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纪念版)
》
售價:HK$
151.0

《
番茄工作法成功励志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书籍
》
售價:HK$
41.8

《
算法交易:制胜策略与原理(珍藏版)
》
售價:HK$
108.9

《
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架构、设计与实现
》
售價:HK$
97.9

《
考古学理论手册
》
售價:HK$
262.9

《
全球书籍史
》
售價:HK$
130.9

《
如此中国:时间线上的艺术与文明
》
售價:HK$
250.8

《
胡斯战争(卷一):愚人之塔(《猎魔人》作者波兰历史奇幻巨著)
》
售價:HK$
142.8
|
編輯推薦: |
《中国民族语言学报》是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主办的会刊,《学报》既是学会会员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宣传学会基本职能与提供学术服务的窗口。《学报》拟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强调基于少数民族语言特点及学科传承的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术研究。
|
內容簡介: |
《中国民族语言学报》第五辑是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专辑,收录了14篇论文,涵盖阿尔泰语系语言的三个语族及朝鲜语,内容包括生成语法理论、词典学、语音声学、语料标注、文献语言学、词法学、语言接触与影响等,所涉及的语言文字众多,包括阿尔泰语系语言、哈萨克语、俄语、藏语、蒙古语、朝鲜语、达斡尔语、满语和八思巴文、汉文、朝鲜文、蒙古文、满文、俄文、藏文、察合台文、回鹘文等。本辑所收录的成果基本能够涵盖我国阿尔泰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關於作者: |
学会成立于1979年5月6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代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为国家一级学会。学会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及监督管理。学会首任会长为中国民族语言学著名专家傅懋勣先生。学会成立40多年来,密切联系和团结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者,为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
目錄:
|
编者的话 /曹道巴特尔
生成语法理论与阿尔泰语言研究 /力提甫·托乎提
哈萨克语的语料标注问题 /张定京
俄语中的蒙古语借词 /哈斯巴特尔
汉藏语系语言对蒙古语族语言的深层影响 /斯钦朝克图
论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中的复合元音拼写特征 /哈斯巴根
论元音声学空间分布模式图相似度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之间亲近度的关系问题 /呼和
《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文字生活的影响 /金光洙 郑媛宁
蒙古语语音交替—脱落构词现象研究 /图门吉日嘎拉 阿日希
蒙古语“qulang”一词考 /格根哈斯 波·索德
清代满语文对蒙古族语言教育的影响 /长山
蒙古语族语言中的多语种词汇特点探索 /金双龙 佟桂芬
新中国阿尔泰语系语言辞书70年 /哈斯其木格
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鄂斯之察合台文呈文研究 /米热古丽·黑力力
《弥勒会见记》第十九品研究 /阿卜拉江·玉苏普
|
內容試閱:
|
《中国民族语言学报》第五辑是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专辑,收录了14篇论文,涵盖阿尔泰语系语言的三个语族及朝鲜语,内容包括生成语法理论、词典学、语音声学、语料标注、文献语言学、词法学、语言接触与影响等,所涉及的语言文字众多,包括哈萨克语、俄语、藏语、蒙古语、朝鲜语、达斡尔语、满语和八思巴文、汉文、朝鲜文、满文、俄文、藏文、察合台文、回鹘文等。
力提甫·托乎提教授的《生成语法理论与阿尔泰语言研究》一文是探讨生成语法理论在阿尔泰语言研究领域应用的成果。张定京教授的《哈萨克语的语料标注问题》一文,结合哈萨克语乃至突厥语族语言语料标注中存在的认识不清、目标不明、做法不一等问题,用客观的标注实例,深入探讨了标注的对象、单位、语种、行数,提出了以语位为单位,以四行标注为主,标注策略要重视经济性与效率等指导性建议。
本辑收录了语言接触与影响方面的几篇文章。哈斯巴特尔教授的《俄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一文讨论了十三世纪以来进入蒙古语中的军事、政权、经济、文化、宗教、草原环境、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俄语借词。斯钦朝克图研究员的《汉藏语系语言对蒙古语族语言的深层影响》一文,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客观、具体实例,从语法、词汇语义、语音、语序、认知等各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汉语、藏语等对蒙古语族语言的深层影响和借用。此类文章还有金光洙、郑媛宁的《(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文字生活的影响》,格根哈斯教授和波·索德教授的《蒙古语“qulang”一词考》,长山教授的《清代满语文对蒙古族语言教育的影响》以及金双龙教授和佟桂芬副教授的《蒙古语族语言中的多语种词汇特点探索》等。
据目前学者们较公认的语言谱系分类法,我国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共有20种,其中突厥语族语言8种,蒙古语族语言6种,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5种,还有朝鲜语1种(力甫·托乎提2004b)。阿尔泰语言属典型的黏着型语言,其中有大量派生新词的构词语缀和表示语法意义的功能语缀。
从目前可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境内各阿尔泰语言科学意义上的语法研究早在18世纪就由西方探险家或传教士们开始,至今已有相当数量的语法书和相关论文在国内外陆续问世。然而,这些研究在理论上都受传统语法或结构主义流派以实词类为核心的局限,在研究方法上又盲目地效法屈折型印欧语言框架,把阿尔泰语言中的语法功能成分看成是一种形态,试图在一个单一的名词或动词词干基础上以“名词的X范畴”“动词的Y范畴”等不切实际的名称来解释,根本不涉及它们真正的句法功能。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做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像鸦片一样麻痹了阿尔泰语言研究领域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使他们无法看清黏着型阿尔泰语言特有的语法属性,从面把阿尔泰语言的语法研究引入死胡同。结果,我们以往的语法研究著作中像维吾尔语最简单的结构[[q?st?n qil-]-ma-]“不是故意做”与[q?st?n[qil-ma-]]“故意不做”之间有什么句法层次区别,为什么说[[ye?i ?y] din]“[从[新屋子]]”是唯一合乎语法和逻辑思维的分析,而*[yeǎi [?y din]]“*[新[从屋子]]”是既不符合语法又不符合逻辑的分析等问题都无法解释。
|
|