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中华学术 有道
》
售價:HK$
96.8

《
上古中国的神:先秦时期的彼岸世界
》
售價:HK$
96.8

《
君臣共天下:一本书读懂东晋门阀
》
售價:HK$
95.7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
道德偶然研究
》
售價:HK$
105.0

《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售價:HK$
90.0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却面临着诸多质疑与挑战。许多人对中医的理论和疗效心存疑虑,甚至将其视为 “不科学” 的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咋还不信中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契机。这本书不仅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能帮助他们打开了解中医的大门;对于中医从业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启发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中医理论和实践。衷心希望大家都能翻开这本书,走进中医的奇妙世界,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从中收获健康和智慧。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帮助读者理解中医,相信中医。本书分两部分科普中医气脉和阴阳相关的知识。第一部分为中医“气、脉”的本质,包括“气、脉”并不玄虚,血液在歌唱,神秘的共振,“气、脉”的本质,膻中穴的秘密,古人对脉的认识,针灸的秘密,气场的秘密,气滞血瘀的原理,六字真言的秘密,人们为什么喜欢音乐,脉象有声展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为啥会耳鸣? “古脉法”中的气脉。作者利用共振来解释中医中原本无形的气脉,形象生动,并通过仪器有声展示脉象,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部分为中医“阴阳”的本质,通过身边事物生动形象的解释中医中的阴阳理论,帮助读者理解阴阳。
|
關於作者: |
王光强,男,硕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医师分会委员、山东防痨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医科普图书《身边的中医智慧》,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呼吸科医生王光强”,粉丝2.7万,原创文章单篇获赞数达10万 。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分 中医“气、脉”的本质
第一章?“气、脉”并不玄虚 2
第二章?血液在歌唱 6
第三章?神秘的共振 13
第四章?“气、脉”的本质 20
第五章?膻中穴的秘密 27
第六章?古人对脉的认识 35
第七章?针灸的秘密 42
第八章?气场的秘密 47
第九章?气滞血瘀的原理 53
第十章?六字真言的秘密 59
第十一章?我们为什么喜欢音乐? 66
第十二章?为啥会耳鸣 83
第十三章?举例说明气脉 90
第十四章?初步研究结果汇报 100
第十五章?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109
第二部分 中医“阴阳”的本质
第十六章?阴阳的定义 118
第十七章?人体的阴阳 124
第十八章?天地中的阴阳 127
第十九章?势的奥妙 131
第二十章?生活中的阴阳 139
第二十一章?疾病与阴阳 145
第二十二章?阴阳即对立 150
第二十三章?阴平阳秘 155
第二十四章?阴阳的比喻 159
第二十五章?如何提升阳气? 164
第二十六章?一株麦子论阴阳 169
第二十七章?六经辨证与阴阳 174
第二十八章?总结 180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中医饱受诟病的硬伤就是无法描述“气、脉”的形态,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多人就不会相信。要让别人相信中医,先得把人说服,认可中医的基本理论才行。硬生生地要求别人相信中医,是徒劳的。尤其是一些“科学家”,习惯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觉得科学一定要经得起重复、一定要客观等,例如方舟子,他是杰出的生物科学家,不认可中医,并不奇怪。本书就是尽量按照“科学”的框架,把中医的基本道理讲清楚,如果能把本书的内容看完了,或许对中医的看法会有所改变。
套用一句豫剧《朝阳沟》里的唱词:“方先生,您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
本书的前半部分通过中医关于“五音对五脏”的理论,阐明人体的五脏与声音是有对应关系的,五音可以衍生出十二律,与十二条经络对应着。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借助声学物理、AI声音指纹识别等技术,让中医的“气、脉”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变得不再玄虚,建立起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阴阳理论也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欲学中医,先辨阴阳”,所以,想学习中医,首先要明白阴阳的道理,先认可这个理才行。其实阴阳的道理无处不在,本书的后半部分,就是通过身边的事例,力争把阴阳的道理讲清楚。
中医是从“道” 的层面入手,而西医是从“术”的层面研究,所以西医常常讲“医术”“手术”“学术”等。“道”是指大道相通的共性,而“术”指某个具体的方面,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牵一匹马出来,只能是大马、小马、白马,或黑马,代表不了所有的马,只要有了具体的形状,就只能是“术”“器”的层面。而“道”是无法具体描述的,即“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
因此,想把“道”讲清楚可太难了,还是庄子会说话:
“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见《庄子·天运》)
如果道可以献给君王,能够侍奉父母,能够传给孩子的话,还有谁会藏着掖着呢?早就拿出来了。
既然中医是“道”的层面,我也不可能讲得透,然而,我们比古人多了声学物理知识、声谱分析等技术,近几年又有了声音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手段,或许能让我们离“道”更近一步。
当下,我们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尤为重视。在政策引领下,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鼓励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倡导走中西医结合之路。通过在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传承创新等重点领域发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中国大地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基础深厚,有着天然的天时、地利、人和。希望我们能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本书中的理论引导,用现代科学理论解读中医的“气、脉”的概念及经络的本质。或许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皆属正常。希望能结聚一批有志于此的同道,踔厉同心,取得突破,为中西医的结合搭起一座桥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