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药物化学(尤启冬)(第五版)

書城自編碼: 41402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尤启冬、郭小可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7070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售價:HK$ 43.8
巨变时代(全2册)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售價:HK$ 75.9
罗马兴志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黑格尔与国家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HK$ 206.8

內容簡介:
《药物化学》(第五版)全书共2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药物靶标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第一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第二章)、药物结构与药物代谢(第三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四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第五章)、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第六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第七章)、镇痛药(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第九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第十章)、抗变态反应药物(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物(第十二章)、降血糖药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第十三章)、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第十四章)、抗高血压和利尿药(第十五章)、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第十六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第十七章)、抗生素(第十八章)、合成抗菌药(第十九章)、抗病毒药(第二十章)、抗肿瘤药物(第二十一章)。全书仍注重突出以药物发现的实例为主线,通过将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靶标、药物设计、构效关系与现代药物化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系统介绍新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阐述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体内代谢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变化的规律以及手性药物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药物化学》(第五版)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理工院校的药学类各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作为高校药学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
目錄
绪论(Introduction)1
一、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The Scopes and Purpose of Medicinal Chemistry)1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2
三、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Achievement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in China)5
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Process and Methods of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6
选读文献9
第一章药物靶标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rug Targets and Drug-Targets Interactions)10
第一节蛋白质结构及功能(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10
一、 蛋白质结构(Protein Structure)10
二、蛋白质功能(Protein Function)11
第二节靶标与作用于靶标的药物(Therapeutic Targets and Targeted Agents)13
一、受体与作用于受体的药物(Receptors and Their Targeting Agents)13
二、酶与作用于酶的药物(Enzymes and Their Targeting Agents)16
三、核酸与作用于核酸的药物(Nucleic Acids and Their Targeting Agents)20
第三节药物与靶标的键合作用(Drug-Target Binding Interactions)21
选读文献25
第二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Drugs)26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Affec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s on its Pharmacologic Activity)27
一、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ugs)27
二、药物的亲脂性和药物活性(Lipophilic Properti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Drugs)29
三、药物的pKa和药物活性(pKa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Drugs)30
四、药物溶解度与药物活性(Solubilit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Drugs)33
五、药物结构与药物渗透性(Chemical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of Drugs)36
第二节药物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Affection of Drug Structure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38
一、药物结构中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Affe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Drug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38
二、药物的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Affection of Charge Distribution of Drug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41
三、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Affection of Stereostructure of Drug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42
第三节药物结构对药物转运的影响(Affection of Drug Structure on Transportation)47
一、药物化学结构对膜转运的影响(Affection of Drug Structure on Membrane Transportation)47
二、药物化学结构对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影响(Affection of Drug Structure on Blood-Brain Barrier Penetration)49
第四节药物结构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Affection of Drug Structure on Side Effects and Toxicities)50
一、药物与非靶标结合引发的毒副作用(Toxic and Side Effects from Off-target Binding of Drugs)50
二、药物与体内代谢过程引发的毒副作用(Toxic and Side Effects from the Metabolism of Drugs)51
选读文献58
第三章药物结构与药物代谢(Structure and Metabolism of Drugs)59
第一节Ⅰ相生物转化反应(Phase Ⅰ Biotransformation Reactions)60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61
二、还原反应(Reduction)70
三、水解反应(Hydrolysis)71
第二节Ⅱ相生物转化反应(Phase Ⅱ Biotransformation Reactions)72
一、葡萄糖醛酸结合(Glucuronic Acid Conjugation)72
二、硫酸结合(Sulfate Conjugation)74
三、氨基酸结合(Conjugation with Amino Acids)75
四、谷胱甘肽或巯基尿酸结合(Glutathione or Mercapturic Acid Conjugation)76
五、乙酰化结合(Acetylation)78
六、甲基化结合(Methylation)79
第三节药物代谢研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Drug Metabolism Research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80
选读文献83
第四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asic Principles of New Drugs)84
第一节药物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Drug Molecules)84
一、药物的宏观性质(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Drugs)85
二、药物的微观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Drugs)86
第二节苗头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Hit Compounds,Lead Compounds and Candidate Drugs)88
一、苗头化合物(Hit Compounds)88
二、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s)90
三、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产生(Generation of Hit and Lead Compounds)90
四、候选药物(Candidate Drugs)98
第三节药物分子优化(Optimization of Drug Molecules)98
一、药物分子优化的目的(Purpose of Optimization of Drug Molecules)98
二、药物分子优化的常用方法(Approaches for Optimization of Drug Molecules)99
第四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113
一、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Ligand-Based Drug Design)114
二、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117
三、虚拟筛选药物设计(Virtual Screening Drug Design)118
四、从头药物设计(De Novo Drug Design)120
选读文献121
第五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Sedative-Hypnotics and Antiepileptics)122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122
一、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及分类(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edative-Hypnotics)122
二、苯二氮类催眠镇静药(Sedative-Hypnotics of Benzodiazepines)123
三、非苯二氮类GABAA受体激动剂(Nonbenzodiazepine GABAA Agonists)130
四、褪黑素受体激动剂(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s)133
五、促食欲素受体拮抗剂(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135
第二节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137
一、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138
二、巴比妥类的同型药物(Homotypical Drugs of Barbiturates)140
三、二苯并氮杂类(Dibenzoazepines)142
四、GABA类似物 (Analogues of GABA)144
五、脂肪羧酸类 (Carboxylic Acids)146
六、谷氨酸信号阻断剂(Glutamate Antagonists)146
七、以SV2A为靶标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s Targeted on SV2A)147
八、其他结构类型药物(Other Drugs)148
选读文献149
第六章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Psychotherapeutic Drugs)150
第一节经典的抗精神病药(Classical Antipsychotic Drugs)150
一、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和锥体外系副作用(The Mechanism and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of Classical Antipsychotic Drugs)150
二、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151
三、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157
四、丁酰苯类及其类似物(Butyrophenones and their Analogues)159
五、苯甲酰胺类(Benzamides)161
六、二苯二氮类及其衍生物(Dibenzodiazepi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163
第二节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163
一、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The Mechanism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163
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多靶标药物设计”(Multiple Target Drug Design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164
三、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165
第三节抗抑郁药(Antidepressive Drugs)170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MAOI)171
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171
三、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174
四、新发展的抗抑郁药(New Antidepressive Drugs)179
第四节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Antianxiety Drugs and Antimanic Drugs)182
一、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182
二、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184
选读文献185
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Drugs for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186
第一节抗帕金森病药物(Anti-Parkinson’s Disease Drugs)186
一、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机制(Action Mechanism of Anti-Parkinson’s Disease Drugs)186
二、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Agents on Dopaminergic Neural System)188
三、NMDA受体拮抗剂(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192
四、腺苷A2A受体拮抗剂(Adenosine A2A Receptor Antagonists)193
五、作用于其他靶标的药物(Agents on Other Targets)193
第二节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nti-Alzheimer’s Disease Drugs)195
一、胆碱能系统改善药物(Drugs of Improving Cholinergic System)196
二、β-、γ-分泌酶抑制剂(β-,γ-Secretase Inhibitors)201
三、Tau蛋白抑制剂(Tau Protein Inhibitors)202
四、H3受体拮抗剂(H3 Receptor Antagonists)203
五、NMDA受体拮抗剂(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204
六、其他药物(Other Drugs)205
选读文献206
第八章镇痛药(Analgesics)207
第一节吗啡及其衍生物(Morphine and Its Derivatives)207
第二节合成镇痛药(Synthetic Analgesics)210
一、吗啡烃类及苯并吗喃类(Morphinanes and Benzomorphanes)211
二、哌啶类(Piperidines)212
三、氨基酮类(Aminoketones)215
四、其他类(Others)216
第三节阿片受体和阿片样物质(Opiate Receptors and Opiate-Like Substances)217
一、阿片受体及其晶体结构(Opiate Receptors an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217
二、阿片样物质(Opiate-Like Substances,OLS)218
选读文献219
第九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220
第一节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for NSAID)221
一、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炎症介质(Metabolism of Arachidonic Acid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221
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靶标(Target of NSAID)222
第二节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223
一、苯胺类(Anilines)223
二、水杨酸类(Salicylic Acids)225
三、吡唑酮类(Pyrazolones)227
第三节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228
一、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Nonselective NSAID)228
二、选择性环加氧酶-2抑制剂(Selective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s)239
三、免疫反应抑制剂(Immune Response Inhibitors)243
第四节痛风治疗药(Agents Used to Treat Gout)244
一、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Drugs that Decrease Uric Acid Formation)244
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Uricosuric Drugs)246
三、急性痛风期治疗药物(Drugs for Acute Gout Treatment)247
选读文献248
第十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Cholinomimetic Drugs and Anticholinergic Agents)249
第一节拟胆碱药(Cholinomimetic Drugs)251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Cholinoceptor Agonists)251
二、胆碱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Cholinoceptor Agonists)253
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254
四、有机磷酸酯的抗胆碱酯酶作用和胆碱酯酶复能药(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 of Organophosphates and Cholinesterase Reactivators)257
第二节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 Agents)258
一、M受体拮抗剂(Muscarinic Antagonists)259
二、N受体拮抗剂(Nicotinic Antagonists)264
选读文献271
第十一章抗变态反应药物(Antiallergic Agents)272
第一节H1受体拮抗剂和抗变态反应药物(H1-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Related Antiallergic Agents)273
一、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Classical H1-Receptor Antagonists)273
二、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Nonsedative H1-Receptor Antagonists)278
三、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H1-Receptor Antagonists)282
第二节过敏介质与抗变态反应药物(Allergic Mediators and Antiallergic Agents)283
一、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Inhibitors of Allergic Medicator Release)283
二、过敏介质拮抗剂(Allergic Mediator Antagonists)284
三、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285
选读文献285
第十二章消化系统药物(Digestive System Agents)286
第一节抗溃疡药(Antiulcer Agents)286
一、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s)287
二、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294
第二节胃肠促动药和镇吐药(Prokinetic Drugs and Antiemetic Drugs)300
一、胃肠促动药(Prokinetic Drugs)300
二、镇吐药(Antiemetic Drugs)304
选读文献310
第十三章降血糖药和骨质疏松治疗药(Hypoglycemic Drugs and Drugs Used to Treat Osteoporosis)311
第一节降血糖药(Hypoglycemic Drugs)311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Insulin and Its Analogs)311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Promoters to Insulin Secretion)313
三、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Enhancers)319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323
五、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 Agonists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DPP-Ⅳ) Inhibitors]324
六、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330
第二节骨质疏松治疗药(Drugs Used to Treat Osteoporosis)332
一、激素及相关药物(Hormones and Related Agents)333
二、双膦酸盐类药物(Bisphosphonates)335
选读文献339
第十四章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Drugs Affecting Adrenergic Receptor)340
第一节拟肾上腺素药物(Adrenergic Agents)343
一、拟肾上腺素药物(Adrenergic Agents)344
二、α受体激动剂(α-Receptor Agonists)346
三、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Selective β-Receptor Agonists)348
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353
五、β3受体激动剂(β3-Receptor Agonists)354
第二节抗肾上腺素药(Adrenergic Antagonists)354
一、α受体阻断剂(α-Receptor Blockers)355
二、β受体阻断剂(β-Receptor Blockers)357
三、对α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的药物(Mixed α/β-Receptor Blockers)363
选读文献364
第十五章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Antihypertensive Agents and Diuretics)365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 Agents)366
一、作用于交感神经的药物(Drugs Acting on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366
二、血管扩张药物(Vasodilators)367
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Drugs Acting on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369
四、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381
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390
第二节利尿药(Diuretics)390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391
二、Na -Cl-协转运抑制剂(Na -Cl-Cotransport Inhibitors)391
三、Na -K -2Cl-协转运抑制剂(Na -K -2Cl-Cotransport Inhibitors)393
四、阻断肾小管上皮Na 通道药物(Blocking Agents of Renal Tubule Epithelium Sodium Channels)395
五、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395
选读文献397
第十六章心脏疾病药物和血脂调节药(Drug Affecting the Cardiac Disease and Plasma Lipids Regulators)398
第一节抗心力衰竭药(Anti-Heart Failure Agents)398
一、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s)398
二、β受体激动剂(β-Aceptor Agonists)401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401
四、钙增敏剂(Calcium Sensitizer)402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402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Action Mechanism of Antiarrhythmic Drugs)402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s)403
第三节抗心绞痛药(Antianginal Drugs)409
一、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Nitrates and Nitrites)409
二、部分脂肪酸氧化抑制剂(Partial Fatty Acid Oxidation Inhibitors)411
第四节血脂调节药(Plasma Lipids Regulators)412
一、血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of Plasma Lipids)412
二、血脂调节药(Plasma Lipids Regulators)414
选读文献424
第十七章甾体激素类药物(Steroid Hormone Drugs)425
第一节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调控剂(Estrogens and Estrogen Receptor Regulators)428
一、甾体雌激素(Steroidal Estrogens)428
二、非甾体雌性激素(Nonsteroidal Estrogens)431
三、雌激素受体调控剂(Estrogen Receptor Regulators)432
第二节雄性激素、同化激素和抗雄性激素药物(Androgens,Anabolic Hormones and Androgen Antagonists)436
一、雄性激素(Androgens)436
二、同化激素(Anabolic Hormones)438
三、抗雄性激素药物(Androgen Antagonists)439
第三节孕激素和抗孕激素(Progestogens and Antiprogestogens)441
一、孕酮类孕激素(Progesterone and Its Derivatives)441
二、19-去甲睾酮类孕激素(19-Norandrostanes)443
三、抗孕激素(Antiprogestogens)446
第四节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ids)448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Adrenocorticoids)449
二、代表药物(Classical Andrenocorticoids)451
选读文献453
第十八章抗生素(Antibiotics)454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455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β-Lactam Antibiotics)455
二、青霉素类(Penicillins)458
三、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466
四、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Other β-Lactam Antibiotics)472
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 Inhibitors)473
第二节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 Antibiotics)476
一、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476
二、四环素和盐酸多西环素(Tetracycline and 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477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480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480
二、链霉素(Streptomycin)480
三、卡那霉素及其衍生物(Kanamycin and Its Derivatives)481
四、庆大霉素及其衍生物(Gentamicin and Its Derivatives)483
五、新霉素类(Neomycins)484
第四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485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耐药性(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 of Action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485
二、红霉素及其衍生物(Erythromycin and Its Derivatives)486
三、麦迪霉素及其衍生物(Midecamycins and Its Derivatives)491
四、螺旋霉素及衍生物(Spiramycins and Its Derivatives)491
第五节其他抗生素(Miscellaneous Antibiotics)492
一、万古霉素及其他抑制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的药物(Vancomycin and Other Drugs that Inhibit the Biosynthesis of Bacterial Cell Wall)492
二、氯霉素及其衍生物(Chloramphenicol and Its Derivatives)494
三、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Lincomycins and Its Derivatives)496
四、磷霉素(Fosfomycin)497
选读文献498
第十九章合成抗菌药(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s)499
第一节合成抗菌药(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s)499
一、磺胺类抗菌药物及抗菌增效剂(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gists)499
二、喹诺酮类抗菌药(Antimicrobial Agents of Quinolones)504
三、唑烷酮类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s of Oxazolidinones)511
第二节抗结核药物(Tuberculostatics)513
一、合成抗结核药物(Synthetic Antitubercular Agents)513
二、抗结核抗生素(Antitubercular Antibiotics)519
第三节合成抗真菌药(Synthetic Antifungal Agents)522
一、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Agents on Ergosterol of Fungi Membrane)523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Azole Antifungal Agents)524
三、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Squalene Epoxidase Inhibitors)526
四、其他药物(Other Drugs)527
选读文献528
第二十章抗病毒药(Antiviral Agents)529
第一节病毒的生命周期(The Life Cycle of the Virus)529
第二节抗DNA病毒药物(Anti-DNA Viral Agents)531
一、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Agents Acting on Viral Nucleic Acid Replication)531
二、抑制核糖体翻译的药物(Agents Acting on Viral Ribosome Translation)537
第三节抗RNA病毒药物(Anti-RNA Viral Agents)537
一、抗HIV药物(Anti-HIV Agents)537
二、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Anti-HCV Drugs)551
三、抗流感病毒药物(Anti-Influenza Virus Drugs)556
四、抗冠状病毒药物(Anti-Coronavirus Drugs)562
第四节广谱抗病毒药物(Broad-spectrum Antivirus Agents)562
一、干扰素562
二、利巴韦林563
选读文献564
第二十一章抗肿瘤药物(Anticancer Drugs)565
第一节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Drugs Directly Act on DNA)565
一、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566
二、金属铂配合物(Platinum Complexes)572
三、博来霉素类(Bleomycin)574
四、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DNA Topoisomerase Inhibitors)576
第二节干扰DNA合成的药物(Drugs Interfering with DNA Synthesis)581
一、叶酸拮抗物(Folates Antagonists)581
二、嘧啶拮抗物(Pyrimidine Antagonists)584
三、嘌呤拮抗物(Purine Antagonists)587
第三节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Drugs Act on Structure Protein)589
一、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Agents Inhibit Tubulin Polymerization)590
二、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Agents Inhibit Tubulin Depolymerization)592
第四节抑制肿瘤蛋白激酶药物(Agents Inhibit Cancer Protein Kinase)593
一、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against Bcr-Abl)594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596
三、细胞周期激酶(CDK)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s)597
四、多靶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598
第五节其他抗肿瘤药物(Miscellaneous Anticancer Drugs)599
一、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599
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600
三、细胞凋亡诱导剂(Cell Apoptosis Inducers)601
四、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601
选读文献601
参考书目602
索引603
內容試閱
前言
《药物化学》(第五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编写工作。该教材自2004年第一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先后三次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至“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两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主编尤启冬教授被评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在第五版教材的修订中,我们仍围绕本教材已形成的“原理基础—案例剖析—前沿发展”相结合的编写思路,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由“仿制—跟随”向“跟随—创新”快速转变的趋势,重点关注创新药物研发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创新药物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相关内容。
在第四版教材的基础上,本教材新增了“药物靶标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一章,主要介绍了药物靶标的结构特征、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结合)的类型以及药物与靶标结合时的键合类型。此举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药物作用的靶标、理解靶标结合位点的特征与药物设计的关系、掌握获得具有更强靶标相互作用药物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理解药物结构与靶标相互作用强弱的化学本质。
在第五版编写中,仍注重突出以药物发现的实例为主线,通过将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靶标、药物设计、构效关系与现代药物化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系统介绍新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阐述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体内代谢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变化规律以及手性药物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通过结合国内外新药研究与发现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修订后的第五版教材大致分为三大组成部分:绪论与第一章介绍了药物化学相关的普识性知识;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阐述了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反映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药物代谢特点及其与药物活性的关系,即一直以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构性关系”“构效关系”和“构代关系”,这是药物的化学本质,也是药物化学的核心所在;第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介绍了各类药物,通过药物发现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构效关系、典型药物以及其他结构类型的药物,立足使教材更能启发创新思维和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
在本轮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十余所高校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的大力支持,同时吸收了一批在教学和科研上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作为编者。中国药科大学郭小可研究员负责绪论和第一章的编写;暨南大学陆小云教授负责第二章和第四章的编写;沈阳药科大学孙铁民教授和吴成军副教授共同负责第三章和第十三章的编写;北京大学牛彦副教授负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编写;浙江大学胡永洲教授和董晓武教授共同负责第七章和第九章的编写;浙江师范大学邓卫平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杨武林教授共同负责第八章和第十九章的编写;中国药科大学尤启冬教授和苏州大学陆朦辰副教授共同负责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编写;复旦大学叶德泳教授和丁宁教授共同负责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的编写;中国药科大学徐云根教授负责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的编写;武汉大学邹有全教授和周海兵教授分别负责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的编写;中山大学黄志纾教授和熊小峰教授共同负责第十八章和第二十一章的编写;中国药科大学尤启冬教授和郭小可研究员对全书稿件进行了修改和统稿。
为了建设新形态教材并促进数字技术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本教材以数字形式融入了我国药学研究等思政内容、创新药物发展前沿、新药发现案例等拓展内容。教材的每一章还增加了导学视频介绍,并引入了该课程的线上MOOC教学资源以及首款药学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拟观药”。通过扫描书内二维码,可显示 3D 药物分子模型和相关内容。教材中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增加药物分子与靶标结合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情况。在此特别感谢中国药科大学庞瑞老师帮助建立了“拟观药”系统,为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手段。
限于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本教材不免仍有缺点、不足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各院校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尤启冬 郭小可
2024年10月于南京


第一版前言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类和制药工程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在对高等教育和专业设置调整基础上决定“十五”期间建设一批规划教材。本教材是在原有彭司勋院士主编的《药物化学》规划教材(1999年)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的,并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国内主要的教材使用单位的意见,参考并借鉴了最新出版的药物化学教材和参考书(如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2年第5版;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 Drug Discovery,2003年第6版),保留了原有教材的部分特点,对原有章节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充实了一些新的知识,删除了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使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加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相互渗透,药物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已由原有的以化学为主的研究转变为以新药的寻找和发现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在修订教材中,突出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主线,结合新药的设计、发现和发展过程,介绍新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原理,介绍各类药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合成路线。针对近年来手性药物研究和发展的趋势,在本教材中增加介绍手性药物的有关化学和生物活性的内容。由于药学类专业和制药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药物化学知识的侧重点有所差别,因此教材的编写中考虑到这一点,在内容上有所兼顾。
教材在结构体系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增了第二章新药研究与开发概况,旨在使学生对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第三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将经典的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QSAR的研究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结合在一起加以介绍。由于心血管系统药物近一二十年来发现较快,内容较多,为此作了一些调整:将与肾上腺素受体有关的激动剂和阻断剂合并到第十一章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药物中;将“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合并为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改为“心脏疾病用药和血脂调节药”。考虑到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发展较快,在“第十八章影响激素调控的药物”中增加了部分相关的内容。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六所高校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三、六、七章和第九章的部分内容;复旦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十一和十四章;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编写了第四、十九、二十章和第九章的部分内容;沈阳药科大学编写了第十二、十三、十五、十七章;华东理工大学编写了第八、十六章及第九章的部分内容;中国药科大学编写了第一、二、五、十八、二十一章内容,并对全书的稿件进行了修改和统稿。但限于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教材不免仍有缺点、不足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各院校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供再次修改。
特别要感谢的是中国药科大学彭司勋院士对药物化学教材的建设和编写所付出的心血。正是由于彭先生及许多老师们的长期积累才使本教材的改编有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教材的编写中,彭先生担任主审,为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在编写过程中,多位研究生为本教材稿件的汇总、整理和订正做了不少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尤启冬
2003年10月于南京


第二版前言
由尤启冬教授主编、彭司勋院士主审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自发行以来,受到各医药院校的广泛欢迎。以该教材为基础的药物化学课程的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的两门“药物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该教材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007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该教材此次再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仍由尤启冬教授主编、彭司勋院士主审。
与第一版教材相比,第二版教材删除了相对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现代药物化学的新知识点,尤其是近年来新药研究与发现的例子。
第二版教材对结构框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新增加了一些章节,如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第十六章(降血糖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第十八章(抗病毒药)。第一版“麻醉药”一章中“全身麻醉药”一节删除,改为第九章(局部麻醉药)。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六所高校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二、三、五和六章;复旦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十一和十二章;浙江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七、二十一和二十二章;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编写了第四、十五、十六和二十三章;沈阳药科大学编写了第十三、十四和十七章;中国药科大学编写了绪论和第一、八、九、十八、十九、二十章,并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统稿。但限于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教材中仍不免存在缺点、不足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各院校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与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已制作完毕,为方便教师的教学,使用本书作教材的院校可向作者或出版社索取,songlq75@126.com。
编者
2008年4月于南京


第三版前言
由尤启冬教授主编、彭司勋院士主审的《药物化学》教材已先后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自发行以来受到各医药院校的广泛欢迎,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以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程建设,两校的“药物化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与第二版教材相比,第三版教材删除了第二版中相对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现代药物化学的新知识点,尤其是近年来新的学科知识,同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药物化学的最新发展,将第二版中第一章“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的内容和“绪论”合并为“绪论”;将第二版中第三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改为第一章名称不变,新增了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对药物成药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将第二版中第四章“药物代谢”改为第二章,并改名为“药物结构与代谢”;将第二版中第二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改为第三章,将第二版中第三章的部分内容与其合并;将第二版中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改为两章,分别为第十章“抗变态反应药物”和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物”;删除了第二版中第二十三章“维生素”的内容。以上改动使教材内容更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新需求。
修改后的教材,不仅保留了药物化学课程中各类药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修改后的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系统介绍了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反映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药物代谢特点与药物活性的关系,即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构性关系”“构效关系”和“构代关系”,这是药物的化学本质,也是药物化学的核心所在。
本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八所高校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的大力支持。沈阳药科大学编写了第二章和第十二章;北京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四章和第五章;复旦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三章;浙江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六章和第八章;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七章和第十八章;武汉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六章和第十九章;中山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七章和第二十章;中国药科大学编写了绪论、第一、三、十四、十五章,并对全书进行修改和统稿。但限于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教材不免仍有缺点、不足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各院校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为顺应数字技术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应用趋势,在本教材中我们配套引入首款药学增强应用程序“拟观药化工社版APP”。使用该程序中AR分子浏览器扫描书中特制二维码,即可显示3D药物分子模型。华为用户可以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其他安卓用户可以在“腾讯应用宝”下载,苹果iOS用户可以在“App Store”下载。微信扫一扫本教材封面上的二维码,关注“拟观药”公众号可以获取APP相关信息和配套课件资源。
尤启冬
2015年4月于南京


第四版前言
《药物化学》(第四版)在2020年冬春之交的特殊时期完成了编写工作。该教材自2004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也先后三次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曾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在第四版教材出版之际,我们要深深缅怀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和药学教育家彭司勋院士。彭先生一直担任本教材第一版至第三版的主审,对药物化学教材的建设和编写非常关心,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们一定要继承彭先生对学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在第四版教材的修订中,根据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迅速发展的趋势,以及研发机构、制药企业等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我们在教材知识结构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创新药物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第四版全书内容更注重突出以药物发现实例为主线,通过将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靶标、药物设计、构效关系与现代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系统介绍新药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体内代谢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变化规律,以及手性药物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通过结合国内外新药研究与发现的具体实例进行阐述,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本教材还加强了对药物代谢途径研究成果的运用,注重从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的关系上加以总结,以帮助读者理解药物作用的化学本质。
编写第四版时删除了第三版中相对比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现代药物化学的新知识点,尤其是近年来新的学科知识,同时对原有章节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对第二章“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第三章“药物结构与药物代谢”和第四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扩充。修改后的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介绍了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反映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药物代谢特点与药物活性的关系,即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公认的“构性关系”“构效关系”和“构代关系”,这是药物的化学本质,也是药物化学的核心所在。本书第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为各类药物的各论部分,通过药物发现实例,引导构效关系、介绍典型药物以及其他结构类型的药物,使教材内容更能启发创新思维和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
本轮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八所高校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们的大力支持。沈阳药科大学编写了第三章和第十三章;北京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五章和第六章;复旦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浙江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七章和第九章;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八章和第十九章;武汉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七章和第二十章;中山大学药学院编写了第十八章和第二十一章;中国药科大学编写了第一、二、四、十、十五、十六章,并对全书的稿件进行修改和统稿。但限于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教材不免仍有缺点、不足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各院校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为了方便信息化教学和在线学习,本版教材配套引入了在线教学资源(扫描封底二维码可获取相关资源)、首款药学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拟观药”和《药物化学》在线试题库。在此,也再次感谢参与《药物化学》在线试题库编写的所有编委,是这样一支高效团队使得本教材的教学资源得以配备齐全,这是为我国药物化学教学工作添砖加瓦之举。
与本书配套的电子教案已制作完成,为方便教学,使用本书作教材的院校可向作者或出版社索取,songlq75@126.com。
尤启冬
2020年2月于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