋建宅逐步奢华多元,建筑居所讲究品味,乃至园林宅邸流行一时,文人士大夫热衷营造的美好生活空间,在江南城市、山林、郊外都徐徐展开,他们选择社区有哪些标准、如何设计自己的私家园林,时新陈设、家具款式有哪些,书房器物如何摆布、貌不惊人的所使用的日常器物又有哪些讲究等,这些曾经消逝的细节,用细致耐心的考据加以浇灌,都会在本书中呈现最初她的色相与本质。
明朝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人生,其实丰富异常。眼力和财富如何考验收藏家们、在他们收藏品中如何窥见他们的爱好和精神世界、为什么昆曲家班成为上层社会的交际手段、从雅集到结社,如何发展出抚琴、赏香、啜茗、读话的文人意趣,琴、棋、茶、酒、花、香等技艺如何滋养文人的精神世界等,像个性张扬的张岱,不为人知的隐士周履靖,富可敌国的项元汴,画风诡异的陈老莲,传奇隐士赵宦光夫妇……这是今天的人所好奇的另一种人生。而明代闺阁女子,她们中有大家闺秀,有人格独立的“闺塾师”,有行走江湖的奇女子,还有绕不开的秦淮风月,金粉如梦,红颜素心……当时的人们认真追求着的艺术趣味,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也许有点奢侈,甚至不合理,他们的理念从何而来,这样的生活方式今天还保留下多少?
在全球化的今天,流行不应该只是商品的包装,文化其实是身份、自我的认同。去粗取精,研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观察明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入手,继而体认、实践每个人自我认同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美学”“观念”。
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自己喜欢、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苏州,这里曾经是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风最盛,人文荟萃之地。多年前,我从研究明代苏州园林历史、园林主人生平考据、园林文物书画收藏开始,逐步涉及明代艺术史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当时的人,不论是建设者、品论者,他们的喜怒哀乐,青春白发,他们敢于从世俗的生活中挣扎出自己的精神天地的个性,都深深吸引着我,了解古人的生活品味以及文人倡导的美学观念,对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煮水,投叶,舒展,看茶色如线注入一杯中,碧螺春从山林进入城市,与我相遇,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进入明代文人的生活世界,风雅而俗气,物质又清高,千姿百态,好像昨天,又是今天。
第十四章
宫廷萌宠:狸猫朱鱼富贵图
猫狗是最寻常的宠物。人类最早驯化、豢养猫狗出于实用考虑,猫可以捕鼠,狗用来看家,逐渐成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明代太监刘若愚,写过一本记述宫中事物之书,名《酌中志》。这部的许多内容具有唯一性,是研究明代宫廷制度的重要资料。根据刘若愚的记述,皇宫内廷设二十四衙门,分四司八局十二监,各有太监,各司其职,其中有一个下设部门,就叫“猫儿房”。 “猫儿房”专门有三四个太监,负责饲养皇帝宠爱的猫咪,这些猫还有名分,如果是雄猫,就叫做某某小厮,雌猫就叫某某丫头,如果是已经阉割过的,就叫某某老爷。这些小太监也有名分,比如叫某管事,或直接称猫管事。时逢佳节,端午、中秋,皇帝会对宫里的太监、内侍进行赏赐,这些猫也会获得皇帝关爱,照例有一份中秋节礼、端午粽子。
宫里的猫,都会成精。
明代嘉靖皇帝,为本父尊位名分,一人独斗群臣,轰轰烈烈举办“大礼议”,廷杖大臣,整肃文官,甚至提名他登上皇帝大位的四朝元老杨廷和,照样罢官,连杨廷和的儿子、状元杨慎也充军云南,终其一生不得回家。嘉靖皇帝一生对臣下冷酷无情,对宠物猫猫狗狗,却爱护有加。
《日下旧闻》载:
嘉靖中,禁中有猫,微青色,唯两眉洁莹。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行幸,皆先意前导。伺上寝,株橛不移。上最怜爱之。死后,敕葬万岁山阴。碑曰“虬龙冢”。
“霜眉”死后,哀伤的嘉靖皇帝命以金棺葬于万岁山下,道士们建议举行斋醮仪式超度猫咪。嘉靖皇帝还下令,各部、翰林官员要为自己的爱猫写一篇祭文,用以超度。大臣们都觉得有点尴尬,这个题目怎么写?实在无从下笔。唯有礼部侍郎袁炜毅然奉旨,为这只猫撰写悼词。史称,袁炜才思敏捷,最擅长撰写青词,每次遇到中外各地报告祥瑞,袁先生下笔如神,极词颂美。这次袁炜更荣幸,得为御猫撰写悼词,他福至心灵,极具灵感写了一句祝福猫咪“化狮作龙”。
嘉靖皇帝破涕而笑,猫咪安葬处,题碑“虬龙冢”。 袁炜后官运亨通,升任建极殿大学士,位极人臣。
人生本来不公平,猫也是。
宋 佚名 貍奴图
晚明学者谢肇淛写过一部笔记《五杂俎》,提到宫中贡猫之事。天顺年间,有外使从西域进贡了一只珍贵之猫,装在一个金笼里面,使者就住在北京驿馆。有一位退休官员偶然到访,看到这位外国使者,问此猫有何特异,万里迢迢送到北京献给皇帝。西域使者非常狡猾,回答说,要知道不难,但你得给我一些银钱,我就表演给你看。退休官员更好奇,真给了银钱。这位西域使者,“结坛于城中高处”,好像道士做法一样,先建造了一个法坛,把这只猫放到坛上……到第二天,竟有数以万计的老鼠死于“猫坛”之下。
这个使者说:“此猫一作威,十里内,鼠尽死,盖猫王也。”
《五杂俎》的记载有点夸张。但谢肇淛一定也是爱猫人士,非常留意相关情况。据他观察,北京宫廷里的太监、高官大都养猫,一般来说,他们喜欢的猫都“莹白、肥大”,可能是白猫,而且要肥大。据谢肇淛记述,这些猫足有几十斤肯定超重了,所以也没法捉老鼠,但跟人特别亲近。
谢肇淛曾在今天的安徽霞浦、古称长溪大金的地方买过一只猫,当时长溪猫非常优秀,猫价要比其他地方贵十倍,看起来很漂亮,毛发纯黑无暇,猫睛如金子一样闪亮,但是长溪猫同样不能捕鼠,谢肇淛尽管经常去买长溪猫,自己也觉得好笑,就当宠物养了。
《五杂俎》顺便提到,当时北京养狗也成风尚,最流行一种,“金丝毛而短足者”,腿很短,披金毛,“蹒跚地下”走得不快,蹒跚而行。可笑的是,这种短足金丝狗很没出息,“兄事猫矣,而不吠盗”,这些狗跟着那些几十斤的肥猫甘做小弟,甚至懒得吠叫,完全起不到防盗作用。
宫廷里养猫规矩就比较大。宣德皇帝是最喜欢艺术的一个明朝皇帝,画艺非常精妙。他在宣德四年曾经御笔亲画过一只猫,这幅画能让我们直观看到明代宫廷宠物猫的形象。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吉利的名字,取名为《壶中富贵图》。
“壶”是“酒壶”,画面主体有一个青铜器,器型非常高古,酒壶前蹲着一只猫,这只猫非常可爱,形象憨态可掬,好玩的是,这幅画是当时宣德皇帝赏赐给一个老臣的礼物,此人就是当时的华盖殿学士杨士奇。杨士奇,明代著名政治家,五朝元老,建文帝在位时就入了翰林院,后来效忠永乐皇帝,宣德皇帝登基,这位大臣已经为明朝皇帝效力过祖孙三代、四位帝王。宣德一朝,明朝政治开始步入正轨,开创了所谓“三杨之治”的繁盛局面,而宣德皇帝特地赐给他这幅画,其实蕴含很深的政治意义。
画猫,一直是绘画中祝寿的题材,古人称为“耄耋”(猫蝶)之年,寓意长寿。皇帝赏赐杨士奇这么一幅御笔《壶中富贵图》,意味深长,杨士奇你长寿有了,富贵荣华也有了,作为臣子必须有所表示。杨士奇就在这幅猫画上面,恭恭敬敬用正楷写了一个长长的题跋来歌颂、感谢皇帝对他的关怀、宠信。杨士奇翰林出身,这段答谢文字写得很漂亮,先从御笔画猫的形象做了一番阐发。他说,这只猫画得是栩栩如生,名字又叫“富贵图”,猫身处富贵之中,“人间之富贵,是猫望而欲吞”,这只猫看见富贵,好像也要把它一口吞下。而我们现在朝局和谐,“君臣一德,上下相逢”,这是点题的逢迎之辞。杨士奇继而口气一转,“据老臣观察,现在天下已经没有硕鼠了,我们大明官场再没有官员大肆贪污”,这是更深一层地颂扬皇帝贤明。最后,他谈了谈艺术追求,“皇上您画艺高超,简直是比宋徽宗画得都好。”宣德皇帝至此,应该很满意了。不料大臣语锋再转开始自我反省,“今天您一时兴起,送给老臣这么一幅好画,还不忘我们国家的政事,通过这幅画您是在提醒老臣,今后咱们还是要君臣一心,不让硕鼠横行……”杨士奇不愧国家四朝元老,讲了很多感恩的话。
宣德皇帝传世画猫作品不止一幅,这张堪称精品。在日本,有一张记在宣德皇帝名下的《五狸猫图》,画得其实也很精彩,但是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晚明苏州画坊里做的“苏州片子”。这幅画,一共画了五只狸猫, 也可称为《五狸奴图》,狸猫即为狸奴,五只猫形态各异,或者是在睡懒觉,或在花下仰望鲜花,或者就地打滚,神态栩栩如生。

明 朱瞻基 唐苑嬉春图
明代画家沈周常年生活在乡村,农村里老鼠比较多,沈周养猫,他经常会写一些与猫有关的诗歌,作为一个爱猫之人,画家沈周曾经画过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猫画,与宣德皇帝不同,宣德皇帝用的是是工笔、重彩,猫的毛发都纤毫毕现,画得非常细致,而沈周是用水墨,工笔带写意,只用墨色来渲染猫的毛茸茸的质感。关键是构图,画中心就是一张猫脸,然后是身子,最后是尾巴,可是猫脸、猫身、猫尾巴成为一个同心圆,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黑色毛绒绒的大圆饼,仔细看猫,画了一只大饼脸的猫咪。沈周的这张画猫别有情趣,让我们看到明代民间所豢养猫咪,造型比较质朴,也是我们今天常见的猫咪形象。
从明朝开始,金鱼培育成功,开始流行。
金鱼当时不叫金鱼,明朝人称为“朱鱼”,就是朱砂颜色,非常鲜艳。今天研究证明,最早的金鱼品种是一种野生鲫鱼,因为基因突变,慢慢地通过人工育种,最后演变出许多品种,颜色形状各异,数不胜数。
万历二十四年,收藏家张丑写成《朱砂鱼谱》,从十个方面论述培育金鱼要点,怎样选育好的鱼种、怎样欣赏、注意事项等等。张丑说,朱砂鱼“独胜于吴中”,最早在苏州一带流行,玩家众多;它的颜色像辰州朱砂,红色的发色非常“正”;这种鱼“最易盆蓄”,最早就把它放养在一个木盆里。今天很多人养鱼,在花鸟市场都是放在鱼缸里面,而且一定是玻璃鱼缸,当时没有这种条件,明朝的玻璃是比宝石还要珍贵的、来自西域、国外的奢侈品,就把它养在木盆里面,木盆则摆放在庭院中。稍后出现了烧制的陶瓷鱼缸,体量更深大,但明朝人喜欢将鱼养在敞口的盆里,观察起来更直接。
按照张丑的说法,吴地有些“好事家”,“每于园林池塘、书斋楼阁”,在园林里最好的地方,放上一两盆朱砂鱼以供欣赏。他说,我几年间见过几十万头不同的金鱼,其中最漂亮的还请画家写生。张丑作为养鱼行家,观察特别细致,《朱砂鱼谱》记录了各种不同形态、颜色的金鱼,像白色身子、头顶有朱红色三横一竖、像“王”字的品种;有的是头尾皆白、中间一段金色;有的浑身雪白,背上有朱砂,朱砂色有的是一条线,也有一点一点构成了北斗七星图案的……
张丑赏鱼,先用工具把鱼从鱼盆里面小心捞出,一一盛放在白色磁州窑碗里,再来细细赏看。为什么要放在白碗中?他说,如果朱鱼在碗中,水和碗都因朱鱼而“映红”,颜色若红得透、红得正,才是真正上好的朱鱼。一条红色朱鱼,不能够让碗中之水变得非常红,今天话说就是“颜色饱和度”不够,朱鱼档次就差一点。
每年夏天,张丑都要养上几千条朱鱼,分别放入10口大缸育种,他每天去挑选,把一些认为不好的鱼淘汰掉。“百存一二”,数千条金鱼,最后能入他法眼的也不过几十条而已,然后把这几十条金鱼合并一起,分为两三缸,这是优中选优的品种,特加爱护、蓄养,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选育出优良、奇特的新品种。苏州一些喜欢养鱼的人,经常会互相到朋友家去参观,心中暗比,谁家的鱼儿更好、更稀罕。
每天欣赏金鱼时间,早晨最好。朝阳初升,云霞尚未散去,光在空气中有微妙的变幻之色。金鱼自由自在,游动在清泉、碧藻之间,感觉非常好。还有晚上有月亮的时候,一轮明月当天,水上面映着月亮的影子,这时候突然鱼从水中跃起,发出啪一声,就觉得这个声音的享受也非常好。还有就是有微风的时候,水面上是有一点点波浪,这个时候池塘里面比较大的金鱼出没了,也非常好。在冬季,山中泉水形成的池塘有一层薄冰,下面的金鱼只是一点含糊的红色,以为它们冬眠了,其实不然。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顽强的小鱼在冰层下嬉戏,那抹缓缓游动的朱砂色,格外耀眼。
高濂的《遵生八笺》没有写金鱼,文震亨《长物志》有许多花鸟鱼虫内容,也提到金鱼,基本上是全文与张丑的记述相似内容。朱鱼之外,当时有蓝色的鱼,白色的鱼,有整个“肠胃俱见”透明之鱼,都是金鱼变异之种,在一些明代人笔记里也有所著录,有时候他们会觉得非常惊奇。在顾起元《客座赘语》里面,他说“花鱼”以前只有朱鱼这一种品种,近年来有“朱色如腥血者,有白如银者,有翠而碧者,有斑驳如玳瑁者,有透彻如水晶者,有双尾三尾四尾者,有尾上带金银管者,有解舞跃游泳而戏者,有斗者,故是盆盎间奇物”,这已经非常接近于我们熟悉的锦鲤概念。
张岱《五异人传》记堂弟张燕客,“任诞不羁,不事生业,好奇石古董,在武林,见有金鱼数十头,以三十金易之,蓄之小盎。”真是令人乍舌的高价。
当时的人还热衷“斗鱼”。有一种特别的鱼,据说只要稍加训练,两条鱼互相就会缠斗,人们在边上欣赏,以此为乐。明朝更流行斗蟋蟀。宣德皇帝不仅爱猫,爱斗蟋蟀是出了名的。他曾经请他的亲信、苏州知府况钟,也就是戏曲故事《十五贯》里面的主角,在苏州给他找些特别勇猛善斗的蟋蟀,这些蟋蟀被送到宫里面,数量成千上万。宣德皇帝专门在景德镇御窑烧制青花蟋蟀罐,如今是非常名贵的官窑名品,宣德青花瓷器存世极少,宣德蟋蟀罐更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