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欲望与解放:德勒兹、加塔利《反俄狄浦斯》导读

書城自編碼: 41402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王琦 陈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83676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2.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售價:HK$ 75.9
罗马兴志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黑格尔与国家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HK$ 206.8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編輯推薦:
美学名著通识读本,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戳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治疗谎言。
欲望不是必须控制的洪水猛兽,而是需要解放的生命力量。
书中大量原著引文,由作者直接译自法文。
內容簡介:
本书是对《反俄狄浦斯》的导读。《反俄狄浦斯》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与心理学家加塔利于1972年合作出版的一本书。该书对于70年代学术界对弗洛伊德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具有明确的“解构”意味,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是建立在男性话语权力结构基础上的二元对立体系,不利于多元文化社会的建构与研究,并因此将社会科学与分析心理学分别推向了“后结构主义”以及“精神分裂分析学”的新高度。本导读不仅有助于理解《反俄狄浦斯》的要旨,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完整德勒兹思想的支柱。
關於作者:
王琦,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哲学。在《文学评论》《哲学动态》《文艺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多篇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陈琛,复旦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
內容試閱
前言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第一卷): 反俄狄浦斯》(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1: L’anti-?dipe)(以下简称《反俄狄浦斯》)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与法国精神分析师兼政治哲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合作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它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两卷本出版计划的第一卷,法文原版于1972年首次出版,英文版于1983年出版,第二卷为《千高原》(Milles Plateaux)。这两本书对结构主义、政治哲学、社会理论、精神分析、艺术理论、语言学和符号学等诸多领域的深入探讨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理论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两卷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俄狄浦斯》由于对精神分析理论直接且尖锐的批判以及对政治和对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式的关切,往往被看作一本“革命之书”;而通过“高原”这一隐喻和“根茎(rhizome)”式思维以更加晦涩的语言广泛地论及不同主题的《千高原》则展示了德勒兹与加塔利愈加成熟的思想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千高原》中着力强调的“根茎”可以被看作《反俄狄浦斯》所提出的“分裂分析”理论在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这也导致《反俄狄浦斯》相比于大放异彩的《千高原》总是显得无人问津,甚至处在被遗忘的边缘。比如,《千高原》总是频繁出现在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研究的BI读书目之中,读者们习惯于把它当作一瞥两位作者思想的直接窗口;反观《反俄狄浦斯》却鲜有如此殊荣。又或者,《千高原》早在2010年就有中译本,可时至今日,中文世界的读者们仍在苦苦盼望《反俄狄浦斯》译本的正式面世。

当然,《千高原》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艺术与文学问题在德勒兹和加塔利那里比起政治问题占据着更大比重。不仅紧接着《反俄狄浦斯》面世的是1975年出版的论卡夫卡的《卡夫卡:为了一种少数文学》(Kafka: pour une littérature mineure),而且德勒兹自己更是热衷于将哲学的思辨和艺术的感受性融为一体,如1964年分析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普鲁斯特与符号》(Proust et signes),1981年谈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感觉的逻辑》(Logique du sensation)等等。但实际上,对文学的兴趣和感受在《反俄狄浦斯》并未缺席,而《千高原》也不乏对政治问题的关注。文艺学界对《千高原》的偏爱全盘归因于作者的侧重点差异,其实反而忽视了《反俄狄浦斯》作为基础性著作的独特价值,况且这种偏爱实际上是由学科偏好所导致的。反之,恰恰相反,《反俄狄浦斯》对多个概念的颠覆性解读都对《千高原》中心议题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反俄狄浦斯》看作《千高原》的理论基础,少了这些背景知识,对两人思想的理解不仅会有困难和局限,甚至产生偏差与误读。简单地说,《反俄狄浦斯》主要的目标是“破”,而《千高原》意在“立”,但如果不理清如何“破”,恐怕也很难深入地玩味在立题的过程中与其他理论之间刻意保持的距离。

那么,《反俄狄浦斯》所着力想要强调的是什么呢?首先,从书名“反—俄狄浦斯”可以直观地看出德勒兹和加塔利是将精神分析理论,或更具体地说是将精神分析对欲望的理解作为主要批判对象。传统精神分析遵循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欲望的匮乏本性,认为欲望都是被构建出来的,因此人们必须要认识并且服从欲望自身的特定规律,才能够控制住欲望这头洪水猛兽。与此相反,德勒兹和加塔利在行文中着重强调的“分裂分析”则是意在表明欲望的生产性,即指出欲望本身催生的是能动的塑造作用,而其所代表的那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冲动表现正是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来的最积极的诉求,并非如精神分析所言是威胁个人和社会正常状态的破坏性力量。并且提出匮乏不是欲望的本质属性,只是欲望所处的一种状态,正是因为能够满足欲望的东西被社会从人们那里拿走,匮乏才会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两派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立。而德勒兹和加塔利的观点必然走向对自19世纪末以来整个人类精神结构理解的颠倒。这也就是为什么“欲望”概念会成为《反俄狄浦斯》的核心论题之一。其次,德勒兹和加塔利指出,精神分析以匮乏来规定欲望的这种做法不仅在个体的心理领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后果,还把个体领域、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分离开来,这种分离进一步导致了欲望在社会领域内的压抑。所以,在他们看来,精神分析这种思想体制实际上同作为政治体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高度同谋:资本主义在社会的公共领域内施行细致入微和无孔不入的经济控制,而在家庭这个私人化领域内通过精神分析来实行思想洗脑,所以精神分析实际上恰恰导致了欲望的压抑和约束。由此,毋宁说欲望概念就是解决现代社会症候的钥匙。最后,德勒兹和加塔利强调“分裂分析”对欲望概念的再解读必然会导向对整个社会本质和人类存在方式的重新理解。因此,《反俄狄浦斯》意在达到的是被压抑欲望的“解放”。这也就是为何我们用“欲望与解放”作为本导读的题目。

以上三点是《反俄狄浦斯》的主要理路,当然我们不希望读者仅仅意识到这些泛泛而谈的总结,而是能够通过对文本的了解与掌握来理解德勒兹和加塔利诸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问题导向,比如,欲望为什么能够与解放关联起来?欲望为什么就是解放?欲望如何能够做到解放?等等。如此一来,在错综的原文本基础上深入其内部进行重新梳理——通过单独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展现德勒兹和加塔利将“欲望”与“解放”连接起来并且用其作为反对精神分析和资本主义方式的具体做法,就也是导读的核心目标。本导读大致遵循原书的结构形式。《反俄狄浦斯》共有四章,本导读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了一章,也即是将对两位作者的生平和《反俄狄浦斯》面世的思想背景作简要介绍作为第一章。之后的第二到五章分别大致对应于《反俄狄浦斯》的第一到四章,通过重构两位作者的论证来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加以阐释。具体而言,第二章“欲望机器及其诸概念”介绍了理解《反俄狄浦斯》的核心概念“机器”“欲望”以及“欲望机器”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有助于从大体上把握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基本思想方式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的根本差异。第三章“欲望生产及其综合”介绍了德勒兹和加塔利所说的复合欲望机器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方式,即三种不同的综合方式:连接性综合、析取性综合和合取性综合。根据不同的理解方式,综合既可能保持着自身自由联合式的内在性分裂式思维,又有可能走向一种超越的排除化,并使得精神分析式的思维模式得以可能。第四章“欲望机器的历史谱系”集中探讨《反俄狄浦斯》第三章中所论及的“欲望的历史谱系学”。德勒兹和加塔利将欲望的历史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即原始辖域机器、野蛮专制机器和文明化资本机器。每一种社会机器都以不同的方式约束欲望,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表象模式。最后一章“分裂分析的可能性与目标”处理分裂分析本身的问题。分裂分析指出欲望的自由流动和无预设状态是欲望的本质,但这个本质被以往对欲望直接且暴力的压迫掩盖了,正是现代资本主义体制对欲望灵活的管控和塑造释放出分裂分析的可能性。在此,德勒兹和加塔利强调分裂分析的斗争对象及分裂分析能够做什么,并且进一步限定了欲望之解放的范围。除主要内容外,本导读还包括前言和后记。前言正如这段文字所展示的,意在简要介绍《反俄狄浦斯》的地位、版本和主要内容,并且介绍导读的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目标。后记对导读的核心议题——亦即“欲望与解放”的含义作一个纲领式的总结。

在我们看来,导读最重要的是在保证理论理解不出现差错的前提下,尽可能以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初学者展示原书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尽量使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转译”原作者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充满隐喻和文字游戏的语词,力求让那本洋洋洒洒四百余页的思想实验显得平易近人,不脱离人们的实际生活。不过,理解主要概念和理论目标同样重要,而且对理论书籍的介绍万不可脱离特定的知识领域和理论语境,因为如果读者确实通过导读理解了全书的目的,但在回过头去真正阅读文本的时候却无法重构论证的思路并且深切体会作为抓手的概念在整个论证系统中所起到的批判、过渡和建构作用,这种泛泛的理解在我们看来即使不是错误的,那么至少也是不足的。完全将理论日常化和生活化同样会削弱一本学术导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导读同样注重对不可或缺的理论背景的简要介绍和哲学思想的内部解析,这有时甚至是以对原文的特定概念和语句做注释性的解读为前提的,因为导读最终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原文。这样,对于一个概念,我们希望读者既能够从一个形象化的角度来切身地理解,又能够不脱离德勒兹和加塔利的理论系统进行理解;既能脱下哲学概念的神秘外衣,戳破夸夸其谈的知识垄断,又不至于走到一种彻底“祛魅”的程度,把这些精妙的概念仅仅当作故弄玄虚的语词游戏打发掉,而是将这些概念的来源奠基到对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反思上;既能够理解一个概念说的是什么,又能够理解一个概念为什么被提出来,为什么被这样提出,以及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当然,学理的严谨性和生动性之间的平衡是难以完美把握的,有时为了论证一个概念,就不得不让语言再度被哲学所要求的佶屈聱牙和理论所决定的那些细微差别所规定的晦涩难懂所绑架,而有时为了生动地呈现一个概念,试图选取一个生活中易于构想的例子以通达理解,便不得不冒着产生误解和偏差的风险。况且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思想本就艰深复杂,旁征博引的写作方式和恣意跳脱的语言风格更是使得理解的“彻底”和“清晰”成为难以企及的蓝图,当然,人们可以说思想清楚明白的特性本就是为他们所推崇的分裂分析或根茎式思想所拒斥的幻觉,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借口大言不惭地为自己辩护,那难免有推脱和撇清责任之嫌。拙著浅陋,虽力保理论思想之严密与正确性,但我们深知自身才疏学浅,定有力所不逮所造成的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